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陸玖財經

娃哈哈要由內而外、自上而下地進行創新升級,也就是說從整個內部體系到外部市場,再到產品、渠道、場景、品牌,方方面面都要做創新、升級跟迭代,這不只是單一一個點的問題,而是全方位多維度的需要。

‍‍‍‍‍‍‍‍‍‍‍‍‍‍‍‍‍‍‍宗馥莉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近兩日,網絡有消息稱,宗慶後獨女宗馥莉曾在美國祕密結婚,並且生了一對龍鳳胎,哇哈哈方面並沒有對此進行任何表態,目前消息真假難以判別,部分消息已經被刪除,但是還有很多細節文章依舊存在。

這些年以來,以單身不婚爲標籤的宗馥莉,其婚姻狀況一直是坊間關注的話題。

八卦歸八卦,宗馥莉畢竟是一名商業人物,自從宗馥莉參與娃哈哈管理以來,推出了很多新產品,但是目前來看,似乎沒有一款產品超越宗馥莉本人的知名度,都存在點不溫不火的尷尬局面。

如今想到娃哈哈,人們最先想到的大概是AD鈣奶、營養快線、礦泉水,可能還會想起爽歪歪,其他的品類恐怕很少有人能說的出來,而上述相對知名的產品,也都超過15歲“高齡”。

缺少新款爆品、疑似失去優勢市場、營收連年下降,是宗馥莉不夠努力,還是創造性不夠,抑或是其在美國所學理論不適用於國內市場?娃哈哈還不出爆款,宗馥莉要負多大責任?

產品:依舊還在喫老本

“我們就進營養快線、AD鈣奶,其他的沒進,礦泉水都基本沒人要。因爲它(娃哈哈)礦泉水看起來就像一塊錢的,包裝不精緻,但是賣兩塊。他家沒啥其他賣的好的產品。我覺得主要是宣傳力度太小了,包括廣告和線下陳列這些,都做的不好。”

李強在山西太原郊區的一所大學有一個賣水的攤位,他表示娃哈哈的經銷商會在他進貨的時候推薦產品,但是他從來不聽。“(娃哈哈的其他產品)好多都沒聽說過,你想,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還有後來出來的元氣森林這些,知名度其實已經很高了,但是還是花錢做很多產品的廣告,還有線下鋪自己的陳列櫃。娃哈哈都沒有。”

各地經銷商對於娃哈哈品牌營銷投入低的抱怨,已經形成一定基本共識。

天津的潘哥在超市觀察到的飲料陳列情況,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李強的觀點。

潘哥去的第一家超市貨架有五層,娃哈哈在從上往下第二層,並非最好的位置,但因爲在超市鋪設了一個陳列櫃,全是娃哈哈的飲料,所以這家超市裏娃哈哈的陳列比例相對較高。而在沒有鋪設陳列櫃的第二家超市中,AD鈣奶和爽歪歪在貨架最底層,娃哈哈八寶粥在貨架的邊緣擠着,娃哈哈礦泉水也沒有佔據有利地形。“第二家超市,康師傅是大頭。”潘哥說。

在潘哥發來的照片中,即便是擁有一個陳列櫃的娃哈哈,看起來也十分單調——四層的陳列櫃,除了兩瓶AD鈣奶,其餘全都是營養快線。

至於在海口、杭州,筆者隨機觀察了路邊和高鐵站的幾家便利店,娃哈哈在陳列的飲料中佔比幾乎都不到5%,遠低於康師傅、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等巨頭,也低於元氣森林等新品牌。

杭州某全家中娃哈哈的產品似乎只有450ml AD鈣奶一種,海口的路邊便利店中出現了娃哈哈冬瓜蜜——這款產品陸玖商業評論在其他地方均未見到。

根據陸玖商業評論多地作者的親身購物體驗,娃哈哈沒有新品,也並未感覺到娃哈哈在哪個市場有優勢。對於“娃哈哈在下沉市場仍然有絕對優勢”的觀點,李強也不太認同:“我們這附近好多人一個月就掙兩千多,我覺得已經算下沉了,娃哈哈也沒見賣的太好。”

山東平度古峴鎮開超市的欣怡同樣覺得,娃哈哈賣的一般:“(針對)小孩的飲料太多了,我賣的好的,像蒙牛優樂多、旺旺、君樂寶活菌、伊利酸酸乳,還有其他好幾個。娃哈哈也賣,沒有明顯優勢。”

