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證券時報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太空旅行夢想,但這個夢想又遙不可及。然而,隨着商業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並不需要支付十分昂貴的成本,普通人也可以登上太空,成爲一名太空遊客。

近日,“ 長征十一號 ” 火箭首任總指揮、國內首家混合所有制商業航天企業中科宇航董事長楊毅強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隨着商業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國有望開始亞軌道旅行,票價約200萬到300萬元人民幣。“目前,中國的商業航天已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並有望在5年內進入3.0時代。”

此前,楊毅強曾介紹中國版太空旅行的細節,付費遊客只需要參加短期的航天飛行培訓,就可以參與飛行,每次可搭乘7名遊客,發射至距地面100多公里的臨近空間,停留一小段時間體驗太空之後,即可飛回地球。

200萬-300萬可體驗亞軌道旅行

在此之前,已經有多位海外富豪登上太空,但花費均在千萬級別。亞軌道旅行又是什麼呢?據楊毅強介紹,太空旅行目前可分爲三種。

第一種是進入空間站,這對遊客的身體、心理素質等有嚴格要求;

第二種是以維珍銀河的 “ 白色騎士 ” 爲代表的通過雙機身航空運載飛機將遊客帶入太空,但該模式舒適感和安全性較差;

第三種是目前技術較爲成熟的亞軌道旅行,適合大部分人羣。

亞軌道一般是指距地面20公里~100公里的空域,處於現有飛機的最高飛行高度和衛星的最低軌道高度之間,也稱爲臨近空間或空天過渡區,大致包括大氣平流層區域、大氣中間層區域和部分電離層區域。在亞軌道飛行仍然會受到地球引力的牽引,但在一定時間內(高於卡門線,失去空氣阻力時)可以體驗到失重的感覺。亞軌道飛行的最高點必須高於卡門線,即海拔一百公里的大氣層上界面,否則空氣阻力將使得軌道不確定,從而不能認定爲亞軌道飛行。而300公里以上的飛行爲軌道飛行,國際空間站的運行軌道則在400公里左右。

此前楊毅強曾表示,太空旅遊可分三步走,亞軌道旅行是第一步。

第一步是亞軌道旅行,目前相關技術較爲成熟,可解決火箭故障逃逸、生命保障等問題,且大部分普通人的身體狀況也可適應;

第二步是建立民用空間站,也可稱之爲 “ 太空旅館 ”,人類進入軌道後,可在太空駐留7天甚至更長時間;

第三步是月球旅遊,在月球開展各類科研活動等。

比較亞軌道飛行與軌道飛行,二者最大區別在於前者無法環繞地球一週。原因在於亞軌道飛行發射初速度達不到環繞地球所必須的第一宇宙速度,拋射體在到達最高點(遠地點)後,高度便將持續下降——因此亞軌道飛行可看做一個近地點附近軌道在地面以下的橢圓軌道,也可以看做是一種非理想狀態下、特殊的拋體運動。

今年7月,楊毅強表示,其所在公司正在研製亞軌道太空旅遊飛行器,計劃明年進行首次無人亞軌道驗證飛行,其後再進行十餘次驗證飛行之後,就可以開始向公衆開放太空旅遊服務。付費遊客只需要參加短期的航天飛行培訓,就可以參與飛行,每次可搭乘7名遊客,發射至距地面100多公里的臨近空間,停留一小段時間體驗太空之後,即可飛回地球。

他披露,執行太空旅遊任務的火箭和飛船都是可重複利用的,而且發射和回收地點等也正在考察確定。中科宇航近日已與中國旅遊集團旅行服務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商業航天高新技術的應用,攜手打造太空旅遊。

8月26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自主研製的升力式亞軌道運載器重複使用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飛行試驗採用的運載器經健康檢測維護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再次點火垂直起飛,按照設定程序完成亞軌道飛行,平穩水平着陸於阿拉善右旗機場,成功實現我國亞軌道運載器首次重複使用飛行。

在此之前,世界首富貝索斯旗下的藍色起源,已經完成了亞軌道旅行,貝索斯本人也於去年7月完成其首次太空之旅。

商業航天的投資春天來了?

