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座中部城,何以引得客商來?

中新網鄭州9月27日電 (闞力)不足500萬人口的中部城市許昌,是河南省民營經濟最發達、最活躍的地區之一,被譽爲“河南的溫州”。

十年來,許昌市實現人均生產總值翻番,經濟總量居河南省第四,綜合實力穩居該省第一方陣,所轄縣(市)全部進入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百強榜。

那麼,這座不臨江、不靠海、不沿邊的中部城市,如何實現民營經濟佔經濟總量比重居河南第一?這片面積居該省第十三位的土地,何以源源不斷引得客商來?

在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27日舉行“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上,中共許昌市委書記史根治向與會記者表示,許昌民營經濟之所以蓬勃發展,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功不可沒。

他稱,許昌市一直堅持把市場主體滿意作爲“金標準”,全力以赴做到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

“政府辦好圍牆外的事,企業辦好圍牆內的事。”史根治介紹,去年以來,許昌創新開展“萬人助企聯鄉幫村”活動,市縣兩級選派5300餘名幹部,實現“四上”企業、重點中小微企業和“雙創”團隊全覆蓋,全市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全幫扶。

在許昌,每月的10日、20日爲市、縣兩級助企聯鄉幫村工作日,黨員幹部下基層、聽民聲、解難題、辦實事,建立服務基層的長效機制。

目前,許昌市2033項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1376項實現“即來即辦”,2071項實現“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壓縮比89.65%;企業開辦零成本,全流程實現0.5個工作日辦結。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史根治表示,許昌市民商事案件隨機分案達到90%以上,商業糾紛案件審判平均30天內辦結,涉企類買賣合同新收案件當天領卷,一週內開庭,平均45天內辦結。

此外,許昌市全面整治“新官不理舊賬”及政府失信違諾問題,以誠信政府引領誠信社會建設。同時,建立健全以信用爲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開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讓守信者處處便利,失信者寸步難行。”史根治語氣堅決地說。

產業配套和生活配套,是決定市場主體能否舒心,能否長久,能否爲當地引來“金鳳凰”重要一環。目前,許昌正在加快打造“智慧島”、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載體平臺,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在生活配套上,許昌市已經形成養老服務、智慧閱讀、休閒健身等9個“15分鐘民生服務圈”。

近些年,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許昌的市場主體不斷走出去、引進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客商和企業、機構,與許昌本土企業展開深入合作。這得益於該市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十年間,該市累計進出口1389.1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超一成,外貿企業達到600家,年均增長4.6%,產品出口到130個國家和地區。

許昌市政府市長劉濤在發佈會上舉例,許昌市瑞貝卡集團、萬里集團等20餘家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設立境外企業(代表處)40家,對外投資中方協議額累計達3億美元。

那麼,如何引進來?許昌市在連續多年舉辦三國文化周、鈞瓷文化節等大型節會活動的基礎上,圍繞許繼等龍頭企業、電力裝備等優勢產業、循環經濟產業園等特色園區,採用以商招商等新模式。

目前,許昌市已吸引瑞士迅達、德國歐綠保、法國聖戈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浙江振德醫療集團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劉濤舉例稱,位於許昌市的全省首個德國獨資項目、總投資5000萬美元的百菲薩電爐除塵灰項目,從參觀考察,到開工建設,僅用了220天,該項目現已建成投產,預計年產值可達8億元人民幣。

據悉,今年1至8月,許昌市共組織招商小分隊119批次,洽談項目229個,引進省外資金343.1億元人民幣。

其實,便捷的交通物流體系也是許昌市引得客商來的重要原因。近年來,京廣、鄭合、鄭渝3條高鐵線在許昌組成“川”字形,以及以京港澳、鹽洛等6條高速爲支撐的“米”字形高速公路網,讓許昌成爲中部乃至全國現代物流最便捷的地區之一。(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