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於玉金 北京報道

“同181個建交國普遍開展了教育合作與交流”、“出國留學人員中超過八成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籌辦中外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37場,簽署300多項合作協議,達成近3000項具體合作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成果顯著。9月2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情況。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在會議上表示,“十年來,教育部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更加註重開放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召開全國教育外事工作會議,印發《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推動中國教育以更加開放自信主動的姿態走向世界舞臺。”

教育的“朋友圈”更大了

過去十年,中國同181個建交國普遍開展了教育合作與交流,與159個國家和地區合作舉辦了孔子學院(孔子課堂),與5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過去十年,中國教育的“朋友圈”更大了。

據劉錦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深入實施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加強同共建國家教育領域互聯互通,建設了23個魯班工坊,啓動了海外中國學校建設試點。與此同時,成立“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合會”,設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啓動“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深化中國—中東歐教育交流合作,點面結合的區域教育合作機制不斷完善。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寶存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動同其他國家學歷學位互認、標準互通、經驗互鑑;積極發展出國留學教育,充分利用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培養我國現代化建設急需的國際化人才;實施“留學中國”計劃,建立並完善來華留學教育質量保障機制,全面提升來華留學質量,積極推動教育的在地國際化;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豐富我國教育供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國際化人才培養。

值得關注的是,明年“一帶一路”建設將進入第十個年頭。面向未來,教育部將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爲主題,以繪製“工筆畫”爲主線,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爲目標,努力將“一帶一路”建設成爲我國的全球教育夥伴集聚區、國內國際教育循環示範區、中國教育國際影響力輻射區,爲我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提供發展新空間。

劉錦表示,接下來,教育部將加強基礎學科和前沿核心技術領域人才培養,面向“一帶一路”深化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支持高校引進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加強各類國際化人才培養,加大共建國家本土人才培養力度,做優做強來華留學,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重大項目人才需求。

二是抓住互聯互通這個關鍵。鞏固拓展教育合作伙伴,提升教育互通互認水平,提高高等教育學歷學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認水平,向共建國家共享更多優質數字教育資源。

“此外,要抓住民心相通這個根本。引導廣大師生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進中外青少年友好交流。繼續發揮高校和職業院校在民心相通方面的獨特作用,鼓勵共建國家高校及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文明互鑑研究,爲各國人民相知相容相通提供理論支撐。”劉錦還表示。

內生源動力更足了

過去十年,教育部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信息化手段支撐全鏈條留學服務體系,開通“國家留學人才回國就業服務平臺”。據《華夏時報》記者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超過八成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

劉錦在會議上表示,中外合作辦學蓬勃開展,審批、管理、評估、退出機制不斷完善。過去10年,新增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中,理工農醫類佔比達65%。

“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爲緩解疫情導致的出國留學受阻發揮了積極作用,累計錄取近10000人。來華留學在推進制度建設、實施質量保障、嚴格入學標準、規範培養管理、加強留華畢業生工作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2020—2021學年,在冊國際學生來自195個國家和地區,學歷生佔比達76%,比2012年提高35個百分點。”劉錦還表示。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任王平在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着眼服務國家外交大局、服務教育強國建設、服務區域發展需要,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推動改革、驅動創新、帶動發展,發揮了全國教育改革試驗田作用,推動了教育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

王平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上海集聚優質國際教育資源。堅持‘以我爲主、填補空缺、補弱增強’,舉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176個,其中依託上海15所‘雙一流’高校舉辦的機構和項目數超過50%,包括:開辦第一所中美合作獨立法人的上海紐約大學,聚焦神經科學、應用數學、經濟學等培養高層次人才;開辦中加合作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中瑞合作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學院、中英合作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學院、中以合作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農業與生態學院等,分類培養了影視全產業鏈人才、高端酒店管理人才和時尚文創人才。”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紐約大學成立於2012 年,是第一所中美合辦的研究型大學,也是紐約大學具有學位授予資格的三大校園之一。

據記者瞭解,上海紐約大學於2013年迎來首屆本科生,2014年入住陸家嘴世紀大道校園。在建校10週年之際,即將搬入作爲永久校址的前灘校區。目前在校本科生約2000人,中外學生比例1:1;師生比保持在1:8以內。學科專業設置圍繞中國發展、上海城市創新、浦東開發開放所需的國際化、創新型人才佈局,重點發展包括神經科學、數學、金融學、數據科學等在內的新興、交叉學科。

此外,上海紐約大學通過共享學術資源、建設聯合研究中心、合作培養研究生等形式,學校實現了與兩所母體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紐約大學的協同共進。學校在多個優勢領域建立了科研平臺,包括6所聯合研究中心、城市設計與城市科學重點實驗室、金融波動研究所等。實力雄厚的科研平臺吸引了一批海內外頂尖人才的加盟,包括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恩格爾和托馬斯•薩金特。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紐約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開放、自信的一張名片,爲增進兩國青年之間的友誼貢獻了寶貴的力量。疫情以來,學校充分發揮全球學術資源配置的優勢,一方面爲緩解出國留學生境外求學困難提供有力支援,另一方面也在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爲國內外師生回滬返校提供支持與保障。去年秋天,新生開學之際,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也以視頻的方式爲上海紐約大學學子送上祝福,彰顯了中美高校互學互鑑、“引進來,走出去”的韌性。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