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君臨將花時間把多年積累的關於投資的筆記和思考整理成書。

專欄仍會不定時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時候,我會寫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

沒有行情的時候,就埋頭寫書,寫一章發一章。

——

以下是《君臨投資史》的卷一,第七章。

逆向投資,創造奇蹟!

1206年,鐵木真完成了蒙古部落的統一,加冕成吉思汗。

他的劍遙指南方,發誓要在十年之內將金國用鐵蹄踏平,將金國皇帝千刀萬剮。

他當然有這樣做的理由:金國人和蒙古人有着上百年的血海深仇,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就是被金朝釘在“木驢”上處死的。

“木驢”是一種極其殘忍的刑罰,這粗看是個木頭做成的驢,細看卻佈滿了長達一寸的金屬倒刺,犯人坐在驢上,倒刺插進身體,還要被馬牽着沿街示衆,直到漸漸流血過多而死。

後來,由於蒙古人常常反叛,金世宗時還每過三年就搞一次遣兵剿殺,謂之“減丁”,避免人太多了管不住。

這種血海深仇,金國自然要被列爲第一號攻擊對象。

成吉思汗也有贏得戰爭的足夠能力。

他18歲起兵,孤身一人將部落壯大,花了十幾年時間完成蒙古統一;

背後不僅僅是軍事謀略,更是政治智慧:頒佈《大扎撒》法典以法治國、推行軍民合一的千戶制改革、嚴格訓練以一敵百的怯薛軍。

爲了滅金,他更是做了整整五年的軍事準備。

首先將金國周邊的附庸部落和小國剪除,偷偷策反金國邊境的一些守將作爲內應,利用商人和使臣刺探金國情報……

一直到1211年,成吉思汗才正式開始對金國的大規模軍事攻擊。

然而,打金國的困難之大,依然超出了成吉思汗的想象!

1211年,野狐嶺之戰,蒙古10萬軍隊打金國45萬軍隊,打得非常艱苦,激戰三日,雙方都死傷慘重。

隨後,金國不敵,退守中都,因城壘堅固,又有重兵防守,蒙古軍攻城失利,撤圍。

1212年,蒙古軍發起第二波攻擊,雖然有所斬獲,但成吉思汗在指揮攻城時中箭,無奈撤圍。

1213年,蒙古軍發起第三波攻擊,金國佈下鐵蒺藜百餘里,將居庸關、紫荊關等各路關口用冶鐵封固關門,嚴陣以待。

成吉思汗在周邊村落搶掠一番後,只能再次無奈撤圍。

戰爭一直持續到1218年,八年過去了,雖然有一些進展,但始終未能將金國打趴下。

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首先,是人口的巨大差異:金國有5300萬人口,軍隊100萬,而蒙古國只有70萬人口,軍隊15萬。

人口差異是75倍,兵員差異是6.6倍,這麼懸殊的倍數,金國每人吐口水都能把你淹死。

其次,是裝備的優劣對比:金國有常年修建下來的關口、城池,有從宋朝學來的先進火器技術。

蒙古有什麼呢?無非是腦袋靈光些,騎兵跑得快一點而已。

開始的時候,蒙古軍隊搞偷襲,一旦打不下來就佯裝撤退,當敵兵來追的時候,忽然掉頭反殺,贏下戰役。

但後來,金國學聰明瞭,就是緊閉城門,你敢靠近就用各種火炮轟炸,萬箭齊發。

蒙古騎兵也就歇菜了,一籌莫展。

金國的火炮可是相當厲害的,要知道,他們常年跟宋朝打仗,而宋朝卻是古典農業時代科技最先進的國度。

宋朝以前,戰爭還是靠冷兵器的刀槍劍戟來近身搏殺;

但宋朝這代,卻出現了一場熱兵器技術的革命,包括霹靂炮、震天雷、火箭、火毬、火槍、火炮等相繼被髮明。

宋朝還發明瞭水戰車船,水軍+火炮,讓金國就此被長江攔住,無法南下。

還有一種牀弩也相當厲害,把三張大弓合併起來,需30人才可拉開,發射的時候箭如標槍,近距離直接釘入城牆裏,攻城士兵藉此攀緣而上。

在和宋朝的百年對抗中,金國自然或多或少的學到了一些。

這些,已足夠蒙古軍頭痛了。

無奈之下,成吉思汗只能一邊組建蒙古炮軍,學習南方發達地區的先進技術,一邊等待機會。

忽然有一天,大將哲別回來了,稟報:“大汗,我把西遼國滅了!”