楊毅強表示,最遲到2027年,中國商業航天的“春天”便會到來。商業航天的“春天”可依據以下標誌來判斷:第一,衛星星座大規模組建,運載火箭進入高密度發射階段,實現低成本大型液體火箭回收和複用;第二,獨屬於商業航天的商業模式,如太空旅遊,得以實現;第三,導航定位、導航增強、低軌互聯網及高時間分辨率遙感星座等能爲大衆和企業提供服務。

在商業航天領域,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的就是中國和美國。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推進航天商業化,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公司)時,該產業在美國已發展得較爲成熟。中國商業航天雖起步較晚,但在政策扶持、資本加持和市場需求牽引下,發展態勢風起雲湧,如火如荼。2015年是中國航天商業化元年,2021年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商業航天的註冊企業已逾370家。過去7年間,在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等領域均已出現頭部企業,已形成國家隊與民營派互補的格局,發射次數、發射載荷質量和在軌衛星規模均居世界前列。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自2015年以來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至2024年年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預計2024年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達2.34萬億元。

在本地產業基礎、政策支持和商業環境的驅動下,北京、西安、深圳、上海、武漢、寧波等多個城市相繼出臺商業航天領域政策規劃,加快商業航天佈局。可以預見,在商業化程度更高的航天2.0時代,商業航天的賽道依然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和重大的戰略意義,商業航天的市場主體活力將會競相迸發,資本熱度將會有增無減。

“我建議,資本方可以將焦點更多地放在上游的供應鏈(如發動機、元器件等)和下游的衛星應用(如導航、遙感等)上。因爲,沒有優秀的供應鏈產品就不會有好的系統集成產品。”楊毅強表示。目前在商業航天領域,投資熱點是火箭和衛星,但其實,火箭和衛星相關的企業數量已足夠多,且頭部企業已經顯現,資本的不斷湧入反而會造成這些企業的內耗。

華泰證券研報認爲,“商業航天”是中國企業有機會在全球佔據重要一席的重要硬科技賽道之一。回顧近幾年中國商業航天發展,越來越多民營企業在火箭發射(星河動力)、火箭可回收技術研發(深藍航天)、低軌星座(銀河航天)以及高速航天器(凌空天行)等領域取得顯著進步。展望未來,隨着中國星網逐步開展網絡建設以及吉利衛星、銀河航天、藍箭航天等骨幹企業的參與,2023年將成爲中國商業航天大年,建議關注商業航天板塊的投資機會。

那些年,那些太空遊客們

2001年4月28日,丹尼斯·蒂託支付2000萬美元,乘坐俄羅斯的飛船登上聯盟號,成爲史上第一個太空遊客。蒂託的成功登上太空,開啓了私人航天的大門,世界各地的富豪也紛紛加入了太空旅遊的遊戲。

2002年,馬克·沙特爾沃思,這位出生於1973年的南非企業家,自費太空旅遊,花費2000萬美元,是首位進入太空的非洲人。

2005年10月11日,在哈薩克斯坦北部阿爾卡雷克市附近的降落地點,安全返回地球的世界第三位太空遊客美國人格雷戈裏·奧爾森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於2005年10月1日進入太空。

2006年9月29日,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在哈薩克斯坦成功着陸,全球首位太空女遊客、40歲的伊朗裔美國女企業家阿努謝赫·安薩里和同行的宇航員一起平安返回地面。此次旅行花費2000萬美元。

2007年4月9日,世界上第五位自費太空遊客查爾斯·希莫尼搭乘的俄羅斯“聯盟TMA-10”載人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此次旅行花費2500多萬美元。

2008年10月12日,世界第六位太空遊客、美國電腦遊戲開發商理查德·加里奧特登上俄羅斯“聯盟TMA-13”載人飛船。爲了這次太空旅行,理查德·加里奧特花費了3000萬美元,不過他認爲此次旅行物有所值。“實現童年的夢想就是最好的投資回報,”他說。

2009年9月30日,世界第七位太空遊客、加拿大太陽馬戲團的創始人及總經理蓋·拉利伯特乘坐俄“聯盟TMA-16”載人飛船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他是世界第七位太空遊客,爲這趟旅程付出了3500萬美元。

這兩年來,越來越多遊客通過不同的方式進入太空,而這僅僅只是拉開了太空旅遊行業的序幕。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藍色起源(Blue Origin)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都於2021年進行了首次面向遊客的飛行任務,此外,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也將兩組遊客送入太空,其中還包括了一項太空探險任務。今年4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首個“全私人”宇航團隊的4名遊客,進行了爲期半個月太空旅行,這一趟全私人蔘與的太空之旅被譽爲商業太空飛行的里程碑。

你想去太空旅行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