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盤點2022各地“雙碳”方案:15省份地區清潔交通成亮點,海南明確2030年禁售燃油車,上海市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李明明  北京報道

2002年已過大半,各地“雙碳”探索也成績斐然,多個地方政府包括上海、海南、吉林等密集公佈碳達峯實施方案和相關意見、計劃等“路線圖”,堪稱又一次“雙碳”領域的盛會和“大考”。

從本次 “大考”中,可以看到很多額外信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地方上碳達峯實施方案亮點不斷,例如廣東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達到48%左右,其非化石能源比重是最近各省提出的目標中較大的一個,上海市多次提到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四川省確定17個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包括海南在內的15省、市及自治區提出清潔交通。

而這些也意味着“雙碳”目標的又一次突飛猛進。

這一次,主動權會掌握在哪些省的手裏?爲什麼各地設定的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標差別很大?多位受訪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各地提出的目標來看,非化石能源比重差異較大,主要是由各地區能源稟賦差異造成的,尤其是非化石能源佔比分佈不均衡。

同時,針對海南提出到2030年全島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此舉可支持省內汽車產業鏈主要企業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轉型,培育本地“鏈主企業”。同時,海南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爲着力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有助於把握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和自貿港建設的雙重歷史機遇,佈局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力推相關產業的提檔升級。目前海南電力62.7%是火電,以及30%左右核電,未來將會大力佈局光伏、風電。

廣東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較高

在今年各地的“雙碳”方案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各地提出的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不一。

比如吉林省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7%,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重慶市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8%。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廣東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達到48%左右。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5%左右,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達到54%左右,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

此外,上海市、湖南省等多地明確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均達到25%。

而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顯示,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綜合對比來看,廣東、重慶等地的這一目標均高於全國目標。

各地“雙碳”目標的非化石能源比重差別如此之大,是什麼原因導致?林伯強表示,主要在於各地區能源稟賦差異和不同造成的。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進程中,如何保障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協調發展也是比較重要的問題。

“結合自身的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發展實際,各省的非化石能源佔比目標呈現了比較顯著的特徵:像吉林、河北、河南、遼寧等省份佔比目標低,普遍特徵是煤炭消耗量巨大,且火電佔比過重。從非化石能源佔比較高的省份來看,大部分是因爲非化石能源資源豐富。比如,廣東一次能源資源匱乏缺煤、少油、乏氣,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尚未大規模開發利用,有條件發揮資源稟賦優勢,以更大力度推進風電、核電、光伏等非化石能源發展”。林伯強說。

此外,他還強調,總體來看,經濟發達的省份會早日實現碳達峯,這是大趨勢。

海南明確2030年禁售燃油車

8月2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海南省碳達峯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公共服務領域和社會運營領域新增和更換車輛使用清潔能源比例達100%。到2030年,全島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除特殊用途外,全省公共服務領域、社會運營領域車輛全面實現清潔能源化,私人用車領域新增和更換新能源汽車佔比達100%。

海南提出到2030年全島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將對海南產業結構等產生什麼影響?其他省份會跟進嗎?

對此,林伯強表示,海南被賦予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三區一中心”)的戰略定位,意味着海南在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發展方面,需要做出表率。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島內逐步禁止銷售燃油汽車,必然是應有之義。

海南到2030年全島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必然會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乃至新能源產業帶來利好。林伯強指出,此舉可支持省內汽車產業鏈主要企業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轉型,培育本地“鏈主企業”(一般指的是在整個產業鏈中佔據優勢地位,對產業鏈大部分企業的資源配置和應用具有較強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力,並且對產業鏈的價值實現予以最強烈關注,肩負着提升產業鏈績效重任的核心企業)。

同時,他還認爲,可加大與國內外龍頭車企合作,深度介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這對電動汽車行業無疑來說是一大利好,海南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另一方面,海南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爲着力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有助於把握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和自貿港建設的雙重歷史機遇,佈局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力推相關產業的提檔升級。目前海南電力約62.7%是火電,然後30%左右核電,未來將會大力佈局光伏、風電。

