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超第23輪的比賽前,河北隊球員集體拉出了討薪橫幅。

截至發稿,今年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共進行了24輪比賽,河北隊原本以1勝23負,進12球丟78球,位列18支參賽球隊的倒數第一。

11月5日,中國足協宣佈,認定河北足球俱樂部等三傢俱樂部因未能依規落實7月31日前解決不低於總額30%欠薪,對三傢俱樂部分別扣除2022賽季聯賽積分3分。河北隊的積分被清零,降級已是毫無懸念的事情了。

11月8日,《足球報》記者發文表示,“河北隊欠薪,在中超是最少的之一,很多俱樂部都是大幾億甚至是幾十億的歷史欠薪。”

大幅度欠薪的中超,未來將如何進行下去?

3年了,沒往家裏拿過一分錢

“3年了,沒往家裏拿過一分錢,這賽季辛辛苦苦拼來的3分現在也沒了。”一名河北隊球員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

在該球員看來,球隊之所以在球場上表現得鬥志全無,是因爲被欠薪的問題困擾太久了。

“有隊友因父親癱瘓在牀需要錢來治病,有隊友受了很嚴重的傷無法治療,甚至有隊友長期靠借錢生活……到目前這個狀態,我們真是對球隊和對中國足球的環境失望透頂。”該河北隊球員說。

就在足協宣佈扣除本賽季河北隊3分聯賽積分後,河北隊公開發布了《關於河北足球俱樂部近期情況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

《說明》中,河北隊承認自身遭遇嚴重經濟困難,但表示欠薪已按照足協要求的時間節點補齊,但河北隊的隊員們顯然並不認可俱樂部的說辭。

“時至今日,河北隊所有國內球員並未收到俱樂部發放的30%欠薪,絕大部分球員2022年全年工資更是未發放一分錢,請俱樂部公開出示轉賬及簽字證據。”前述受訪河北隊隊員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

如今,人們很難將河北隊如今的窘境和“祖上闊過”的時光聯繫在一起。曾幾何時,河北隊在中超一直是以“土豪”的身份示人。

2015年,華夏幸福集團進入中國足球版圖,收購了當時中甲球隊河北中基足球俱樂部後,更名爲河北華夏幸福足球俱樂部衝入中超,使得河北省第一次同時擁有兩支中國足球頂級聯賽球隊。

那正是“金元足球”如火如荼的年代,中超被戲稱爲“世界第六大聯賽”。隨後的幾年間,河北華夏幸福足球俱樂部不但斥巨資簽下了梅西國家隊的兩位老鄉拉維奇和馬斯切拉諾,還挖來了前曼城主帥佩萊格里尼。

當時,俱樂部爲拉維奇開出的年薪甚至高於同年的梅西,達到了2年567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8億元,外加1000萬歐元的簽字費。

河北隊曾天價簽下拉維奇(左)和馬斯切拉諾(右) 圖/視覺中國

買入國際級大牌球星後,也帶動了國內球員身價的“通貨膨脹”。隨後引進的如張呈棟、尹鴻博、任航、趙明劍等國腳級內援同樣身價不菲。

《足球報》國內足球部主任李璇透露,由於當時一線國腳都被廣州恒大隊“壟斷”,河北華夏幸福隊引進準國腳級別球員的轉會費也要花費上億,那時準國腳的年薪也動輒幾百萬上千萬,稅後最高可達到2000萬元。

按中國球員能力水平看,這已是脫離市場規律的嚴重溢價。

去年2月,華夏幸福發佈公告,主動“爆雷”,表示公司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110.54億元。就在“爆雷”公告的前一天,河北華夏幸福足球俱樂部宣佈,俱樂部已經完成企業名稱變更手續,即日起正式更名爲河北足球俱樂部。

