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讨论“先就业、再择业”了

特约撰稿丨连清川

在我漫长的媒体职业生涯中,有两个人始终是支撑我内心的精神力量。因为他们的存在,我每每在痛苦不堪的时候,总能够寻找到治愈自我的途径。

我刚刚毕业时一起合作的摄影记者,是这个国家最优秀的摄影记者之一。这个结论并不是我下的,是因为在整个新闻摄影圈,他所得到的认可、所获的奖,就是他的勋章。

但是我刚刚认识他的时候,被他所震惊。因为他的起点是一个矿工。对,挖煤的矿工,下井的矿工。

我忘了他具体是到初中毕业还是高中毕业,就下了井。但是他发现了自己对摄影的爱好,于是他把自己所有的钱拿去买了相机。后来,他考上了摄影专科,又专升本上了本科。在经过了漫长的努力之后,他分配进了南方报业集团,成了我的同事,也成了中国最好的新闻摄影师之一。

另外一个朋友,是个美国人。我刚刚认识她的时候,她是美国一个财经大刊的副总编。对,可以和《时代周刊》相提并论的大刊。有一年因为互联网媒体的冲击,她的刊物大规模裁员,并且开始转向互联网,她不幸成为了传统媒体整体衰落的第一批牺牲者之一。

图/图虫创意

没过多久,再次遇见她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份地方性杂志的基层编辑。她非常淡然地告诉我:没有关系,对于她来说,她喜欢新闻这份工作,做什么对她来说都是一样的。

他们在我心里一样:因为头顶上有璀璨的星空,因此脚下的大地无论如何黑暗崎岖,他们都能够怡然自得,生命丰裕而美好。

想起这两个对我影响很深的人,是因为最近看到了两则新闻:主人公经历各异,却同样选择了送外卖这份职业。

01

安庆21岁的女孩带孩子送外卖的视频,上了热搜。

这位姓陈的女子只是在偶然的机会里,成为了一个博主的采访对象。按照博主的话说,这样年轻的女孩子送外卖,一定有故事。

但是小陈的故事,却成为这个世界幽暗与光明的汇合点,既充满恶意,又满怀希望。

她在17岁的时候结婚,18岁生下孩子,同年丈夫因为车祸去世。她的婆婆拿到赔偿金把她赶出了家门。于是她背井离乡来到安庆,开始了送外卖的生涯。

在视频中她叙述的时候,常常在眼中泛起晶莹的泪花。她是一个很美的女孩子,眼睛很大。所以当她眼里充盈着泪水的时候,显得透亮而闪耀。

在视频的评论中,有人说,“不敢看她亮晶晶的眼睛”。

这原本像是一个《悲惨世界》中的故事,却被小陈硬生生地打造成了一个《当幸福来敲门》的励志故事。

她的整个对话语言有着金句体质。

关于年纪轻轻就辛苦,“21岁,正是吃苦的时候。”

关于母爱:(博主)“为母则刚”,(她)“不过硬扛”。

简单地从小陈自己的叙述中就可以知道,她是一个能够完全地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为什么送外卖?

小陈说,当地的平均工资三四千,而她送外卖一个月能挣七八千,更重要的是,送外卖的时间比较灵活,单少的时候还能顺便照顾孩子。

骑手这个职业,是唾手可及的,不需要经过重重的关卡;是公平的,只要符合基本条件,人人可以进去这个行业;它又是稳定的,平台在,它就在。

她可以从这里出发,先就业,再择业。

▲董宇辉语录(图/抖音截图)

今天看见董宇辉的一段视频,他里面有句话,令人动容:众生皆苦,内心轻松,生活就甜。

小陈的生活的确是许多无奈造成的:年纪轻轻就辍学嫁人,生下孩子;丈夫早逝,婆婆绝情;独自带孩子,生活艰辛。

但是小陈的生命却因此爆发出了和她的眼睛一样亮晶晶的品质:她的自主与自由。

她选择了快递这样的一份灵活就业,收入尚可,时间自由。这样她就能够充分安排自己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她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养育自己的孩子。“她在,都是我想要的生活”,这是一个母亲的自觉:既是她的义务,也是她的快乐。

后来,她服务的企业想给她一定经济帮助,她却只想安静地送外卖;妇联联系她要提供帮助,她却说自己不需要。

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在于是否选择了她或他想要的生活方式。

她选择成为一个美好的母亲,依靠自己的双手,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幸福、自足的人, 她还年轻,有的是时间,灵活就业可以成为她的起点,在养活自己和孩子的时候,可以去追求接受更高的教育、更美好的生活,这里并不是她的终点。

她的个体选择和内心自由,秒杀了众多的喷子。她的内心充足,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理解。

02

无独有偶,另外一个接受过充分的高等教育的外卖员,和小陈相映成趣。

在重庆送外卖的硕士毕业生何成,成了舆论焦点。他是中国社科院的硕士,毕业三年了。8月份注册成为了一个外卖,收入3000多。

▲微博上关于硕士送外卖的报道(图/截图)

这样的故事总是能够引起争议。硕士博士送外卖,硕士博士当清洁工,硕士博士回乡种田,硕士博士卖猪肉。

不知道人们对于硕士博士的想象是什么?是他们都必须成为教授学者,或者成为比尔盖茨马化腾,或者成为省长部长,或者上太空踏月球,或者成为牛顿爱因斯坦,才符合人们的期待?