“???!!!”

成吉思汗聽得虎軀一震!

西遼可是個大國啊,國土面積350萬平方公里,跟金國差不多大;

位處中亞,當年金國滅遼,遼國的皇族耶律大石帶了一支軍隊跑到中亞去,拳打腳踢,無意中建立了一個近百年曆史的大國。

這個國家雖然是契丹人的政權,但是信佛教,用儒家思想治國,文官系統照搬漢人典章,在中亞和西方有很大影響力。

以至於今天,俄羅斯和東歐、北歐許多國家,還是將中國稱呼爲“契丹Cathay”。

成吉思汗在打金國的時候,也會不時派些小分隊去周邊部落掃蕩,輕裝上陣,能贏固然好,即使輸了損失也不大。

這種作風,類似於現在的風險投資。

兩年前,哲別就是在這種思路下被派去打西遼的,只給了兩萬人。

沒想到啊,這兩萬人,兩年時間,竟然就把一箇中亞大國給滅了,真是奇蹟!

爲什麼哲別能如此輕鬆的就滅掉了西遼呢?

原來,西遼經過近百年的傳承,皇位已傳了六代,最新一代的皇帝屈出律是個篡位者,道德敗壞,全國上下早已天怒人怨。

而且,屈出律在篡位前,曾經在蒙古草原上跟哲別打過一仗,慘敗而回。

所以當聽說哲別帶領着大軍打過來的時候,屈出律嚇壞了,馬上棄城而逃,在帕米爾山谷中躲起來,然後被山中獵戶包圍活捉交給了哲別。

就這樣,哲別不費吹灰之力就把西遼給滅了。

意不意外?!!!

這場滅西遼之戰,竟然贏得如此輕鬆,一點小投入就帶來了如此巨大的回報,不禁讓成吉思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再對照一下自己,重兵打金國八年,除了在郊外打打獵,回報率極其低下……

或許可以再試試……

或許換個方向真的會有奇蹟……

成吉思汗也不確定,但他已經下定決心。

1219年,他親率20萬大軍西征,分四路進攻另一箇中亞強國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由突厥貴族建立,面積36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000萬左右,擁兵40萬,當時正處於國力鼎盛的時候,遠非已經沒落的西遼可比。

但儘管如此,他們在蒙古騎兵面前,仍然是不堪一擊。

一年之後,花剌子模便土崩瓦解了,皇帝摩訶末一路逃亡到裏海中的一個小島上,隱姓埋名。

成吉思汗隨後返回蒙古,派哲別帶着蒙古軍繼續西征,看看天花板到底在哪裏。

這次西征的戰績更加輝煌——

哲別大軍1220年南下波斯先擄掠了一番,1221年轉戰高加索地區,1222年擊敗了格魯吉亞,隨後進入東歐的欽察草原,1223年奪取了熱那亞共和國控制的黑海港口蘇達克,震驚歐洲!

1224年,蒙古大軍沿着裏海、鹹海北岸,大搖大擺的回到蒙古草原,一路征服了整個中亞地區。

這收益率,完全超出了成吉思汗最樂觀的預計!

是時候總結投資邏輯了。

君臨認爲,這次西征能夠超預期,主要是以下幾點——

第一,中亞地區,甚至東歐草原,都是遊牧民族爲主,習慣於打野戰對攻。

這種情況下,蒙古騎兵能充分發揮出他們的優勢。

第二,在跟金國的對戰過後,蒙古組建了炮軍。

這支炮軍要贏金國很難,但是打中亞那些落後地區,那就是妥妥的降維打擊了。

波斯歷史學家志費尼在其名著《世界征服者史》中,曾經記載了蒙古人西征攻打穆斯林城堡時使用的一種火器。

“當無策可施時,契丹(指的是來自中國的軍隊)匠人制造的一種牛弩,其射程爲2500步,被對準那些蠢貨。流星似的射彈燒傷了魔鬼般的異教徒的許多士兵……”

這種火器巨大的威力,讓蒙古軍隊在攻城時輕鬆了許多,因此得以一路碾壓過去。

自漢朝時,匈奴人發明了馬鐙,東亞文明的軍事技術水平躍居世界頂級,這種自東向西的征服便常常發生。

匈奴西遷,成爲了瓦解羅馬帝國的“上帝之鞭”匈人;

大月氏受到匈奴的攻擊,南下中亞和印度,建立了貴霜帝國;

柔然西遷,成爲了歐洲的阿瓦爾人;

契丹西遷,建立了西遼,至今東歐和北歐人都稱呼中國爲“契丹”;

突厥西遷,建立了塞爾柱帝國、奧斯曼土耳其等一系列國家;

而蒙古人的西征,則是最新的一個例子。

征服中亞之後,這時候的大蒙古國已經脫胎換骨了,一個疆域上千萬平方公里,人口數千萬的帝國已悄然形成。

這時候,再回過頭來打金國,不是輕鬆多了嗎?

