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加速整合,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相互依存、相互支撐,推動全球貿易趨向深度融合,促進產業基礎高端化和產業鏈條現代化。

一、全球貿易趨向深度融合

(一)全球貿易融合進程加快

隨着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在爲製造業提供保障的同時,逐漸發展成爲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的重要力量,促進全球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融合不斷深化。

從增速看,全球生產性服務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速高於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速。2010年至2021年,全球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速均爲4.1%左右,而生產性服務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速達5.5%。

從佔比看,2010年至2019年,全球生產性服務貿易佔服務貿易總額比重均爲八成左右;2020年至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旅行等傳統服務貿易下滑,但推動線上服務技術變革,生產性服務韌性進一步凸顯,全球生產性服務貿易佔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上升至84%,達歷史峯值。

(二)各國貿易融合呈現不同特點

從結構看,發達國家貿易融合技術附加值更高。2021年,美國、德國和日本的知識密集型生產性服務貿易佔其服務貿易總額比重均超過60%。發達國家主要基於其先發技術等優勢,依託大型跨國公司全球佈局,將技術標準、質量規範等軟實力與產品產能結合,進而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

從融合速度看,發展中國家增速更快。中國和印度作爲典型發展中國家,2010年至2021年的生產性服務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速分別爲9.8%和6.9%;而美國、德國和日本同期年均增速分別爲4.1%、6.0%和3.4%。發展中國家正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等方式,加速貿易融合,推動產業升級。如印度基於自身資源稟賦條件,吸引了大量軟件、信息等方面的服務外包業務,其生產性服務貿易佔服務貿易的比重長期保持在九成左右。

二、我國貿易融合不斷發展

(一)貿易融合成爲進出口增長的重要動力。2021年,我國貿易融合發展企業[1]佔全國貿易收支企業總數不到5%,但收支規模佔貿易收支總額的近六成。從企業數量看,2015年至2021年,我國貿易融合發展企業新增5000多家。從收支規模看,同期貿易融合發展企業貿易收支規模累計增長近50%,而非融合企業增長不到20%,貿易融合發展企業成爲我國對外貿易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

(二)民營企業貿易融合發展競爭力逐步提升。近年來,我國民營企業發揮創新優勢,在貿易融合發展方面表現出較強的主動性和適應性,成爲貿易融合發展的生力軍。2021年,我國貿易融合發展企業中,民營企業8000餘家,較2015年增長約50%;企業家數佔比較2015年提升了6個百分點,民營企業貿易融合發展競爭力逐步凸顯。此外,跨國公司具有利用境內外市場配置資源的優勢,貨物服務雙向延伸能力更強,近年來貿易融合程度以及貿易融合的穩定性相對處於較高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了國內市場潛力和改革開放深化對外資的吸引力增強。

(三)先進製造業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協同發展。從製造業看,2015年至2021年,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爲代表的先進製造業是貿易融合發展的重點行業,其貿易收支額佔比始終保持在一半以上。從服務業看,貿易融合發展企業服務貿易主要集中於其他商業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三個交易項目,均屬於知識密集型服務。2021年上述三個交易項目收支在貿易融合發展企業服務貿易收支中的佔比合計六成左右。先進製造業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協同發展,推動貿易融合不斷向縱深推進。

(四)數字貿易成爲貿易融合發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貿易融合發展企業中,數字貿易收支達到10萬美元的企業約佔貿易融合發展企業總數近八成,其貿易收支佔我國貿易收支約五成。2015年至2021年,數字貿易融合發展企業增加4000多家,貿易收支規模累計增長約50%,高於非融合企業約30個百分點。以互聯網爲依託的數字貿易爲貿易融合和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

總體來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融合發展已經成爲全球貿易發展的趨勢,也逐漸成爲各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我國將進一步順應全球貿易融合發展趨勢,推動對外貿易從要素價格優勢向技術創新優勢轉變,不斷提升貿易質效,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

[1] 生產性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收支均達10萬美元的企業。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