不過,家在湖北縣城的玉玉說,回老家的時候還是能看到老家人一箱一箱買AD鈣奶、爽歪歪,經常看到小孩手裏抱一罐喝。

渠道: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娃哈哈能做下沉市場飲品王者多年,靠的就是曾經冠絕一時的聯銷體模式——這也是現在娃哈哈被詬病最多的點之一。

娃哈哈的營銷網絡劃分不同的級別,從總部、各省區分公司、特約一級批發商,到三級批發商再到零售終端,在全國擁有幾十萬家批發商、300多萬個零售終端,加上與經銷商利益捆綁更緊密的保證金制度,娃哈哈幾乎可以在一週內把貨鋪至偏遠農村的每一個小賣部。

然而,曾任宗慶後祕書、娃哈哈智囊的羅建幸曾表示,渠道鏈條過長本身就不利於企業對終端的把控,也不利於老產品的退出。特別是進入新零售時代後,線上渠道的拓展受到較大阻礙。

例如,8月左右娃哈哈天眼晶睛產品的社交零售模式遭到代理商的“維權”,廣東省食安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就認爲:“娃哈哈初衷是好的,但在產品推廣初期就把渠道鋪得很廣,這會影響一些大代理商的利益,如果大代理商和小微商都賺相同的錢,大代理商肯定會有怨言。”

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賴陽表示:“娃哈哈這種企業的話,如果做線上,就面臨着線上跟線下互相爭渠道的問題,價格上也很難協調,因而難以發揮線上的模式的價格優勢。我們都知道線上打破時間空間地域障礙,而且直接面向最終消費者,中間環節都沒有。如果按照線下同款比價的話,線上渠道或者按同樣的價格,獲得更高的利潤,或者可以更低的價格帶來競爭優勢。”

賴陽認爲,第一傳統線下渠道,即大賣場的大幅度虧損關張等現象,讓娃哈哈等傳統線下企業的主流渠道都面臨萎縮,“原來的這些體系成爲它的包袱,帶來大量銷售規模保障,即便線下渠道銷售量下降了,比如下降10%,它(娃哈哈)也不能退出,因爲如果要退出的話,銷售就不止下降10%了。但是你要是說一直維持線上線下之間的平衡,又是難題。”

當然,聯銷體模式在今天也並非一無是處。賴陽舉例說,娃哈哈推新產品,傳統渠道依然有幫助,比如一個新品牌進入這些渠道很難,但是娃哈哈的新系列想進入既有渠道就很容易。

“這是它的優勢,歷史上的優勢。而具體它有沒有創新,有沒有爆款或者獨特的東西,那是另一回事了,跟渠道無關,這兩者就不能放在一起說了。”賴陽說。

創新:新爆款爲啥難產?

“與其說渠道成就了娃哈哈,不如說是娃哈哈強勢產品和低廉價格成就了此前的銷售模式——聯銷體,渠道再全面、模式再新穎,若沒有優勢產品都是空架子。”朱丹蓬曾對媒體表示。既然聯銷體模式優勢尚存,爲何做不出能“爆”的產品,就是娃哈哈面臨的另一個問題。

巡物社CEO朱志勇認爲:“娃哈哈是一家高度集權的公司,是躋身百億俱樂部企業中很多年裏都不設副總的公司,宗慶後一呼百應的權威,親歷親爲,事無鉅細,這要求他有掌控全局的能力。可以說娃哈哈更依賴領導人超凡卓越的能力,而不是這個組織。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娃哈哈的決策多年來依靠一個人的經驗與直覺,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對市場地敏銳性下降,很多市場變化難以應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產品創新與創造,也制約了其發展。”

和早年的鵝廠一樣,娃哈哈善模仿,曾經靠強勢渠道的加持,在模仿後實現超越。宗馥莉自己主導的Kelly One品牌旗下,就有疑似模仿元氣森林的蘇打氣泡水“生氣啵啵”、疑似模仿東方樹葉的“一茶”等。可以看出,Kelly One的產品思路足夠聚焦,都圍繞着“健康”,但截至目前都與被模仿者的市場份額相去甚遠。