可惜,成吉思汗已經看不到這一天了。1226年,成吉思汗征伐西夏,滅夏前夕病逝。

繼位的是他的第三子窩闊臺,這同樣是個有智慧的人——

他按耐住了貴族們對金國的討伐之心,決定繼續西征,以進一步壯大自身實力。

1229年,3萬蒙古軍遠征波斯,將大蒙古國的邊界一路延伸到兩河流域、土耳其東部,直接與東羅馬帝國毗鄰。

這次遠征過後,蒙古國的疆域已達到1500萬平方公里,兵源豐富,實力碾壓金國。

1231年,窩闊臺終於興起三路大軍伐金,第二年佔領中原,第三年聯合宋軍南北夾攻,金哀宗被困孤城8個月後絕望自殺。

從1211年第一次伐金算起,至1234年最終滅金,蒙古人花了23年時間才終於完成成吉思汗的夙願。

滅金不容易,滅宋就更難了。

如前所述,宋朝是當時世界上科技最先進的國家,擁有大量先進的火器,再加上長江天險,水軍封鎖,讓蒙古人非常頭痛。

唯一的突破口是長江上游的四川和襄樊方向。

不過,南宋也早有防備,名將餘玠在四川、重慶等地佈置了一個山城防禦體系,依山而建了十幾座城池,以點控面,連成一線。

隨後十幾年,蒙古人試圖從陝西入川,攻打南宋,但每次都被餘玠打回去了。

一直到1259年,蒙哥大汗在攻打重慶的釣魚城時,受傷染病死去,也沒有能夠將四川拿下來。

從1234年滅金,到1259年,25年過去了啊,蒙古帝國都換了三位大汗了,也依然沒有能打下一個小小的四川。

要知道,在這25年裏,蒙古的征伐大軍一路勢如破竹——

1235年,拔都西征,1237年佔領莫斯科,1240年攻佔基輔,1241年打敗波蘭、匈牙利和日耳曼的軍隊,抵達維也納的近郊。

遠征軍因爲收到窩闊臺大汗去世的消息,才撤軍東還,隨後在歐洲建立了欽察汗國。

1253年,旭烈兀西征,1256年征服波斯,1258年佔領巴格達,滅亡了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1259年佔領敘利亞的大馬士革。

遠征軍因爲收到蒙哥大汗去世的消息,才撤軍東還,隨後在波斯建立了伊利汗國。

其它遠征軍也收穫不菲,一支滅了高麗,一支收了西藏,然後從西藏入雲南,滅了大理國,1258年迂迴到越南,準備由此北上攻打南宋。

爲了打南宋,蒙古大軍幾乎把整個亞洲都打下來了。

接下來,忽必烈在1260年繼位大汗,又花了19年,到1279年才終於滅了南宋。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宋朝是當時文明世界的高峯,相當於是業績最好的熱點板塊龍頭,金國大概相當於龍二。

成吉思汗的蒙古國,剛開始的時候,不過是一個小散戶,資金量有限。

這種情況下,要拿下熱點板塊龍頭、龍二,需要付出的成本無疑是巨大的,投資回報率其實很低。

而那些中亞的國家,科技水平相對落後,相當於是業績較差的冷門板塊。

它們的股價處於被拋棄的低位,買入的成本極低。

你雖然只是一個小散,但是卻可以輕鬆的買到大量的股份,當經濟回暖、板塊復甦的時候,你的回報率毫無疑問將吊打其它追逐熱點的投資者。

在週期的循環波動中,不斷複製這個模式,你在全球資產中的份額佔比自然不斷擴大。

這就是逆向投資的道理,也是蒙古帝國得以不斷壯大的祕密。

這個道理,凡是悟到了,理解了,並且用一生去執行的人,都將贏得偉大的奇蹟!

