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全球汽車產業電氣化轉型加速的當下,鋰電產業鏈正上演瘋狂的造富神話,其中尤以上游鋰礦、鋰鹽商最甚。憑藉前期佈局,“家裏有礦”的上游企業賺得盆滿鉢滿,淨利潤百倍暴漲;然而,鋰價暴漲,也讓下游電池廠、整車企成本壓力倍增。在這樣的行情下,一場涉及全產業鏈企業的“豪賭”正在開啓:暴利的礦企背後,鋰鹽商、電池廠、主機廠都被捲入其中。而新能源時代,決勝千“鋰”,才能決勝千里。

時代財經推出系列報道,從資本江湖、人物故事、產業地理等角度,盤點這場曠日持久的“鋰礦爭奪戰”。

本科年薪10萬-15萬元,碩士年薪12萬-27萬元,博士34萬-41萬元,博士後可依政策享有博士後津貼48萬元;此外每年調薪一次,核心人才享受股權激勵計劃……

這是欣旺達2022屆校招開出的薪酬待遇。在新能源浪潮背後,鋰電產業鏈企業對人才的渴求,從應屆畢業生的薪酬待遇中可見一斑。

根據Wind數據,2021年,在18家鋰礦概念企業中,天齊鋰業的人均年薪最高,達到31萬元;中礦資源西藏城投、鹽湖股份三家企業的人均年薪均超20萬元,有10家企業的人均年薪在10萬元-20萬元之間。

“和我同批進入公司的應屆碩士生,第一年年薪普遍在20萬-22萬元,多的甚至能夠拿到30萬元。”嚴盛(化名)此前就讀於985高校的材料專業,2020年碩士畢業後,他進入一家國內頭部電池廠工作。

在江蘇一家鋰電隔膜塗覆公司工作了三年的萬夏(化名)則告訴時代財經:“隨着鋰電產業鏈的飛速擴產,自己的工資也水漲船高,平均每年薪資漲幅達到30%。”

眼下正值秋招季,鋰電企業掀起新一輪“招兵買馬”,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寧德時代、欣旺達等鋰電產業鏈企業紛紛啓動校園招聘,面向材料、化學、電氣自動化等專業招聘工藝工程師、研發工程師等數個崗位。

企業加速擴張之下,鋰電人才爭奪戰已經打響。

圖片來源:天齊鋰業

龍頭企業研發人員平均工資超30萬

“擴產太厲害了,整個行業的人才需求都非常大。”萬夏感嘆。

萬夏畢業於一所211院校的材料工程專業,目前崗位爲工藝工程師。他告訴時代財經,公司的產能每年翻一番,自己的工資也水漲船高,三年來,平均每年漲薪30%。“從我入職到現在,公司的員工已經增加了一倍,現在常州分廠的人數已經有1000多人,全國還有三個分廠。”

據Wind數據,2021年,84家鋰電池概念企業相較上一年員工數量增加20.15萬人,增幅達到31.35%。

新能源的發展,一方面帶動了鋰電企業的業績增長,另一方面則迸發出強勁的人才需求。隨着產業急速狂奔,各家企業卯足了勁“搶人”“留人”,行業的平均薪資肉眼可見地上漲。

在原材料的“漲聲一片”中,2021年上游礦企人均薪資普遍增長。根據Wind數據,18家鋰礦概念企業中,有10家企業的人均年薪在10萬元-20萬元之間,中礦資源、西藏城投、鹽湖股份三家企業的人均年薪均超20萬元,天齊鋰業的人均年薪最高,達到31萬元。此外,共有7家企業人均漲薪超過1萬元,其中,西藏礦業和藏格礦業的年薪增長最爲顯著,分別達到35%、32%。

在研發人員薪酬方面,以鋰礦龍頭之一天齊鋰業爲例,根據其年報披露,2021年,該公司擁有研發人員33人,研發人員薪酬爲1069.94萬元,平均年薪達到32.42萬元。

同時,該公司計劃到2025年研發人員接近300人,其中國內外高水平專家佔比力爭達到5%,博士及副高級以上人員佔比力爭達到30%以上,碩士以上專業研發人員佔比力爭達到70%以上。

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2021年研發人員達到10079人,相較2020年的5592人,同比增長80.24%;2021年,其研發費用中的職工薪酬一項爲34.52億,2020年這一數字爲14.24億。2021年,寧德時代研發人員平均薪酬爲34.2萬,相較2020年,漲幅達34%。