至此,河北隊的“一地雞毛”正式被擺在了檯面上。兩年間,曾多次傳出河北隊將退出中超聯賽的消息。

據瞭解,當年河北華夏幸福意欲成爲中超冠軍的有力爭奪者,甚至還引進外籍草皮養護人員、裝備師等,組建高水平後勤保障團隊。

前述受訪河北隊球員苦笑着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前些年俱樂部瘋狂投入的時候,從未拖欠過我們的工資。當時的康復設備用的是進口的,還聘了外國團隊。但等外國人一走,這些儀器就放在基地裏喫灰,中國人沒人會用這機器。”

這些設備、儀器甚至是俱樂部的大巴車都完成了過戶手續,可是球員卻始終沒有拿到工資。

喫剩飯,草皮多年沒人管

一位河北隊球員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河北隊如今已經無法維持訓練基地的日常運行了,絕大部分服務人員都已經撤走了,俱樂部的食堂每天就做一頓飯。

“中午做完沒喫完,晚上熱熱接着喫,菜也沒幾個。”該球員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

“訓練基地中的草坪好長時間沒有維護保養了,就連打掃衛生也是俱樂部裏面的人自己來做,看大門都是我們自己的人。”

還有一位河北隊的球員,去年在比賽中發生了頭骨骨折。“隊裏也沒人管,人差點都沒了,別說手術、康復治療的錢了,就連來回的火車票錢都是找別人借的。”

令河北隊運動員更爲不解的是,欠薪彷彿只發生在國內運動員身上,外援的錢俱樂部沒欠。

一位前河北隊的外援對國內運動員證實,自己的薪水已經足額髮放了。“我們聽了以後很生氣,就去找俱樂部高層,爲什麼外援有工資,我們沒有?最後俱樂部回應表示,如果外援告到了國際足聯,整個球隊將會面臨無法運營的情況,所以大家要懂得犧牲,先給外援結清了再說。”

一次又一次的討薪,一次又一次的搪塞,直至最終《說明》發佈,河北隊的球員們憤怒了。在這個過程中,被拖欠的不僅是他們的工資,還有他們的青春,和對於足球的夢想。

“俱樂部出現困難的這三年來,我們隊員從來沒有放棄過,無論怎樣,在球場上我們都沒有放棄,但是我們每一次的等待和期望都沒能換回生活的基本保障。”

“如果我們這一代球員最終的下場是這樣,怎麼期待年輕人來踢球?當然踢球首先是個夢想,但是終究它是一份職業,職業球員需要通過踢球來實現養家餬口,可現在養家餬口出現了巨大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河北隊的球員們選擇了在對陣成都蓉城的比賽前,拉橫幅討薪。

但他們清楚,這樣做可能沒有結果。

欠的工資還能要回來麼?

據統計,截至2022年7月,中超中不欠薪的俱樂部有9家,包括山東泰山、上海海港、河南嵩山龍門、天津津門虎、長春亞泰、武漢三鎮、梅州客家、成都蓉城、浙江隊。其餘的9支球隊都存在不同程度拖欠球員工資的問題。

此前,河北隊發佈的《說明》中提到了一點,“俱樂部已與一線隊球員溝通,要求他們派出代表與投資方和俱樂部商討並作出最後的決定,如同意繼續參賽的球員達到了中超聯賽的報名要求,就繼續踢下去,如果球員們不接受就退出中超,不會爲球員離開設置障礙。”

“那份《說明》,擊中了球員的軟肋。”曾代理過多名球員欠薪案件的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劉正航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

在劉正航看來,“只要球隊還在,河北隊就還是中國足協的會員單位,中國足協依然還有仲裁權,球員們的欠薪就有理論上的希望討要回來。而一旦球員先提出退出聯賽,導致球隊解散,此前所有的欠薪都會化爲烏有。”

劉正航介紹稱,中國球員討薪維權是個“死循環”。

不討薪,薪水是自己合法所得且生活所需,不追討就要不回來;如果討薪,有的俱樂部無力支付,也不介意球員仲裁,有的俱樂部則表示球員如果討薪不排除就此退出。

“此前退出的球隊,至今仍有不少人討薪無門,這次河北隊面臨的情況也一樣。因此,大多數球員也不敢在討薪問題上用力過猛,生怕將俱樂部逼退後真的一無所有。”

