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齊萌 葛愛峯 深圳報道

11月2日,新綸新材(002341.SZ)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侯毅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屬於未及時披露公司重大事項,被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給予其他處罰。

對此,新綸新材在以上公告中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說明:侯毅先生收到上述警示函後,高度重視警示函中指出的問題,表示將充分吸取教訓,切實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範性文件的學習。公司將繼續嚴格按照相關監管要求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三季報數據顯示,新綸新材前三季度營收下降33.21%,歸母淨利潤虧損1.1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9億元。據記者查詢,公司已連續三年虧損。同時,截至9月30日,新綸新材賬面上的貨幣資金爲1792.66萬元,短期借款爲15.97億元,長期借款爲7.88億元,同期流動負債共計25.84億元,而流動資產僅爲15.67億元。

11月2日,《華夏時報》記者就業績下滑、負債等相關問題致函新綸新材董祕,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公司實控人被出具警示函

新綸新材於2019年6月25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調查通知書》(編號:稽總調查字191411號),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後於2020年5月21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處罰字【2020】21號《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決定書》。

2021年1月,新綸科技發佈公告,公司董事會於近日收到侯毅先生的書面辭職報告,侯毅先生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及總裁職務。辭去上述職務後侯毅先生將繼續擔任新綸材料研究院院長職務,統籌公司的新材料前沿技術創新研究。

2月3日,侯毅因涉嫌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取保候審;2021年4月21日,侯毅被深圳市人民檢察院繼續取保候審;2021年7月5日,侯毅被深圳中級人民法院繼續取保候審。

4月15日,新綸新材披露了《關於控股股東收到刑事判決書的公告》。該《刑事判決書》[(2021)粵 03 刑初 244 號]顯示,2016年至2018年,新綸科技通過全資子公司新綸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下稱“常州新綸”)與自然人張某控制的多家公司虛構貿易業務,虛增收入、成本及利潤。導致新綸科技2016年至2018年虛增營業收入33655.12萬元、33828.24萬元、6233.97萬元,分別佔當期收入的20.29%、16.39%、1.94%;虛增採購成本24935.67萬元、24447.93萬元、4425.41萬元,虛增利潤7643.34萬元、9330.50萬元、1072.30萬元,分別佔當期利潤總額的142.73%、50.67%、3.03%;違反了《證券法》。

經查,判決侯毅犯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百萬元。

“侯毅及相關當事人均已經辭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職務,目前公司管理團隊和人員結構穩定,各項經營工作正常有序開展。”新綸新材在《關於控股股東收到刑事判決書的公告》中表示。

另據新綸新材6月1日公告,2022年5月27日,廖垚、上元資本代表上元薈智(擬設立),與公司簽署《附生效條件的股份認購協議》,認購公司2022年度非公開發行的股份。本次權益變動後,廖垚及其控制的上元資本、上元薈智(擬設立)合計持有公司股票350640877股,佔新綸新材股本比例的23.4091%。上元薈智(擬設立)將成爲新綸新材控股股東,廖垚將成爲新綸新材實際控制人。

連虧三年,負債25億元

據新綸新材披露的2022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45億元,同比下降33.21%;歸母淨利潤虧損1.10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90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1.9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2.0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1716.42萬元,同比下降90.44%;報告期內,新綸新材基本每股收益爲-0.0955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爲-4.72%。

公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變化主要由於受宏觀環境、新冠疫情反覆、以智能手機爲代表的消費電子行業持續疲軟等因素影響,公司主要業務的下游需求及供應鏈交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也影響公司在手訂單的收入確認週期與進度,導致經營業績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2021年6月轉讓江天精密控股權,本期不再納入合併範圍內。

根據三季度報,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爲17.36%,同比下降4.96個百分點;淨利率爲-15.16%,較上年同期上升2.07個百分點。

負債重大變化方面,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較上年末減少18.48%,佔公司總資產比重下降4.78個百分點;長期借款較上年末增加15.99%,佔公司總資產比重上升2.23個百分點;應付賬款較上年末增加20.56%,佔公司總資產比重上升1.41個百分點;合同負債較上年末增加120.48%,佔公司總資產比重上升0.40個百分點,主要系本期預收蘇州產業園轉讓款。