“其他省份會不會也結合自身情況跟進,還需拭目以待。禁售燃油車或成爲趨勢”。林伯強說。

據瞭解,今年6月,歐盟27個成員國就“2035年完全禁止銷售內燃機發動機汽車”的協議達成共識,屆時歐盟境內將再無燃油車對市場出售。國內比亞迪汽車更是已經成爲了全球首個正式宣佈停產燃油汽車的車企。未來,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憑藉其更好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條件,也很可能較早實現禁售燃油車。

上海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

8月11日,《上海市能源電力領域碳達峯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印發。將碳達峯戰略導向和目標要求貫穿於能源電力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在保障能源供應安全的前提下,聚焦可再生能源開發、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油氣消費合理調控、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等關鍵環節,組織實施本市能源電力領域碳達峯行動。

《實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能源結構更加低碳,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初步建立。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25%,可再生能源和本地可再生能源佔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力爭分別達到40%左右和12%。全社會用電量碳排放強度下降至3.8噸/萬千瓦時左右。

《實施方案》多次提到新型電力系統,可見其重要性。目前上海市電力系統情況如何?需要如何改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對此,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中國市場分析師魏漢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上海電網是華東電網的一個重要“消費端”,除了一部分市內的化石能源發電外,主要接收來自安徽的煤電和浙江的核電。在跨電網區的角度,還有一條來自四川水電的特高壓。應該說,上海的電力輸入結構是比較多元和堅強的,但是如果要做到電力系統的低碳,還需要逐步減少煤電(不論是本地還是安徽輸入)的佔比。

魏漢陽分析,上海作爲一個服務業和用電量集中的大都市,同時電動汽車保有量大,可以逐步發展需求側響應的內容。即彙集成規模、可調節的用戶負荷,在電網高峯的時段主動關掉、或電網低谷時適當開啓,從而獲得相應的補償。需求側響應做得符合市場化規律的話,將有助於整個電網的經濟性削峯填谷。

記者注意到,7月28日,上海發佈《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和(下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明顯優化,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與超大城市相適應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循環型社會基本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建立。

由此可見,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是上海市實現碳達峯的重要基礎保障。

林伯強指出,在能源需求側,工業和建築業需要節能技術,交通、服務業需要減排技術;在能源供給側,首先需要電力領域碳中和,而後再形成非電領域碳中和。

“上海應該憑藉其技術、資源、人才優勢,重點要在節能技術、減排技術和清潔電力技術上發力,將能源電力的技術進步作爲其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選擇”。

15省市區清潔交通成亮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全國約15省、市及自治區公佈的2022碳達峯碳中和相關工作安排/文件中清潔交通部分,海南、重慶、江西、上海、陝西、北京、浙江、江蘇、寧夏等省份紛紛提出《方案》指出,在交通領域構建綠色低碳的交通運輸體系,推動運輸工具和基礎設施的綠色低碳轉型,大力倡導推行綠色低碳出行。

其中,多地區清潔交通部分的部署主要集中在建設綠色低碳交通基礎設施、推廣低碳交通運輸工具和裝備應用等方面。

而地方的踊躍也是響應此前的國家層面政策安排,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其中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提出,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和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三大方面重點任務。

國家和各地爲什麼如此重視交通領域低碳建設?林伯強分析,交通運輸是我國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重點領域。交通運輸部門佔全球溫室氣體 (GHG) 排放量的23%,是繼工業和建築之後的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源。預計未來幾年排放量還將大幅增長,進一步加劇氣候變化。

“此外,從中國數據來看,交通運輸排放佔我國碳排放總量約10%,公路運輸佔其中近九成。伴隨着我國整體步入工業化後期和後工業化發展階段,交通運輸領域將成爲影響我國碳達峯、改善空氣質量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點領域。可見,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對於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助力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林伯強說。

他進一步指出,低碳交通是大勢所趨,未來,低碳交通設計包括新能源汽車置換傳統汽車,提升公共交通分擔率,鼓勵步行、自行車等非機動出行方式,合理的道路規劃,從而實現低碳化、減排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