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社

打造中國北疆更亮麗風景線的內蒙古、交通建設助力破解“蜀道難”的四川、激活傳統文化魅力的河南、守護好“中華水塔”的青海……2012至2022的十年間,中國31個省(區、市)用驚人變化譜寫着靚麗的新傳奇。請隨新華社記者,一起看中華大地十年之變。

外國人眼中的西安:古老與現代交匯、東西方文化交融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西安從內陸腹地走向對外開放前沿。開放、創新、宜居,使得越來越多外國人選擇在這裏實現理想、享受生活。目前,有近萬名外國人在西安學習、工作和生活,與1300萬當地人一起共享這座城市的美好。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外國人眼中的西安:古老與現代交匯、東西方文化交融

特色文化產業帶動山東農民致富

作爲孔孟之鄉和儒家文化發源地,山東近十年充分挖掘利用豐富獨特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積極探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振興,以特色文化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特色文化產業帶動山東農民致富

甘肅:告別貧困 向綠而行

7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退出,552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跨上萬億元臺階……“苦瘠”褪,“甘味”來。地處中國西北部的甘肅省,曾是中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而今,這片土地正告別貧困,用“綠色”謀發展。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甘肅:告別貧困 向綠而行

內蒙古:打造中國北疆更亮麗風景線

“綠”是內蒙古的底色,這裏擁有草原、森林、湖泊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中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然而受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影響,生態環境一度惡化。中共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着力在中國北疆構築萬里綠色長城。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內蒙古:打造中國北疆更亮麗風景線

寧德新面孔:昔日貧困之地變身產業新星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福建寧德這個昔日貧困之地走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特別是最近十年,隨着一批世界級企業和鋰電新能源等先進製造業的崛起,寧德已成爲全球產業地圖上的一顆新星。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寧德新面孔:昔日貧困之地變身產業新星

山西:煤炭大省的綠色發展

中國產煤大省山西正不斷提高發展的“含綠量”。10年來,山西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新興產業不斷壯大,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山西:煤炭大省的綠色發展

東西部協作“閩寧模式”續寫新篇章

1996年,位於東海之濱的福建省與地處西北之塬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建立起對口協作關係,中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閩寧模式”由此打開。近10年來,閩寧兩省區不斷拓展協作深度,創新協作方式,優化協作機制,創造了中國特色反貧困治理的生動實踐。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東西部協作“閩寧模式”續寫新篇章

守護好“中華水塔”:三江源的綠色使命

曾經,因氣候變化和人爲活動,三江源地區生態退化惡化,湖泊大量消失,野生動物銳減。如今,三江源正成爲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成爲展示美麗中國的綠色窗口。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守護好“中華水塔”:三江源的綠色使命

四川:交通建設助力破解“蜀道難”

位於中國西南的四川省,盆地與高原相接,山脈與峽谷縱橫,自古交通受阻。詩仙李白曾爲之慨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如今,一座座橋樑、一條條隧道連通巴蜀大地,改變着四川的交通面貌。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四川:交通建設助力破解“蜀道難”

重慶:築牢生態屏障守護長江母親河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10年來,重慶不斷加大力度保護長江魚類,重拳治理環境污染,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重慶:築牢生態屏障守護長江母親河

河南:在創新中傳承 激活傳統文化魅力

作爲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河南宛如一座天然的中華歷史文化博物館,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在此建都興業,繪就了燦爛的文明畫卷。近十年,河南在中華文明探源、“考古中國”等重大考古項目上取得豐碩成果,文化產業發展更是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點擊標題,閱讀全文:河南:在創新中傳承 激活傳統文化魅力

監製:趙丹平、王建華、米立公、李志昂

統籌:李凱、衛鐵民、侯東濤、石鵬、秦大軍、楊詠、陳思武

海報/編輯:陸燁

運營:夏小鵬、南辰、江威、王雪

新華社對外部、攝影部、音視頻部 聯合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