事實上,即便是有部分球員向足協提起仲裁併最終獲得支持,但由於中國足協的仲裁委員會不具備強制執行權,球員依然拿不到應得的酬勞,而按照中國足協的相關章程,行業糾紛也無法訴至法院,因此許多球員都遲遲拿不到工資。

河北球迷加油助威 圖/視覺中國

近年來退出中國足壇的遼寧俱樂部、江蘇蘇寧俱樂部、重慶兩江競技俱樂部,鮮有討薪成功,並真的裝進腰包裏的球員。曾在2020年帶領江蘇蘇寧隊首奪中超冠軍的羅馬尼亞籍主帥奧拉羅尤,甚至把江蘇隊告上了國際體育仲裁法庭,但因爲俱樂部已經解散,無論是國際足聯還是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均無可奈何。

曾代理過遼足運動員討薪的律師,遼寧瀛沈律師事務所主任王金兵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如果未來河北隊退出中超,球員還是有機會去法院進行起訴的。

“遼足在退出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前,屬於中國足協會員,足協仲裁委對於會員是有仲裁管轄權的。但遼足退出足協後,足協對於球員與遼足之間糾紛作出聲明稱,雙方糾紛不在其受理範圍。人民法院也完全可以按照一般勞動合同糾紛受理。”王金兵說。

但最難的還是執行層面。“即便受理法院判處遼足俱樂部敗訴,但俱樂部早已資不抵債,沒有錢可以償還。”王金兵回憶,當時自己主張遼足球員可向俱樂部贊助商,也是實控方宏運集團追討欠薪,還舉證了宏運集團和遼足俱樂部存在“人格混同”情形。

“但遺憾的是,即便最高法院在其他案件的裁判文書中認定宏運集團是遼足俱樂部的實際控制人。客觀上遼足俱樂部的資金往來、人事都由宏運集團決定,但法院堅持認爲,宏運集團與遼足俱樂部是兩個獨立的法人單位,沒有支持該項主張。”

一位前貴州恆豐足球俱樂部的運動員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俱樂部解散時,集團和部分球員達成了協議,相當於母公司集團承接俱樂部的欠薪,所以我們現在去起訴集團,法院是受理的。“今年我們已經勝訴了,如果集團不上訴,就等執行了,如果拿不到欠薪,可以去分集團的資產,比如房子。”

最近一段時間來,河北隊的部分球員始終在關注《體育法》及相關仲裁的新聞和資料。

“我們心裏都明白,俱樂部現在就剩下個殼子了,足協的仲裁也沒有破產清算這個說法,如果俱樂部最終解散,我們什麼也分不到,而且無法去執行母公司的資產。”

今年4月2日,中國足協公佈的《俱樂部欠薪解決方案及罰則》要求,各職業足球俱樂部應在2022年10月31日前解決欠薪不低於總額的70%。中國新聞週刊通過消息人士獲悉,足協清理欠薪工作小組一直以來都致力於協助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開展清償欠薪的工作,目前相關工作已經取得了實質進展。

就在那份《解決方案》中,還規定了12月31日這個節點,各球隊需要解決100%的欠薪,對於依舊存在欠薪的俱樂部來說,在今年還剩下的2個月之內須獲得必要的資金或其他形式支持,才能確保明年聯賽的順利註冊。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部分俱樂部在等待當地國資背景企業進場“股改”,在沒有完成“股改”也沒有拿到當地政府明確說法的情況下就選擇等待,以不變應萬變。

這樣的等待,對於拿不到薪水的球員來說,是一種煎熬。

中超某球隊的一位工作人員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自己所供職的球隊也連續欠薪超過8個月。“如今的職業聯賽,收入體系已經塌了,薪資水平基本倒退回2000年前後,一個俱樂部如果想要健康運營,全隊工資總額不要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如今就是這個水平。”

5000萬人民幣,比當年拉維奇到河北時的簽字費,還少了2000多萬人民幣。

作者:葉珠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