償債能力方面,公司2022年三季度末資產負債率爲62.13%,相比上年末增加0.22個百分點;有息資產負債率爲39.64%,相比上年末減少2.60個百分點。

截至9月30日,新綸新材賬面上的貨幣資金爲1792.66萬元,短期借款爲15.97億元,長期借款爲7.88億元,同期流動負債共計25.84億元,而流動資產僅爲15.67億元。

同時,據《華夏時報》記者觀察,公司已連續三年虧損,2019年虧損552.99萬元,2020年虧損12.9億元,2021年虧損12.68億元。

對於連續虧損,2022年5月30日新綸新材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出具的《關於對新綸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報的問詢函》,6月15日其做出回應。

新綸新材在給深交所的回覆函中表示,公司扣非後淨利潤連續3年虧損主要爲剝離非材料業務導致合併報表範圍減少、非材料業務營業收入下降、客戶結構調整影響收入下降、併購新綸精密製造(安徽)有限公司等公司形成的商譽及其他資產減值、財務費用增加、證券糾紛補提費用等特殊因素影響所致。

對於鉅額負債情況,新綸新材在給深交所的回覆函中稱,公司整體資產負債率處於同行業平均水平,可自由支配的貨幣資金可滿足日常經營需求,受限資產不影響正常經營;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爲正;未來一年內通過多種資產處置和融資措施的實施將降低流動性風險。因此,公司未來12個月內的持續經營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職業投資人程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公司盈利能力看,毛利潤率近三年來大幅下跌。說明市場競爭力下降。雖然提升了應收賬款週轉率,壓低應付款項週轉率。但這也是在喫以前的老本。”

轉型嘗試

實際上,早在2013年,新綸科技(後改名爲:新綸新材)就決定要轉型,以潔淨領域這一主業爲基礎,上游向功能材料領域轉型,下游向生物製藥、食品、民用防護、日化護理等領域拓展。

2013年3月,新綸科技募資6.7億,其中擬投入5億元在天津工業園實施淨化設備產品項目、防靜電、潔淨室消耗品項目、超淨清洗中心等。

2014年7月新綸科技大舉調整募投項目。防靜電、潔淨室消耗品項目調整爲新風淨化器產品項目,終止淨化設備產品項目,後來又停止對新風淨化器產品項目投入。這意味着,新綸科技擬投資的5億元募投項目終止。

2014-2015年,由於兩次募投項目均未達到預期,新綸科技盈利能力持續下降,2015年出現首虧虧損1.07億元。

2016年,新綸科技再次定增募資17.5億元,用於TAC功能性光學薄膜材料項目,2017年初又將其中2.5億元投入到鋰電池電芯用高性能封裝材料項目。

在頻繁轉型的同時,新綸科技也在大舉進行外延式併購擴張。

2012年6月,新綸科技通過全資子公司蘇州新綸以2390萬元的價格收購江天精密製造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天精密)51%的股權。

然而,江天精密在2015年虧損1877.97萬元。面對虧損,2017年,新綸科技卻再次收購江天精密剩下49%的股權,兩次收購合計超9000萬元。

然而,江天精密淨利潤在2019年就又下滑至636.10萬元,2020年繼續下滑至-1722.89萬元,同時還計提了2786.36萬元的壞賬準備。

最終在2021年5月,新綸新材決定出售江天精密51%股權,作價僅有4283.89萬元,接盤方爲原實控人翁鐵建、任麗英夫婦。

新綸科技的擴張並未代來業績增長,當時作爲新綸科技實控人侯毅計劃將新綸科技鋁塑膜業務全部併入子公司新綸復材,並將其控制權轉讓給國資背景的銀川金控,並在協議生效後獲得12.5億元,用於解除質押。

同時,銀川金控還計劃以參與定增、二級市場增持等方式,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並幫助上市公司獲得3億元資金支持。

然而,協議簽署後,雙方的合作內容並未有實質性推進,於是在2021年5月26日簽署了終止協議。

除擴張、併購、轉讓外,新綸新材近期推出了新的戰略轉型計劃,集中拓展新材料領域業務,剝離非材料業務。

對此,程宇表示,“不管是新材料業務,還是非材料業務,當務之急是要提高產品競爭力,拉昇毛利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