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退出生鮮電商競賽三個月後,剩下叮咚買菜、樸樸超市、美團買菜角逐前置倉市場。

近期,叮咚買菜正式退出廈門市場,這意味着叮咚買菜和樸樸超市的局部戰爭,以後者獲勝告一段落。

叮咚買菜的退出並不體面,在此之前,其已撤離10餘座城市。2021年10月,叮咚買菜進入廈門,爲了快速佔領市場,首批開設近30家前置倉。一位叮咚買菜員工向時代財經透露:“一週內將離開廈門,重返上海市場。”

有業內人士早有預感,認爲叮咚買菜入駐廈門後只能當“千年老二”,“無論是產品售價、營銷,還是服務,都很難趕上率先搶佔心智的樸樸”。

每天150單,瘋狂地推守住市場

對於生鮮電商平臺來說,拿下一座城市要完成0到1的搭建,樸樸超市的策略是先用地推團隊打開市場,推廣人員往往潛伏在寫字樓、地鐵口以及各大商超,以無孔不入的方式成爲地面鐵軍。

2020年初,樸樸超市大舉進入華南市場。廣州地推人員張迪告訴時代財經,樸樸的風格太猛了,其他平臺在各個區也推了好幾輪,等他們基本推飽和了,樸樸的地推主力軍還在堅持復推。“內卷非常嚴重,一眼望去全是穿綠色制服的隊友。”

張迪加入地推團隊看中的是公司開出的薪酬,每個地推人員的指標是平均每天要拉7個新人註冊並且下單,一個月的指標是170人,“如果按照指標完成,每個月能有7500元的底薪,超過目標會有額外獎勵”。

生猛的地推大軍直接影響到當地市場,廣州市民王歡在地推員的賣力介紹下,下載了樸樸超市App。“樸樸的競爭優勢是選擇範圍更廣、單價更低,而且配送員的服務範圍甚至包括幫用戶順走家裏的生活垃圾。”

據瞭解,樸樸超市是大倉模型爲主的前置倉生鮮電商,拓展的主力前置倉面積800-1000平方米,經營sku爲6000-8000,與叮咚買菜300平方米的小倉模式有一定區別。另外,時代財經發現,樸樸超市APP首頁設置了0.01元專區,產品包含雞蛋大米、抽紙、洗衣液等生活必備用品。

另一方面,樸樸建立的騎手團隊也把人力資源用到了極致。有福州配送員向時代財經表示,“(前置倉)幾乎每天爆倉,一個站點一天的單量經常送150單都不成問題,想要月入過萬很容易。”作爲代價,樸樸騎手工作時長通常超過12小時,有的員工甚至處於全月無休狀態。

一位上海叮咚買菜前置倉負責人向時代財經透露:“疫情期間,經營較好的前置倉平均每人的單量是120單,爆發期過去後,很快回落到80單左右。”

在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交戰正酣的幾年裏,樸樸超市始終深耕福建市場,看似隱居的背後不忘與資本牽手。天眼查相關資料顯示,自2016年成立以來,樸樸超市經歷了4輪融資,最新一輪融資停留在2021年11月,投資方是IDG、高榕資本。

面對叮咚買菜的退出,有當地消費者不願意看到一家獨大的局面。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抱怨:“凡是在福建與樸樸正面交鋒的平臺都沒有好結果,去年幹走了盒馬,今年輪到叮咚了。一開始樸樸超市的生鮮還算比較新鮮,在廈門穩定下來之後,配送效率和產品越來越敷衍了。”

一退一進,生鮮電商的二次交鋒

叮咚買菜的撤城可以視爲一場自救。此前,在撤離十餘城之後,叮咚買菜的虧損跡象得到改善。

據財報顯示,叮咚買菜二季度總營收達66.334億元,同比增長42.8%,淨虧損達3450萬元,相比去年同期收窄98.22%。

2020年以後,叮咚買菜與每日優鮮的交鋒中,從未敗下陣來,代價是近三年虧損金額接近百億元,而此時樸樸超市的經營範圍仍然侷限於福建地區。

專注福建市場多年後,樸樸超市也有了擴張的趨勢,自拿下廣州、深圳、佛山等華南市場後,去年,樸樸超市又新增成都和武漢兩城。

不過,樸樸超市對擴張仍相對謹慎,截至目前,叮咚買菜入駐的城市有27個,樸樸的覆蓋城市僅有9座,僅爲叮咚買菜的1/3,距離形成全國性市場還相當遠。2022年以來,樸樸的擴張速度繼續放緩,暫時沒有新增城市的身影。

“樸樸超市發展得比較穩健,避開了幾大生鮮電商的燒錢期,又在本土實現了高滲透率。”生鮮電商行業人士李偉向時代財經說道,“尤其是在區域性經營中,樸樸超市的單量比較穩定,也有利潤空間”。

據商業觀察家報道,樸樸在福州、廈門市場已經實現盈利一年,深圳、廣州、武漢、成都市場正在爬坡。

另一邊,叮咚買菜也選擇退回曾經的大本營地區。據官方信息,繼2021年12月上海整體盈利後,叮咚買菜今年上半年整個長三角實現了盈利,正向經營利潤達3.7%。其創始人兼CEO梁昌霖甚至在二季度財報會上表示,我們非常有信心,在今年期末實現全面盈利。

據《第三隻眼看零售》報道,樸樸超市7月份日均訂單爲110萬單左右,叮咚買菜爲100萬單左右,美團美菜爲60-80萬單之間。另外,盒馬鮮生線上部分7月份日均訂單爲90萬單左右。

當叮咚買菜和樸樸超市均跨過100萬單的門檻後,樸樸的“走出去”也迫在眉睫,這意味着從燒錢模式熬過來的叮咚買菜,勢必還會和樸樸展開更激烈的二次交鋒。

(文中受訪者皆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