————

忽必烈的元朝建立之後,蒙古帝國的其餘地方分裂成四大汗國。

其中一個察合臺汗國,統治着中亞,後來被一個蒙古貴族帖木兒篡位,隨後由他命名的帖木兒帝國不斷壯大,成爲14世紀一統中東地區的強大國家。

這個帝國帶來了兩個後果——

第一個後果,一百多年後,皇族後代巴布爾因爲在中亞爭帝位,爭了20年依然一敗塗地。

經過冥思苦想、痛徹心扉的反思,他頓悟了。

他不再貪戀中亞的那個帝位,轉頭逆向投資軍事技術更落後的印度,沒料到,就此打下了一個龐大的莫臥兒帝國。

這個帝國持續了300多年,極盛時疆域450萬平方公里,人口1.5億,盛產棉花和香料。

那不比在大草原上,爲了幾萬頭牛羊打得頭破血流的收益率,高太多了?

第二個後果,帖木兒帝國的西部,有一個小國家,叫奧斯曼土耳其。

他們原本是生活在中亞(花剌子模)的突厥人,在蒙古大軍西征的時候,逃難到千里之外的土耳其。

日子剛剛有點安穩,沒想到又被帖木兒帝國欺負,奧斯曼君主沉不住氣,率軍東征,慘敗,死於獄中。

隨後的幾任奧斯曼君主都對帖木兒帝國有點怵,怎麼辦呢?

往西打吧。

1453年,21歲的穆罕默德二世親率8萬大軍進攻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鏖戰53天,攻克並遷都於此,改名伊斯坦布爾。

原來打西方是這麼的容易啊……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希臘、東歐、埃及、北非,一路打到了奧地利和直布羅陀海峽。

這可不得了,一個橫跨亞歐非的大帝國又出現了,並且這個帝國還無比的長壽,國祚延綿了600年之久。

由於奧斯曼帝國在十五世紀的強大,控制了中東和地中海的貿易線,並且過路費收的奇貴——

一次新的創造奇蹟的逆向投資,再次出現了。

————

自從西羅馬帝國崩潰之後,歐洲便一直處在漫長的黑暗中世紀。

南下的蠻族紛紛建國,但他們的國王和貴族在很長一段時間,大概有幾百年,都是不識字的文盲。

沒有知識,就無法建立起先進的文官治理體系,於是權力被宗教過度控制,政治處於矇昧狀態;

在中世紀時,宗教迫害是歐洲很常見的現象,持續300年的“獵殺女巫行動”,讓十多萬女性被判處死刑,綁在火刑柱上活活燒死。

這是歐洲人至今都不堪回首的一段經歷。

沒有知識,科技便處於一個極其落後的狀態,農業產量太低,養活不了多少人口。

14世紀的時候,整個西歐不過3000-4000萬人口,其中法國和意大利各有1000萬,西班牙500萬,英國400萬,其餘地方人口更少。

那時候,歐洲人眼中最大的城市是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

其次繁華的是意大利,阿馬爾菲、比薩、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薩,都是遠近聞名的商業中心。

它們的繁華很簡單,靠着跟東方做貿易。

因爲在地理位置上,它們是亞洲商品經東羅馬帝國、從希臘跨海到達西歐的門戶。

一船一船的香料、絲綢和瓷器,經地中海,從熱那亞或比薩登陸上岸,另一條路線是經亞得里亞海,從威尼斯登陸上岸,隨後分發到西歐各地。

因爲這些貿易帶來的財富,它們基本主宰了中世紀歐洲的文明史。

阿馬爾菲和比薩最早興起,比薩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資金提供者,並且組織了一支120艘船的艦隊提供支援,一度甚至佔領了耶路撒冷。

熱那亞和佛羅倫薩是中期的兩個金融業中心,銀行家們幫天主教教廷收稅,貸款給西班牙王室,供他們在金融危機時進行資金週轉。

他們也是文藝復興藝術家們主要的資金提供者,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都是佛羅倫薩人。

威尼斯共和國則是後期14-15世紀最強大的海洋強國,它趁着東羅馬帝國的衰弱,搶走了三分之一的領土,包括希臘和克羅地亞的一系列沿海地區。

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在13世紀末去了一趟遙遠的東方,甚至在元朝當了大官,回來後寫了一本暢銷書,讓歐洲人第一次開眼看世界。

