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百年銀行巨頭瑞士信貸爆雷傳言在近日發酵。據澳洲廣播公司記者表示,有“可靠消息”稱一家大型國際投行處於危機邊緣。不少人猜測這家大型投資銀行就是瑞士信貸。

近年來,瑞信受一系列醜聞困擾,包括Archegos爆倉、Greensill破產、泄密事件等,令公司名聲受損,更拖累業績。其股價自去年二月起一蹶不振,從14.90美元跌至週五收市的3.92美元。

瑞信高管:別慌,還有千億資本金

此外,據中國基金報報道,根據媒體報道的數據,瑞信的信用違約互換指數週五攀升至250個基點,正接近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時的水平,引起市場關注。CDS違約掉期價格越高,說明違約概率越大。

週一(10月3日)歐洲市場開盤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股價便暴跌近10%,反映出市場對該集團的擔憂。

市場傳言紛紛。對此,瑞信負責人回應稱,對該消息拒絕置評。另據英國金融時報週日報道,爲了安撫投資者,瑞信高管向大客戶、交易對手和投資者重申了其堅實的流動性和資本狀況。瑞信首席執行官科爾納在備忘錄中向員工表示,該行擁有接近1000億美元的資本緩衝,並預計在今年剩餘時間裏,其最高質量的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將繼續保持在13%-14%。

對於這番表態,網友諷刺稱,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雷曼兄弟破產時,雷曼兄弟的CFO也說過同樣的話。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瑞信已擬定計劃,將其投行業務分拆爲三部分,分別是諮詢業務,該業務可能在未來某個時候被剝離;壞賬銀行,持有將被逐步清算的高風險資產;以及其餘業務。瑞信希望重新成爲一家專注於財富管理和銀行業務的“輕資本”投資銀行。

根據提交給該行董事會的提議,瑞信希望出售證券化產品業務等盈利部門,希望避免融資能力受損。證券化產品業務將抵押貸款等債務打包,然後作爲證券出售,將減少該行的資本負債,但也會使其失去最賺錢的業務之一。

瑞信這些年發生了什麼?

2021年,瑞士信貸遭受了 ArchegosCapital 爆倉和 GreensillCapital 倒閉的“雙重暴擊”,令該公司蒙受了幾十億美元的損失,迫使其投行主管和首席風險官離職。此外瑞信在涉嫌幫毒販洗錢的訴訟風波中被判處有罪,成爲瑞士歷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定有罪的大型銀行。

去年,Archegos對幾隻股票的高槓杆押注崩盤,震驚了華爾街並引發監管機構的調查,瑞士信貸承擔了大部分損失。這些虧損使瑞信經歷了自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一年,促使管理層進行了重大調整,並對董事會進行了改組。

該基金稱,由於“未能採用和實施基本的現代風險管理結構和流程,瑞信僅因Archegos一案就遭受了55億美元的損失,更不用說對其聲譽和商譽造成的廣泛損害了”。瑞信高層甚至是在 Archegos 被強制平倉前的幾天,才瞭解到瑞信對該基金的敞口。

而在 Archegos 爆倉之前,瑞信已因供應鏈金融公司 Greensill 倒閉壓力倍增。2021年3月 Greensill 宣佈破產後,關閉了其持有 Greensill 債券的100億美元供應鏈金融基金,並對其資產管理部門進行了整頓。瑞信此前表示,截至2021年底,已向 Greensill 提交了5份保險索賠,對應的瑞士信貸資產管理風險敞口約爲12億美元。

瑞信對破產傳言拒絕置評

資料顯示,瑞士信貸集團成立於1856年,總部設在瑞士蘇伊士,是全球第五大財團,瑞士第二大的銀行。2022年,位列《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494位。

瑞士信貸是一家經營個人、公司金融服務、銀行產品及退休金、保險服務的投資銀行和金融服務公司。在五十多個國家有分公司,公司總投資爲兩百四十五億美元,管理財產爲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三億瑞士法郎。 除在瑞士本土經營大宗及零售的銀行業務外,瑞士信貸的國際性服務集中於專業化的大宗銀行業務,在其廣泛的服務項目中,瑞士信貸將其專有技術、雄厚資金、瑞士人特有的細心與中立國等特點相結合,確保了吸引人的服務。瑞士信貸在銀行業中的出色表現在它的客戶及合作伙伴數量迅速增長上,它已成爲擁有18億5千萬瑞士法郎鉅額資本的世界著名的五十家大銀行之一。

瑞士瑞信集團先在1990年收購了瑞士第四大銀行——Leu銀行,又於1993年收購了瑞士第五大銀行—瑞士人民銀行。目前,瑞士信貸集團的母公司和業務部門均被國際知名評級機構評爲A1和AA級。

資料顯示,瑞士信貸集團由四個銀行部、一個保險部組成。目前,瑞士信貸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集團之一,資產總值達到4350億美元。按全球收入計算,瑞士信貸集團居世界第二位;按資本基礎計算,瑞士信貸集團居世界第16位。集團的投資銀行部CSFB是全球最大的五家投資銀行之一;私人銀行部資產總值爲2800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而豐泰保險公司是歐洲第五大保險公司。瑞士信貸集團現有僱員63000人,其中60%在瑞士本土,其餘則分佈在世界各地。

據報道,對於破產傳言,瑞信負責人回應稱,對該消息拒絕置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