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看越有味,每集都會看哭”“她的生命雖然燒盡,但星星之火早已燎原”“太不容易了,他們爲人民奉獻自己的青春”……日前,一部以黃文秀爲原型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感動無數觀衆。黃文秀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用美好青春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展現了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精神。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貧困這個人類社會的頑疾,黨和人民披荊斬棘、櫛風沐雨,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中國人民意志品質、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充分彰顯,賡續傳承了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全國全社會都要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團結一心,英勇奮鬥,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更大的勝利!”

同困難作鬥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在脫貧攻堅鬥爭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親自出徵、親自督戰,各地區各部門、各行各業、各條戰線全面參與,數百萬扶貧幹部奮戰一線、傾力奉獻,我們全黨動員、舉國同心;從通過“六個精準”解決“扶持誰”的問題,到派駐村第一書記解決“誰來扶”的問題,從實施“五個一批”解決“怎麼扶”的問題,到通過最嚴格的考覈評估解決“如何退”的問題,我們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對960多萬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搬遷,對“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集中攻堅,對28個人口較少民族重點幫扶、實現歷史跨越,我們迎難而上、攻堅拔寨……“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的團結偉力,“精準務實、開拓創新”的治理智慧,“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價值追求,揭示了共產黨人的精神密碼。

在脫貧攻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無數人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脫貧攻堅精神。“只要縣裏還有一個人沒有脫貧,我就不能休息。”貴州省晴隆縣委原書記姜仕坤6年時間行程60萬公里,磨穿了鞋底,跑白了頭髮,倒在了脫貧一線。“豁出命改變她們的命,值!”獻身教育扶貧的張桂梅紮根貧困地區40餘年,幫助近2000名女孩走出大山,如今她身患多種疾病,卻依然不肯把時間留給自己。這種精神,不僅閃耀在黨員幹部“我必須帶領羣衆,拔掉老百姓的窮根”的鏗鏘誓言裏,也體現於貧困羣衆“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奮鬥豪情中,彰顯在全社會守望相助、和衷共濟、扶貧濟困的濃厚氛圍裏。

“脫了貧還要加油幹,實現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精神不能丟!”帶領下莊村村民鑿出8公里“絕壁天路”的毛相林,談起發展幹勁十足。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好日子都是奮鬥出來的。面向未來,仍需激揚精氣神,採取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在新起點上接續奮鬥。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抱定“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以更堅定的信念、更旺盛的鬥志、更昂揚的姿態投入鄉村振興偉大事業,才能把美好藍圖一步步變爲現實。

征途漫漫,精神永恆。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踔厲奮發、勇毅篤行,以雄健的精神闖關奪隘,我們一定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在新徵程上創造新的輝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