當然,威尼斯共和國也意識到了威脅,來自中東奧斯曼帝國的威脅。

1416年,兩個地中海的強國第一次相遇了。

在加里波利半島附近,威尼斯海軍以強大的戰鬥力幾乎全殲奧斯曼海軍。

威尼斯海軍將領在戰後高傲地宣稱:“他們(奧斯曼人),需要四五艘槳帆船才能與我們的一艘抗衡。”

當然,奧斯曼人也沒有對手吹噓的那麼弱。

1425年,奧斯曼帝國發動反擊,派出艦隊摧毀了威尼斯共和國在希臘沿海的防禦設施,並佔領了幾座城鎮。

從此以後,兩大強國的百年較量越來越激烈。

當然,這時候佔據優勢的還是威尼斯,畢竟它擁有着3300艘船的艦隊,3.6萬人的海軍。

而奧斯曼雖然暫時處於下風,但它擁有廣闊的中東腹地,控制了從兩河流域到埃及沿線的商路,正處於蒸蒸日上的趨勢中。

威尼斯的財富完全來自中東的貿易,而現在,奧斯曼帝國已經扼住了它的咽喉。

威尼斯哪裏會甘心受到奧斯曼的威脅呢?

它還有資本,幾百年來積累的財富,讓它有足夠的跟奧斯曼一決雌雄的機會!

在整個1420-30年代,威尼斯人下了巨大的賭注。

一方面,他們在東方跟奧斯曼激烈的爭奪愛琴海沿岸的島嶼和城鎮,目的是抑制奧斯曼帝國的擴張;

另一方面,他們在意大利內陸跟米蘭公國爭奪波河平原的領地,目的是擴大腹地,獲取更多的人口,以跟奧斯曼人長期抗衡。

就在地中海強國們激烈較量的同時,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交界處,有一個幾十萬人的小國葡萄牙。

它的首都里斯本在1400年時只有3.5萬人。

葡萄牙的東邊和北邊都被更強大的西班牙包圍着,西邊是浩瀚的大西洋,南邊隔着直布羅陀海峽可以登陸非洲。

西班牙是打不過的,大西洋裏只有鯊魚,要想發展只能向南,到非洲去。

1415年,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帶領着一支數百人的軍隊渡過海峽,向非洲最靠北的一個小城鎮休達發起了進攻。

戰鬥在一天內就結束了,休達被攻陷,葡萄牙僅陣亡了8個人。

2年後,非洲當地的摩爾人包圍了休達,葡萄牙派亨利王子率兵來救援,兩支軍隊對峙了3個月。

這是改變世界歷史的3個月。

呆在休達的日子裏,亨利王子從戰俘那裏聽說,有一條古老的路線可以沿着非洲海岸,穿過撒哈拉大沙漠,經過20天左右,就能到達一片森林繁茂、土地肥沃的國度,那裏有許多黃金和象牙。

亨利王子是個博覽羣書的人,從小就嚮往遠方的歷險,這些話激起了他巨大的好奇心。

回家以後,亨利王子就開始了潛心研究。

他認爲穿越撒哈拉沙漠太危險了,不如沿着非洲海岸線,駕駛帆船航行。

遠航當然需要有更好的船,於是他資助工匠改進船隻,一種船體較小,喫水淺,更輕便靈活的卡拉維爾帆船被研發出來了。

這種帆船可以緊靠海岸線航行,不必爲了躲避暗礁和沙洲而遠離海岸,這一點在以探索陌生海岸爲目的的航行中尤爲重要。

航海儀器也是要改進的,他資助工匠們改進了指南針,象限儀(一種測量高度,尤其是海拔高度的儀器),橫標儀(一種簡易星盤,用來測量緯度)等一系列設備。

他還創辦了航海學院,以培養水手;設立了天文觀象臺,建立了圖書館,廣泛收集各地的地圖、航海圖、探險資料,其中就有《馬可·波羅遊記》。

讀完《馬可·波羅遊記》,隨着研究的深入,他漸漸的誕生了一個更宏大的計劃——

繞過非洲,找到一條通往東方大國的新貿易路線!

