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網發佈了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在喬治城大學的演講《在一個更加脆弱的世界中勇敢前行》。格奧爾基耶娃在演講中表示,鑑於全球前景日益黯淡,需要採取緊急行動穩定經濟。

去年10月,IMF預測全球會從新冠疫情危機的深淵中強勁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達到6.1%。大多數經濟學家,包括IMF的經濟學家都認爲經濟復甦態勢將延續下去,通脹會迅速消退。

但事實並非如此,今年以來,俄烏衝突,能源和糧食價格高企、金融環境收緊再加上持續不斷的供給約束減緩了經濟增速。

“IMF已經三次下調了經濟增速預測,2022年和2023年的預測值僅爲3.2%和2.9%。正如大家將在下週更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中看到的那樣,我們將下調明年的經濟增速預期。”格奧爾基耶娃說。

格奧爾基耶娃指出,經濟衰退的風險正在上升。佔世界經濟總量約三分之一的國家將在今明兩年內至少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經濟收縮。而且,即使經濟實現正增長,人們也會因爲實際收入縮水和價格上漲而感覺遭遇了一場經濟衰退。

“總體而言,我們預計從現在到2026年,全球產出損失將達到約4萬億美元。這相當於整個德國的經濟規模——對世界經濟來說,這將是一次巨大的挫折。” 格奧爾基耶娃說。

在這種情況下,政策制定者該如何穩定經濟?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將重點關注三大優先事項:堅決遏制通脹,制定負責任的財政政策,共同支持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

“如果貨幣政策收緊不足,將會導致通脹脫錨並變得根深蒂固。這需要在未來更多加息並維持更長時間,從而對經濟增長和民衆福祉造成巨大損害。但另一方面,如果貨幣政策收緊過多、過快(且若各國同時並行),則可能導致許多經濟體陷入長期衰退。” 格奧爾基耶娃解釋。

不過,格奧爾基耶娃強調,即使經濟將不可避免地放緩,仍需果斷採取行動。這並非易事,短期內也會導致痛苦。但這麼做關鍵是爲了避免給所有人帶來更大、更持久的痛苦。

當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面臨着美元走強、借貸成本上升和資本流出的三重打擊。不少國家在應對新冠疫情推高的債務問題方面也需要獲得幫助。

“債務問題對發展中世界來說尤爲棘手。超過四分之一的新興經濟體要麼已經違約,要麼其債券交易價格已大幅下降;超過 60%的低收入國家已經陷入債務困境,或是面臨陷入債務困境的巨大風險。這增加了債務危機在這些國家蔓延擴散的風險。爲了降低爆發債務危機的風險,大型債權國和私人部門有責任採取行動。目前,二十國集團的共同框架已經就位,以支持低收入國家開展債務處置。” 格奧爾基耶娃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