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開學季,軒轅已經是要到初中部上學的大孩子了,有時候看看他們接近16的身高,100斤的體重(汗……是不是星娃都偏胖?)想起12年前他們剛出生時,像小貓一樣兩斤多重小小的一個,內心還是頗多感慨的。

新起點

其實陪伴他們成長的這12年,也是自己成長的12年,如果回頭看,年輕的我一定想不到自己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身邊的同事偶爾會用佩服的語氣說我內心強大,甚至同樣的星娃家長也偶爾會來取經,問我情緒崩潰了,撐不下去的時候到底該怎麼辦?

其實完美的家長都是給外人看的,自己又何嘗沒有焦慮、抑鬱、崩潰甚至對孩子大喊大叫的時刻呢?

只是心裏會有一個閘門,在黑暗來襲的時候會警醒,會自控,會努力調整自己的認知,不讓那些東西將自己控制住,知道那些陰暗的東西會摧毀自己的生活。而我,責無旁貸的要做那個生活的衛士,很多時候人不是生而堅強,只是身後有了值得保護的東西,那份責任就會讓人變得無所畏懼

來聊聊這些年我的心路歷程吧:

最初知道軒轅可能是孤獨症的時候,心裏浮現的想法應該和所有人都一樣的,就是:“爲什麼?爲什麼是我?爲什麼是我的孩子?會不會搞錯了?”這種痛苦和質疑是人在面臨巨大變故時的本能反應,很多人會困在這種“不願意相信”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但最終會發現這種疑問和逃避對事情毫無幫助,沒有爲什麼,孤獨症不像感冒,感冒還可以追溯是不是着涼了,是不是被別人傳染了,而孤獨症到目前爲止沒有定論,也許是基因,也許是腦損傷,也許太多了。就像天下落下一粒沙,剛好掉到你的杯子裏,哪裏有什麼合理的解釋呢,即使有,對於已經發生的事實又會有什麼改變呢?

暑期旅行

問天問地之後開始慢慢去了解孤獨症,瞭解過的人大概也都看到過“終生無法治癒”這六個字,特殘忍,彷彿一紙判決,會讓人陷入巨大的恐慌與無助中,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我當時覺得,如果是這種結果,那麼努力的方向在哪裏呢?認真去了解,去學習之後發現,原來那些所有的干預,訓練,最終的目標原來不是治癒,是努力讓孩子變得好一點,再好一點,能自理,能融入社會羣體,就是很成功的事情了。

既然如此,就儘自己所能,從現狀開始,一步步往前走吧。

二線城市,沒有專業的機構,甚至瞭解這方面知識的人都不多,一點點在網上找資料,慢慢去學習,並沒有嚴格刻板地按照教科書的方式訓練孩子,只是正常的養育,多一點耐心,多和孩子說說話,多給孩子讀讀書,多帶孩子去野外跑跑。

在小學之前的日子裏,我的壓力並不大,除了偶爾參加學校活動會感受到孩子的不同,多數的時候,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陪伴着孩子一天天長大,那是一段難得的輕鬆時光,雖然小問題不斷,但還是能看到孩子的進步,一點點學會說話,能表達自己的需求,一點點學會自立,刷牙、洗臉、甚至上廁所。

但小學之後,一切變得緊張起來,先是學校的不接納,幾次約談,都委婉勸說我們最好給孩子選擇特殊教育學校,接着是學業的壓力,聽不懂,跟不上,每隔幾天就能接到老師電話,不是弄壞了班級的東西,就是和同學起了衝突。

各種壓力堆積過來,整個人的神經緊繃成了一根弦,我害怕電話的響起,害怕別人跟我談論孩子的問題,害怕每天陪伴他們寫作業的時候會失控。

我去醫院檢查:重度焦慮。大夫建議喫藥治療。

那個時候正是老三的哺乳期,咬着牙沒喫藥,自己去學了一年多的心理學,各種專業詞彙,各種考試,人在最忙的時候給自己加碼,非但沒垮掉,反而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我從最糟糕的狀態中慢慢恢復過來,學會給自己解壓,學會跟周圍良性溝通,學會用更接納的眼光去看自己,看孩子,看周圍的一切。之後的數年,哪怕還有很多的問題,也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不再無助,不再迷茫,總能在自省的過程裏,從迷霧中掙脫出來,繼續勇敢的前行。

如果要給同樣在困頓迷茫中的家長一些建議的話,我想有幾個點是對我自身有幫助的,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01