當然,這是很耗費資金的投資,憑亨利王子一個人或許難以實現。

但幸運的是,他得到了兄弟們的支持,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去世後,繼位的杜阿爾特一世、攝政王佩德羅王子都是跟他一樣有學識、遊歷過歐洲、眼界開闊的人。

他們全力支持亨利王子,這個一生未娶,對政治缺乏興趣,對航海事業卻充滿了執着的風險投資人。

1418年,亨利王子派出了第一支,僅有一艘帆船的探險隊。船被吹出了大西洋外面,無意中發現了馬德拉羣島。

這個羣島土地肥沃,適合種植小麥和甘蔗,後來成了葡萄牙探險隊的物資中繼站。

1427年,在又一次意外的航行中,探險隊發現了亞速爾羣島,這是個位於大西洋中心的小羣島,氣候溫潤,水土豐美。

從這個羣島出發,繼續往西,再航行比返回葡萄牙多一倍的路程,就可以到達美洲大陸了。

但葡萄牙人沒有繼續向西,他們的目標是找到繞行非洲去東方的新路線,因此探險隊繼續沿着海岸線往南走。

1434-1445年,探險隊先後到達博哈多爾角、佛得角等地方,這時候他們已經離開葡萄牙本土有數千公里遠。

這麼遙遠的地方,歐洲人此前從來沒有去過。

此前回來的水手都認爲那是個可怕的地方,暗礁密佈,巨浪滔天,有神祕莫測的急流,彷彿是天涯的盡頭。

但經過數十次的嘗試之後,他們終於穿過了非洲西部的大拐角,進入到了傳說中的幾內亞灣。

幾內亞灣的沿岸,有着許多黑人部落,他們體格強壯,以捕獵和挖礦爲生,象牙和黃金正是這裏最重要的特產,因此又叫象牙海岸。

象牙可以雕刻成精美的工藝品,因爲不會被風化腐蝕,能放置上百年的時間,因此價值連城。

除了黃金和象牙,亨利王子還發現了另一件高利潤率的生意。

黑人部落之間經常互相攻伐,由此出現了很多戰俘和奴隸,黑人們體格強壯,作爲奴隸非常受貴族階層歡迎。

1443年,亨利王子在葡萄牙的聖維森特角建起了歐洲本土第一個奴隸市場,從此以後,每年都有數百個黑奴被賣到歐洲。

這是罪惡的歐洲400年奴隸貿易的開始。

從1418年開始,到1443年,25年過去了,由於亨利王子的探險一直只有投入,沒有回報,葡萄牙國內政界早已有許多人對亨利不滿。

亨利王子一直忍受着他們的指責,耐心的繼續投入,現在,他終於可以看到回報了。

亨利王子的船隊將小麥、鐵器、馬匹運到幾內亞灣,換回黃金、象牙和黑奴,這些商品都是獨家生意,轉手價格通常能達到兩三倍。

隨着財富的飛速增長,雪球開始越滾越大——

一方面,亨利王子有了更多資金投入探險活動,他在非洲沿岸修築貿易站和堡壘,僱傭武裝人員來保護沿途的貿易線,然後不斷向更遠的地方延伸。

另一方面,葡萄牙王室也看到了發財機會,他們想出了一個主意:私人探險家在海外發現的一切,都有權利跟葡萄牙王室分享利益。

如此,個人和王室就成了股權捆綁的關係,個人只要敢冒險就有機會發大財,王室也可以不用付代價,就能坐享其成。

這真是天才的創意!

從此以後,葡萄牙的探險家們便前赴後繼的往海外湧去,畢竟國內狹小,農業產量又低,何不去海外冒險一博?!