萬夏告訴時代財經,漲薪已經是公司基本操作。“我每年平均漲薪30%,公司和當地政府還會提供人才補貼、租房補貼等。”萬夏表示,從他入行起,產能一直在擴大。企業拼產能背後,進一步還有人才的較量,不僅僅是研發、工藝設計等技術崗位加大招聘,公司的生產、銷售、營銷等崗位也一直在擴招。

根據智聯招聘智聯研究院發佈的《新能源行業人才需求與發展環境報告》,今年前5個月,新能源崗位平均招聘薪酬爲每月10867元,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的每月9865元。其中,能源/礦產項目從業者薪酬最高,爲每月38490元。

除了漲薪、各類補貼福利齊上陣外,股權激勵也成爲上市公司留住人才的一大利器。

8月底,天齊鋰業發佈《員工持股計劃》(草案),擬回購股份合計1.36億-2億元用於員工持股,回購價格不超過150元/股。參與計劃總人數不超240人,其中公司董監高共計 9人。該計劃受讓股票價格爲0元/股,鎖定期3年。

天齊鋰業稱,本計劃有利於防止人才流失、增強人才隊伍的穩定性,有利於其繼續與公司長期共同發展,增強公司人才核心競爭力。

證券時報報道,據Wind統計,2021年至今年5月,有超40家鋰電池概念股發佈了股權激勵計劃。

欣旺達2022屆秋招薪酬待遇。圖片來源:欣旺達招聘微信公衆號

“扎堆”進鋰電企業

在鋰電行業向市場釋放大量工作機會背後,一批從業者也希望抓住機遇,乘上行業發展的東風。

“和我同批進入公司的應屆碩士生,年薪普遍在20萬-22萬元,多的甚至能夠拿到30萬元。”嚴盛碩士畢業後拿到了十幾個offer,比起傳統化工材料企業,他最終選擇進入一家國內頭部電池廠工作。

他介紹,除了每個月發的工資,公司年終獎也相當豐厚,有時甚至超過一整年的工資數額。以當年應屆生第一年的工資爲例,月薪大概1.2萬元,年終獎大多是6-10個月的工資,在7萬到12萬元左右;有人甚至可以拿到15個月,大概18萬元的年終獎。其並透露,工作滿一年後,當地政府會根據每月工資基數發放人才補貼,這筆津貼也是相當可觀的數字。

“不僅僅是我,身邊進入鋰電行業就業的同學越來越多。‘生化環材’以往被稱爲四大‘天坑’專業,但近年來,鋰電行業提供的崗位不斷增多。不論是上游礦企、電池廠還是一些新能源整車企,其相關崗位都在增加,招聘力度很大,待遇和工作環境等都有很大的提升。”嚴盛表示。

根據《新能源行業人才需求與發展環境報告》,今年前5月,新能源產業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高達64.4%,高出全行業 54.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新能源產業招聘競爭指數爲62.3,相當於1個招聘職位數可收到62.3份簡歷,高於全行業47.2的競爭指數。

“儘管人才需求非常大,但人才流動性也非常強。”萬夏告訴時代財經,產能擴得急、人員缺少,一個人可能要幹幾個人的活,每個人的工作狀態比較飽和。”

嚴盛表示,“鋰電行業處在快速上升期,公司的節奏快,每個項目的交期短,加班比較多。”儘管公司待遇已經達到“頭部天花板”級別,但嚴盛依然選擇離職深造,目前他在一所985高校讀博從事鋰電研究。“鋰電行業的上升趨勢毋庸置疑。此前在公司的研究院,碩士學歷已經是最基本學歷了。而且博士畢業後進入鋰電企業,待遇、受重視程度都會高很多,這是我讀博的驅動力,畢業後會選擇工資和工作強度相對平衡的工作。”

離職後嚴盛在獵聘更新了一次簡歷,剛離職時他每週至少接到兩個獵頭的電話。“每年發完年終獎後是獵頭挖人的高峯期,獵頭的電話更是鋪天蓋地。”嚴盛說。

業內認爲,鋰電行業是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目前整個行業都處於擴產期,前期產能爬坡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會導致人才留存率降低,這考驗企業生產的標準化程度和組織能力。也有觀點認爲,人才的流動總體性偏高是很正常的,這從側面反映出這個行業景氣度較高。

巨大的人才缺口以及資金湧動下,鋰電行業正上演着一場搶人大戰。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此前接受採訪時認爲,過去這個行業積累的各類人才,包括技術、工程、質量管理等方面都是不足的,在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裏面,人才短缺是一個普遍現象。“高薪挖人或者高薪招人這種現象我相信還是會長期存在,這是發展的顯著特徵。”劉金成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