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無冕財經

財務、供應鏈、銷售部門都有要求,G9才搞出一堆選配方案,就連被罵後改價、改配置,何小鵬也沒法自己拍板。

作者:施燕芬

一款新車惹禍。

在那48小時裏,甚至有人擔心,“這家公司是不是要倒閉了?”

9月21日,小鵬汽車新款車G9發佈後,由於複雜混亂的選配、定價太高、基礎款配置毫無亮點等問題,引發車主退訂,銷量慘淡。

第二天,小鵬(09868.HK)股價斷崖式下跌,跌幅一度高達15%,市值一夜間蒸發120億港元,僅剩年內高點的25%。

小鵬緊急在48小時內重新調配車型,大部分車型降價2萬-3萬元。創始人何小鵬則立馬在美股增持自家股票,花費約2.1億元。

但“二次上市”能挽救多少車主,還需打上問號,小鵬還沒有公佈G9銷量。過去,新勢力們慣用的新車發佈後“4小時破2萬輛車”的宣傳術語,直到現在依舊缺席主語是小鵬G9的句子。

小鵬在資本市場表現依然欠佳,9月28日,小鵬盤中股價一度下跌超10%,跌破50港元,創港股上市以來股價新低。小鵬市值僅剩858億港元,而理想、蔚來市值1981萬億、2205億港元,是兩個多小鵬的體量。

誰該背鍋?

爲什麼G9要有這麼多選配方案?因爲G9要平衡所有人的利益。

據播客“老talk消息”,財務部門說,需要提高毛利率,以應對資本市場。供應鏈團隊說,要顧及供應鏈的危機,配置亮點不能走量。銷售部門說,之前已經宣傳這是一款28萬起的車。

爲了滿足財務、供應鏈,提高價格,智能化需選配。爲了滿足銷售,將標配版設置30.99萬,扣除新能源補貼剛好28萬。

因此,他們把G9標配版拆成一臺裸車,“這是我見過國產車裏最丐的車,31萬啊,竟然沒有一個攝像頭。”一位車主質疑。

但反而規劃了眼花繚亂的車型配置選擇,包括2種動力結構、2套充電方案、3個續航版本、3套付費選裝包。

這顯然不符合用戶的訴求,在衆多汽車品牌、大量車型中,用戶很難找到小鵬產品的差異化。

小鵬的三款產品,G3亮點在於大屏幕、智能座艙,P7是智能語音識別,G9則是電池快充能力,這很難在用戶心中達成一個固定的印象。

例如理想one,人們能輕易說出特點是增程,有新能源車續航焦慮的用戶會選它。因此,理想4年單靠一款產品,累積20萬銷量,幾乎是小鵬這三年三款車累計的銷量。

同樣是解決續航焦慮,小鵬G9提高了電壓,充電更快。然而用戶吐槽找不到超級充電站,在兜兜轉轉找到了一個能用的充電樁後,充電5分鐘和10分鐘的體驗區別不大。這讓用戶覺得過渡追求產品的差異化,而忽視了實際使用體驗。

羅列更多的選配方案,往往是傳統汽車的做法,甚至一家車企還做出好幾個品牌。因爲它們面對的用戶龐大,供應鏈規模足夠大,還有充足的資金儲備。

而造車新勢力一年才賣出10萬量,還停留在造一臺、虧一臺的艱難處境下,個性化的選配導致這款車無法走量,沒法提高利潤,交付時間延長。這自然難達到財務、銷售部門的預期。

用戶是希望由車企爲他們提供一件完整的產品,告訴他們智能汽車形態,而不是用戶自己拍板自己的車要裝多少個激光雷達,正如蘋果手機的用戶也不需要選擇裝幾個攝像頭。

何小鵬爲啥不拍板?

一款產品失敗,可能與產品經理有關。一家車企創始人,是最大的產品經理。

何小鵬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產品經理,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小鵬汽車是他二次創業,在這之前還創立了互聯網產品UC。

去年,何小鵬接受騰訊新聞“財約你”訪問時,發表其作爲產品經理的感悟,“一個極致的產品不太可能由太多的人共同參與完成,因爲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訴求,如果最後平衡了這些不同的訴求,那麼產品就很難達到極致。”

然而,現實中的何小鵬是矛盾的。

去年的小鵬P5發佈會,何小鵬沒怎麼參加,而是由負責P5各個環節的高管來主導,聽衆要忍受他們不同的口音,參差不齊的演講風格。對此,一位小鵬前員工“輪上狂想”發問,“這真的是一羣每天在一起共事的人麼?”

據“未來汽車日報”,G9發佈會後,一位小鵬汽車前員工感慨,“這樣複雜的安排更像各部門借新車上市爭奇鬥豔,好向老闆彙報自己的工作成果,爭取拿到更多的預算。”

弱化了統帥,讓一家創業公司看起來像一盤散沙。導致的結果是,在銷量不佳、面臨各方壓力時,何小鵬也不能一錘定音要求改價、改配置。

G9發佈會當晚,何小鵬只睡了兩個小時,第二天他要參加媒體羣訪活動。羣訪安排在10點,失眠的何小鵬在這之前已經抵達,但羣訪還是推遲了17分鐘。據“電動車星球”的“蟹老闆”說,他接了一個電話。

羣訪上,何小鵬表示,從前一晚晚開始,他也收到很多來自朋友、意向用戶、內部人士的反映,“當下G9的配置選擇的確會讓很多人‘選不了’。”他有些無奈地表示,“我會在內部推動這個事情”。

羣訪結束後,“Blood旌旗”等幾家媒體人繼續參加了小鵬內部幾個會。據播客“老talk消息”,何小鵬沒有獨自做出決定,而是想用媒體溝通會倒逼內部調整,如果一場不行,那就再安排一場。

何小鵬忽略了,造車新勢力中產品經理的位置更加重要,汽車更新迭代的成本要比互聯網高。汽車行業是製造業,一款車失敗,即使零部件和軟件可以回收使用,但汽車製造費用、道路測試等都沒辦法回收。這需要一把手拍板產品定義,內部都往同一個方向走,而不是分擔風險。

何小鵬可能不是經營企業的好手,在UC期間,他依靠的是合夥人俞永福。據“財約你”,他正式加入小鵬前,俞永福給了一個建議,讓他找一個可以制衡自己的人,因爲何小鵬的想法太多,但不一定都正確。

現在看來,小鵬高層內部就有不少可以制衡他的人,但俞永福的深意可能是讓何小鵬找一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