用一句学术化的话,这叫刻板印象。

高等教育到了现代,它的目标,并不是培养天才,而是对社会整体知识与科学的提升,它有助于建设社会的总体认知与知识水平,而不是一种职业岗前培训,更加不保证职业前途。

在何成的履历里,他其实曾经有过很多的挣扎。毕业三年了,他当过一年的英语老师,也在河南当过工厂工人,哪怕到了今天,他还希望想通过积攒流量成为一个自媒体博主。只是他发现获取流量太困难了,所以现在选择暂时送外卖。

在他的社交媒体上有一句话:

送外卖不丢人。觉得送外卖丢人的人才丢人。

▲微博上关于硕士送外卖的评论(图/截图)

在当下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的时候,灵活就业难道不是一个良好的过渡形态吗?在这个大背景下,“先就业,再择业”显示出了其重要性,是在困顿时期最好的方案之一。

找到十分匹配自己兴趣的岗位固然是很多人的心愿,然而,在“僧多粥少”的现实情况下,与其一直寻觅,倒不如以积极的心态先找一份收入较为可观的工作,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作打算。我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先就业后择业无疑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而在灵活就业这个大框架下,人们发现有不少选择:外卖、快递、自媒体、短视频、直播、电商……

互联网条件之下,现代社会职业形态早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下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职业时间自由的、不受约束的、摆脱朝九晚五甚至是九九六就业状态的自由职业,也就是灵活就业。

图/图虫创意

以送外卖为例,骑手跑单的定价明确可追溯,多劳多得,劳动者能清晰地计算出自己的劳动收入,整个流程透明清晰的。

灵活就业既是职业的一种过渡形态,也可以说是职业的一种自由选择。

再说一遍:灵活就业是一个起点,却并不是一个终点。

对于认为外卖或者快递是低人一等的职业选择,既是对于现代社会职业众生平等观念的一种污蔑,事实上,也更是对于现代社会职业变革的一种落后。

但这只不过是对何成职业选择理解错误的一个起点,还远远没有到终点。

在2021年,我曾经深深地被谷雨的一个报道所打动,它的标题是:《一个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31岁的陈直大学肄业,是因为出于对自己教育和生活的迷茫。然后他成为了一个农民工。

可是他对于哲学的爱好一直驱动着他。于是他就在打工的间隙中,翻译了一本研究海德格尔的书。

他的痛楚并不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农民工,也不是因为职业低贱,而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时间和充裕的条件,继续成为一个研究海德格尔的人。

我们这个时代对于职业、对于追求、对于理想有着太多的误会和偏见。似乎我们所有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一个好的职业:成为公务员,成为白领,成为亿万富翁。

赚钱的目标是什么?不是为了思考海德格尔,而是为了赚钱。

▲陈直业余时间兼职英语翻译(图/网络)

陈直并没有非常庞大的财务目标,他所有的烦恼,就是因为赚钱耽误了他思考海德格尔。

我的美国朋友之所以能心安理得地回去做她的基层编辑的工作,是在于她认为新闻这个职业所包容的理想,超越了她曾经作为一个国际大刊的副总编所带来的光环。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们必须付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谋生,然后才能从事他所热爱的事业。对于何成来说,现在月收入3000元,确实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但是我相信的一点是,如果他通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和建设,他能够提升到七八千,甚至过万的时候,他能够更加从容地去安排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我不知道何成的人生理想,以及他想要的未来是什么?是海德格尔?是海明威?是马丁·斯科西斯?

他也不过才30岁,人生刚刚在他的面前展开。

03


任何一种职业选择,都有许多无奈和羁绊。而任何一种对于人身的束缚,无论它看上去有多么地金光闪闪,都不过是《西游记》中的捆仙绳:光芒灿烂,致人死地。

越是现代,越是对人的解放,对人的自由的解绑。

我并不是劝告你选择成为一个灵活就业人士,并不是劝告你成为一个外卖,或者快递,或者自媒体人。

我只是告诉你:在人的职业道路上,无论如何选择,都会有黑暗和崎岖。关键的问题是,你的头顶上是否永恒有着璀璨的星空,照亮你生命的旅程。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