市場進入買方市場,加之新零售品牌和渠道的崛起,傳統打法似乎不再行得通。

賴陽分析:“傳統企業轉型實際上都是這樣的問題。過去成功的經驗的積累,形成對新問題的思考盲點,‘過去我們都是這麼幹的,我看都這麼成功了’。但是傳統的團隊,他們積累的經驗在互聯網帶來根本性的產業革命之後,未必適用,他們對新變化也未必有全面瞭解,可能就是瞎子摸象摸到局部,大家搞直播了,我也搞個直播,大家弄了個什麼東西我們也試試看。這都不是整個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研發、組織架構升級的全面變革。”

對公司領導人直覺的長期依賴,缺少對現在市場的理性理解,讓娃哈哈的產品規劃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脫節。另外,即便是模仿,也很難做到完全相同,口味有細微的差別,也可能被消費者敏銳感知。

賴陽舉例說:“比如說都推奶茶,那麼多企業推奶茶,有幾個做出來成功的?東西不行,配方、原料等等各方面的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也可能是你推的機制有問題,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消費者的認可反饋。還有你看前一段盲盒火,一大堆企業弄盲盒,購物中心、餐飲企業也弄一個自己的IP盲盒去發,沒人要。爲什麼泡泡馬特的盲盒跟肯德基聯名,大家跑肯德基去搶購一空?他設計的好。所以這個東西不是簡單的,叫盲盒就能成。飲品也一樣。”

管理:公主沒有魔法

經過上述分析,再來看人們對宗馥莉的期待,似乎確實有些高。畢竟即便是“公主”,也沒有讓王國復興的魔法。

宗馥莉不是沒有努力過:嘗試藉助年輕人消費升級、對健康關注度提升推出Kelly One定製果蔬汁,更換代言人,推出營養快線彩妝盤,做英雄聯盟蘇打水……

但賴陽依舊指出,這些嘗試解決的不是根本問題:“雖然可以做懷舊,可以做英雄聯盟的一些東西,但是這些東西跟現在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又是什麼差距?不是一個根本性的換代的東西。”

如何定義“根本性換代”?“前一段大家嚷嚷冰棍從2塊錢到現在15塊錢30塊錢的,但大家鬧了半天15、30塊錢的還是賣的好,因爲它品質跟過去不是一個級別了。過去牛排大家買便宜的,現在很多人都專門買和牛。黃天鵝雞蛋現在火得不得了,電梯裏廣告都是,家長一聽說可以生喫,那就願意(買)了。你看大家過去買健身服,從買國產品牌到買耐克阿迪已經升級了,可是現在lululemom貴出去又不是一星半點兒,消費者不還是要搶着要去買嗎?就是說大家願意爲這些個根本性升級的生活方式付費。

“沒有從根本上提升。現在消費者願意爲品質所付費,沒有研發針對這個層級的產品成爲主打產品,是差在這兒了。”賴陽道。

朱丹蓬同樣提到:“當企業沒有品牌力的時候,產品力就無法相匹配。在消費端不斷倒逼產業端升級的年代,娃哈哈應該匹配消費者的思維和新生代消費者的行爲,解決他們的痛點。娃哈哈要由內而外、自上而下地進行創新升級,也就是說從整個內部體系到外部市場,再到產品、渠道、場景、品牌,方方面面都要做創新、升級跟迭代,這不只是單一一個點的問題,而是全方位多維度的需要。”

歸根結底,娃哈哈需要在新的時代找到適合自己的新的發力方式,構建新的決策機制,用尊重市場、尊重消費者的方式,重新構建自己的競爭力。但這一切談何容易。

“新的產品如何去推,推的新方式如何去創造?這本身就是個難點,是拍着腦瓜,團隊裏面隨便試水,然後老闆拍板去弄,還是像現在有的新企業,無數個團隊自己拿方案自己推,內部競爭,還是說我這企業根本自己不做了,跟第三方合作,購買第三方的資源,購買人家成功的產品,然後成爲我的一部分,用我的品牌去推?

“然後內部管理的話,是企業整個組織內部信息化、商業智能體系重新架構的問題。渠道也是如此。企業現在面臨的實際上都是戰略性革命。”

根據賴陽所說,公主宗馥莉面臨多重困境,且互相牽扯,更何況以朱丹蓬的觀點,宗馥莉現在依然缺乏自主權,老宗放權了,但沒放太多。

一個不會魔法的公主,真的有望拯救娃哈哈嗎?恐怕還要娃哈哈自己來回答。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