學會接納

接納這個詞似乎被我們說濫了,但永遠都有用。

因爲我們在勸服接納的時候,往往沒有做到這件事。之前和一個家長說過一句話:“如果你依然因爲孩子的問題而難受,那就是你還沒有學會接受”。

包括我自己,之前好多的焦慮,尤其在孩子學業的問題上,總覺得還可以再努力一把,再推一把,總覺得自己可以扭轉現狀,讓他們能夠追趕上同學的進度。但這兩年,說接納也好,說認命也好,我非常清楚的瞭解了他們的情況,知道在這個方向上的努力可能收效甚微,慢慢放下了疲於奔命的追趕。

自己的情緒,包括親子關係都得到了很大的緩解。真正放下這件事之後,我雖然依舊在教孩子認字,教孩子數學,但不會再功利地期待他們在學業上會有所成就,會將目光放到孩子的其他方面,是否有能夠發掘的特長,能否把這樣的特長或者他們喜歡的事情發展成事業。

我相信一定會找到屬於他們的路,多觀察,多瞭解,多嘗試,也許與衆不同的路上,有更有趣的風景。

02

立足當下

兩件事會讓我們的焦慮放大,一是比較,二是想象。

比較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差距,想象孩子的未來會面對多少困難,這兩件事如果一直盤桓在腦海裏,不用星娃,普通的家長都會發瘋。

但這兩件事真的有必要麼,去和王健林比財力,和郎朗比鋼琴,和莫言比文化,神仙也難找這樣全面發展的選手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其他人都沒有可比性,只要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天的事情,每一天都有進步,就非常了不起了。

至於未來,我們10歲的時候想過的未來是什麼樣的?和今天一樣麼?那我們今天想象的未來,和10年20年後又會有多大的差距?我們連預測明天的能力都沒有,幹嘛就一定要把孩子的未來想的那麼糟糕?

與其糾結在那些飄渺的想象裏,不如踏實的做好當下的事,全心投入此刻與孩子相處的時光裏,尋找他們的閃光點,一步步去改善現狀,掌握技能,過好每一天的生活。

03

孩子不是生活的一切

雖然我們一直在聊孩子,但我依然覺得,孩子不是生活的一切。

不要把目光如聚光燈一樣,只盯在孩子身上,關注孩子每一個微小的舉動,一喜一怒都依託在孩子狀態的好壞裏。這種“全身心付出”的家長最容易陷入崩潰,因爲除了孩子之外他們沒有任何價值感和成就感的來源。

這類家長對孩子來說也是最可怕的,沒有人會希望在這種愛的牢籠里長大,哪怕星娃也一樣,他們需要有自己的空間,需要有獨處的時間。過多的期待和壓力只會讓他們的狀態更差,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家庭氛圍是干預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些,那你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會起反效果。

所以,適當放鬆,適當抽離,除了孩子之外,也要找到自己的立足點。也許是事業,也許是愛好,當你在這其中收穫快樂和滿足的時候,其實也是對孩子最好的引導和教育。

04

愛可以療愈一切

前段時間和幾個很出色的大V聊天,她們也同樣都是特殊兒童的家長。有的孩子有罕見病,有的孩子是早產兒,有的孩子也是星娃。

我一直覺得自己還算是個正能量的人,但和她們比起來真的相形見絀。她們在養育自家娃的同時,將這份對孩子的關注與愛擴散到了社會上,爲孤獨症發聲,爲早產兒發聲,爲罕見病發聲,呼籲更多的人關注,有的建立了基金,有的成立了機構,來幫助更多的特殊兒童及家庭走出困境,抱團取暖,獲得幫助。

在那一刻我是震撼的,如同他們說的,初心其實沒有那麼偉大,但想到我們孩子未來生活的社會,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創造的社會,就會忍不住想多做一點,再多做一點,讓孩子未來所處的環境更好一些,更包容一些,更有愛一些。

我忽然明白,如果我們的胸懷再大一點,視野再廣一些,哪怕我們沒有那麼大的能量,但如同黑暗裏的燭火,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有一點熱,發一點光,也許就真的能爲孩子們照出一個光明的未來。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總結記錄陪伴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最初只是爲了記錄,爲了紀念,也爲了自省。但慢慢地,有越來越多的家長看過來的時候,我就希望,我記錄的東西,能夠給更多的星娃家長參考。避免他們走彎路,給他們更多的借鑑與安慰,知道自己不再孤單,知道養娃過程中誰都做不到完美,接納自己,心態平和才能走得更穩。

也希望更多的普娃家長能看到,瞭解這個羣體,接納這個羣體,不再有異樣的眼光和誤解,能給這些孩子更包容有愛的空間。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