就在葡萄牙人悶聲發大財的時候,威尼斯人正忙着跟奧斯曼帝國打仗。

1443年,奧斯曼帝國攻打君士坦丁堡,威尼斯投入重金向東羅馬帝國提供了一批艦船,協助它抵抗奧斯曼人。

這場戰爭持續了十年,一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東羅馬帝國滅亡。

威尼斯的所有投資,全部歸零。

1463年-1479年,威尼斯人親自上陣,跟奧斯曼在愛琴海沿岸爭奪希臘島嶼,打了十幾年,終究戰敗,所有島嶼盡數落入奧斯曼手中。

除此之外,威尼斯還要賠款10萬金幣,年年向奧斯曼進貢,以換取去往亞洲的貿易權。

但不屈不撓的威尼斯人不甘心於戰爭的失敗,他們將最後的資本全部拿了出來,投資擴建海軍,準備跟奧斯曼做最後的決戰。

1488年,葡萄牙探險家成功繞過了非洲最南邊的好望角,看見了印度洋。

1498年,葡萄牙探險家達·伽馬騙來了一位阿拉伯航海家馬傑德爲嚮導,讓他的船隊得以橫越印度洋,成功抵達印度,並帶回了一批香料、肉桂和五六個印度奴隸。

1499年,威尼斯的164艘戰艦浩浩蕩蕩的駛向希臘海岸,他們遇到了287艘奧斯曼戰艦,兩大地中海強國在15世紀末的最後決戰打響了。

雙方的火炮、火槍一通亂射和混戰過後,威尼斯海軍全軍覆沒,從此徹底衰落。

1503年,達·伽馬第二次從印度遠航返回,帶回來13艘船隻滿載着的香料、絲綢和寶石,所得純利超過了航行總費用的60倍。

與此同時,一位落魄的意大利水手來到葡萄牙,遊說王室資助他向西探險,以找到一條穿越大西洋到達印度的新航線。

有着豐富航海經驗的葡萄牙王室,果斷拒絕了這個地理白癡。

意大利水手在葡萄牙各地尋找風險投資,找了十幾年都沒有下文,只好跑到旁邊的西班牙王室那裏去碰一下運氣。

西班牙王室此前埋頭在搞復國運動,跟統治了西班牙數百年的伊斯蘭王國打仗,這場仗一直打到1492年才結束。

西班牙女王認爲,是時候去搞點風險投資了,說不定會跟葡萄牙一樣能大發橫財呢?

東邊的地中海,已經被強大的奧斯曼封鎖;

南邊的非洲,內陸是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沿岸航線已被葡萄牙的艦隊壟斷;

大西洋外面,是如此的廣闊,此前從來沒有人到達過2000公里遠的地方,人們的經驗裏除了鯊魚,還是鯊魚……

但,會不會有意外驚喜呢?

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航海知識,估計比地理白癡哥倫布更少。

但她不是白癡。

相反,她是個有大智慧的人物。

她3歲的時候,父王去世,同父異母的哥哥繼任王位,隨後將她和母親趕出了王宮。

在少年時,她的母親精神失常,她被迫從小自力更生。

接下來的宮鬥中,她打敗了國王,繼任王位,並通過和卡斯蒂利亞國王費爾南多的聯姻壯大了西班牙的實力。

隨後的幾十年,她通過內部整頓、外交戰、復國運動,一步步將西班牙打造成了南歐強國。

這樣的人,絕對不是白癡。

她對哥倫布的贊助,同樣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早在1486年,她就第一次接見了哥倫布,但是沒有下文。

1492年1月,復國運動完成。

3月,她又一次接見了哥倫布,然後下令成立專家委員會討論哥倫布的計劃。

4月,幾乎身邊所有的專家、貴族,甚至她的丈夫費爾南多國王,都反對贊助哥倫布。

但伊莎貝拉女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依然還是贊助了哥倫布。

她的考慮或許是這樣的:

第一,這筆投資,對於西班牙王室來說,只是小本投入,即使失敗也傷不了元氣;

第二,人人都爭破頭的熱門板塊,金子早就被人搶光了;要想找到金子,只能在偏僻無人的地方去尋找;

第三,逆行者是需要無比的勇氣和執着的。

女王的一生都在驚濤駭浪中度過,她在眼前這個執着穿越大西洋十幾年的水手身上,看到了勇氣和耐心。

只有逆行者,纔會跟逆行者惺惺相惜。

8月3日,哥倫布率領着3艘帆船,帶着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一路向西遠航。

兩個多月後,他踏上了美洲新大陸的土地。

接下來的一百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壟斷了全球貿易。

葡萄牙經營着從中國和日本,沿途經過東南亞、印度和非洲的一系列驛站,最終回到歐洲大陸的香料、寶石、絲綢和瓷器貿易,享受着超高的利潤率。

後來,葡萄牙在美洲也獲得了一塊巨大的殖民地——巴西,這成爲了日後歐洲戰亂時葡萄牙王室的避風港。

西班牙更是成爲了整個美洲大陸的主人,美洲發現的黃金和白銀,種植的甘蔗和咖啡,無數的財富滋養了西班牙數百年,讓西班牙成爲了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西班牙的收益率比葡萄牙更加耀眼,只因爲它走了一條更加無人敢於嘗試的新路。

連經驗豐富的葡萄牙航海家們都畏懼的逆行之路。

西班牙在全盛時期的疆域面積達3150萬平方公里,此前比它更遼闊的只有一個:3300萬平方公里的蒙古帝國。

它們,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兩個逆向投資奇蹟。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