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期貨日報

週一,玉米期貨表現疲軟,跌破3周低點,主力合約C2301報收2782元/噸,較上日結算價跌1.87%,減倉超1萬手,成交量大增17.7萬手。

對於玉米期價的下跌,中信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聰穎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一方面,在全球經濟衰退和美元走強雙重壓力下,大宗商品承壓,國內農產品板塊大幅回落;另一方面,國內新作集中上市臨近,玉米市場面臨新作供應壓力,增加市場偏空氛圍,造成內盤玉米期價承壓下行。

“從宏觀角度來看,上週美聯儲連續第三次加息75個基點,美聯儲點陣圖給出了鷹派信號,全球央行掀起加息熱潮,資金流動性進一步收緊。週一美元指數強勢上行,突破114關口,續創2002年以來新高。”王聰穎表示,短期內市場避險情緒顯著提升,對包括大宗商品在內的風險資產形成利空衝擊,玉米期價承壓下行。

美國玉米燃料乙醇需求與原油價格息息相關,而且美元走強也不利於美國谷物出口。美國農業部報告顯示,截至9月15日,美國2022/2023年度玉米淨銷售量爲18.23萬噸,環比減少68.7%。”弘業期貨農產品分析師陳春雷說。

眼下正值新舊交替之際,國內玉米現貨價格整體趨於穩定。據格林大華期貨玉米分析師張曉君介紹,從當前新作情況看,東北地區減產預期減弱,早熟玉米零星上市,開秤價高於去年水平,受天氣影響大量上市時間較往年推遲10—15天,大面積入市時間預計延遲至10月下旬,持糧主體惜售情緒漸起,階段性供求相對偏緊,東北地區價格偏強運行,黑龍江和吉林地區主流收購價集中在2600—2700元/噸。華北地區新糧陸續上市,隨着上量速度加快,企業收購價小幅下跌,企業主流收購價在2700—2860元/噸。

“受災減產與豐產兩端分化,國內玉米產量難有明顯擴大。國內玉米供應仍需要進口與替代不斷補充,且不提不斷上漲的種植和流通等成本。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2年8月,國內進口玉米179.8萬噸,環比增長16.7%,同比減少44.4%;1—8月累計進口玉米1693.3萬噸,同比減少20.86%。國內進口美玉米成本居高難下,按照測算,截至9月23日,11月船期的美玉米進口完稅成本在3107.2元/噸。”陳春雷說。

進入9月份,下游需求有所回暖,隨着國慶長假臨近,企業着手節前補庫。同時,市場進入傳統壓欄增重時間窗口,玉米飼用消費預期增加。張曉君介紹,中國飼料工業協會8月數據顯示,全國工業飼料產量2635萬噸,環比增長7.2%,同比下降6.7%。而生豬養殖利潤處於相對高位,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9月23日,自繁自養生豬養殖利潤爲1188元/頭,養殖利潤高位帶動近期大量二次育肥進場,120—150公斤大豬料肉比爲3.5∶1至4∶1,飼料消耗量增加,飼用消費預期增加。

張曉君預計,在新糧形成上量高峯前,玉米現貨價格將維持穩定運行。但期貨盤面受外盤影響,將弱於現貨走勢,或維持期貨貼水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飼料需求維持強勢,但深加工需求持續低迷,需求上的分化也對玉米價格形成壓制。”陳春雷表示,中國澱粉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23日,全國澱粉加工企業開機率爲50.9%,持續低於近兩年水平;澱粉庫存爲69.4萬噸,且繼續回落。疫情反覆對澱粉下游需求形成較大影響,澱粉價格持續下挫導致與玉米澱粉的價差不斷收縮,也拖累了玉米價格。綜合來看,玉米期價突然跳水既有美聯儲加息導致的大宗商品承壓的外部因素,也有國內收穫季壓力及下游需求分化下的內部影響。

王聰穎認爲,短期需求端分歧仍是當下關注的重點,下游採購需求仍維持偏低水平,新糧集中上市後玉米價格存在較大下調風險。中長期看,國內玉米需求預期相對穩定,全球新季玉米供減需增有望抬升國內新作定價區間下沿,但經濟預期衰退和國際油價中樞下行限制玉米的上行空間,預計國內玉米期價仍維持寬幅振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