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道 據法新社11月4日報道,根據一項最新研究,澳大利亞獨有的鴨嘴獸未來堪憂,這些動物正面臨威脅,因爲它們無法翻過高聳的河壩。

報道稱,鴨嘴獸在許多方面都相當怪異。除了鴨嘴和產卵,它還是一種罕見的有毒哺乳動物,後腿上有約1釐米長的毒刺。

它們也是僅有的能通過探測電場來確定獵物位置的哺乳動物,在紫外線下,它們的毛皮會發出藍綠色的光。鴨嘴獸甚至擁有10條性染色體——而大多數哺乳動物只有兩條。

但此前的研究顯示,自從歐洲人於兩個多世紀前在澳大利亞定居以來,鴨嘴獸的數量減少了50%。

它的棲息地日益受到氣候變化所導致的乾旱和火災等極端天氣事件的威脅。它們還受到狐狸、貓和狗等入侵物種的捕食。

《生物學通訊》雜誌本週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威脅:鴨嘴獸無法越過人類在河流中建造的大型水壩。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新南威爾士大學的何塞·路易斯·米漢戈斯對本社記者說,澳大利亞“可能只剩下3萬隻成熟鴨嘴獸”。

據報道,一些鴨嘴獸主要生活在河流和溪流中,但能夠利用它們蹼狀的腳在陸地上行走並穿越較小的水壩。

研究稱,澳大利亞超過四分之三的高度在10米以上的水壩位於鴨嘴獸生存的地區。研究發現,它們無法跨過更高的水壩。這些較高水壩將它們互相隔離開來。

研究人員從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士州的9條河流採集了274只鴨嘴獸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樣本。其中5條河流的大壩高達85至180米,其他河流暢通無阻。

通過比較這些樣本,他們發現,棲息在水壩周圍的鴨嘴獸羣的基因差異是沒有生活在水壩附近的鴨嘴獸羣的4至20倍。這表明,水壩周圍的鴨嘴獸很少與其他鴨嘴獸相融合。

米漢戈斯說:“這些結果表明,自大壩建成以來,幾乎或完全沒有鴨嘴獸通過大壩。”

他還說,因此,“種羣是四分五裂的,這意味着重新開拓可用棲息地或向條件更合適的地區遷移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碎片化還同時減少了當地的種羣規模和基因流動,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近親繁殖的增加和遺傳變異的減少。”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提出建造一些構造以幫助鴨嘴獸爬上大壩。他們還提出,可以人爲遷移一些鴨嘴獸來促進多樣性。

畢竟鴨嘴獸太怪異了,我們不能失去它們。米漢戈斯說:“鴨嘴獸可以說是最無可替代的哺乳動物,因爲它們擁有獨一無二的特徵組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