編輯/杜宇

據環球時報,“中國商業航天已迎來最好發展機遇,已由基礎製造、產品研發的1.0時代進入應用牽引、市場主導的2.0時代,並將在10年內追上美國的發展水平。”“長征十一號”火箭首任總指揮楊毅強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說道。楊毅強現任中科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主任,不久前,中國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的成功首飛讓參與其研製的公司中科宇航“浮出水面”,而楊毅強作爲中科宇航創始人的另一身份遂爲衆人熟知。

楊毅強:中國有望開始亞軌道旅行,票價約200萬到300萬元人民幣

楊毅強表示,最遲到2027年,中國商業航天的“春天”便會到來。商業航天的“春天”可依據以下標誌來判斷:第一,衛星星座大規模組建,運載火箭進入高密度發射階段,實現低成本大型液體火箭回收和複用;第二,獨屬於商業航天的商業模式,如太空旅遊,得以實現;第三,導航定位、導航增強、低軌互聯網及高時間分辨率遙感星座等能爲大衆和企業提供服務。

具體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種。第一種是進入空間站,這對遊客的身體、心理素質等有嚴格要求;

第二種是以維珍銀河的“白色騎士”爲代表的通過雙機身航空運載飛機將遊客帶入太空,但該模式舒適感和安全性較差;

第三種就是目前技術較爲成熟的亞軌道旅行,適合大部分人羣。隨着商業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國有望開始亞軌道旅行,票價約200萬到300萬元人民幣。

全球商業航天產業正迎來一波高潮

維珍銀河創始人布蘭森、藍色起源創始人貝索斯兩位富豪接連實現亞軌道太空旅行。SpaceX更是將4位乘客送入太空環繞地球3天,其“星鏈”計劃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放眼國內市場,近年來,已有不少商業航天創業者在奮力追趕。

楊毅強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對話未來科技”欄目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商業航天企業的定位顯然不是同國家隊競爭。“要發揮自己的靈活機制,在技術上有所突破,成爲中國航天某一方面的重要補充。”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固體運載火箭是各個航天強國運載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相較於液體運載火箭,固體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較弱但發射準備週期更短,因此十分適合用於快速發射低軌小衛星。

楊毅強不願止步於“長十一”。他堅定地認爲,中國航天的體制機制也需要多元化。正如以SpaceX爲代表的商業航天企業盤活了美國航天的閒置資源及人才,大大降低了發射成本,中國航天也可以用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航天發展模式來應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商業航天的利好政策紛紛出臺,航天產業逐步向社會資本開放。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相關政策明確指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開發,大力發展商業航天。2020年,國家發改委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範疇,讓太空經濟爆發加速到來。此外,北京、四川、浙江、海南等地相繼出臺商業航天相關規劃,商業航天的星星之火已被點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