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海關了解到,近日,上海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以下簡稱“食品中心”)主導制定的兩項食品和飼料中動物源性成分實時熒光PCR檢測國際標準《火雞DNA檢測方法》(ISO/TS 20224-8:2022)和《鵝DNA檢測方法》(ISO/TS 20224-9:2022),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佈。

這兩項國際標準是通過實時熒光PCR方法檢測火雞和鵝特異DNA片段,從而鑑定食品和飼料中動物成分的種類。該方法標準的建立有利於遏制企業肉類摻假的行爲,對保障全球肉類真實性和飼料安全將會發揮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用低價肉冒充高價肉,動物源性食品中肉類摻假一直是影響食品質量與安全的主要問題之一。“快速、有效、準確和可靠的檢測技術是有效監管肉類摻假的關鍵手段。”標準制定主持人上海海關食品中心潘良文研究員說,目前國內現行的動物物種鑑定標準繁多,方法不統一,影響了國際國內貿易和執法監管。因此,建立一個權威且國際通行的檢測標準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爲此,從2014年起,上海海關食品中心在ISO組織的支持下開始制定肉類真實性鑑別國際標準,ISO組織設立了工作組ISO/TC34/SC16/WG8(食品委員會/分子生物標記分技術委員會/肉類鑑別工作組)。經過數年努力,2020年7月,該團隊主導完成ISO/TS 20224-1~7: 2020食品和飼料中牛、綿羊、山羊、豬、雞、馬和驢等7項動物源性成分的實時熒光PCR檢測方法,由ISO組織正式對外發布,並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應用,爲保障國際貿易的正常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後,該研究團隊再次推動該系列標準擴容,研究完成火雞和鵝動物源性成分的實時熒光PCR檢測方法,並建立國際標準。

據潘良文介紹,該系列國際標準中建立的食品和飼料中動物源性成分實時熒光PCR檢測方法,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等特點,結果不易受到食品加工方式的影響,還可以檢測經過熱處理的肉製品,穩定性、準確度更高,是在國際上首次建立的動物成分檢測的ISO標準。

當前,ISO/TS 20224系列國際標準已囊括對牛、綿羊、豬、雞、山羊、馬、驢、火雞和鵝等9種動物源性成分檢測,基本覆蓋了當前市場消費量較大的畜禽肉種類,系列國際標準的建立對保障全球肉類真實性、防止動物疫病傳播、推動肉類食品鑑別和打假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