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對維護我國生態、糧食和水資源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日前舉辦的《溼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重慶市梁平區新晉爲“國際溼地城市”,這是城市溼地在生態保護領域的最高榮譽。梁平也是我國西南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這座三面環山、一面是平壩,沒有大江大河和大型湖泊的城市,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三張生態牌:全域溼地、城市溼地連綿體和小微溼地。”在10日舉辦的“小微溼地保護管理與合理利用論壇”上,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副院長張明祥教授說,小微溼地面積雖小,蘊含着巨大的潛能。

梁平境內408條流域水系縱橫交錯、78座湖庫星羅棋佈、80萬畝田溼地蔚爲壯觀。這些獨具特色的生態溼地資源,塑造了城市特質和鄉村風情的生態元素,爲梁平打造成爲宜居宜業宜遊的“50平方公里、50萬人口”重慶郊區新城奠定了基礎。

張明祥介紹,梁平在全國率先探索推廣了“小微溼地”保護與利用模式。截至目前,當地已建成400個各具特色的小微溼地。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袁興中教授介紹,梁平區環雙桂湖建設了不少像水泡似的“泡泡小微溼地羣”,將流經小微溼地的地表水層層淨化後,流入湖中,保護了湖泊水質,小微溼地羣本身也成爲市民遊憩的景觀。

今年國慶假期,梁平區共接待遊客118.7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7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12%、25.74%。百里竹海旅遊度假區民宿持續火爆,平均入住率90%以上。

“小微溼地+有機產業”也培育了一批有機稻藕、稻蔬、稻魚、稻蝦、稻蟹、稻鰍等溼地生態產業。梁平區川西漁村以年產值1.5億元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鎮億元村;萬石耕春大米海內外銷量達1000餘噸,打造的稻魚、稻鴨等有機養殖基地年均養殖業收入達3000餘萬元。

梁平的“小微溼地”只是中國溼地保護與利用的一個縮影。國家林草局溼地管理司一級巡視員程良表示,中國加入《溼地公約》30週年期間,溼地保護取得了豐碩成果。數據顯示,2012年至今,中國新增和修復溼地80餘萬公頃,目前擁有國際重要溼地64處、國家重要溼地29處、省級重要溼地1021處。

溼地作爲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中的一環,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被譽爲“地球之腎”,對維護我國生態、糧食和水資源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

長江之濱的武漢是一座伴水而生的城市。早在2010年,武漢就率先爲溼地保護立法,先後出臺《武漢市溼地自然保護區條例》《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武漢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條例》等,爲城市溼地保護管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溼地公約》科技委員會主席、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雷光春介紹,武漢是全球同緯度地區和長江中下游湖泊型溼地的典型代表,境內江河縱橫、百湖密佈,擁有165條河流、166個湖泊,溼地面積16.24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18.9%。“武漢溼地資源稟賦優越,但與保護措施有力也密不可分。”雷光春說。

尕海溼地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境內,是黃河一級支流洮河的發源地、水源涵養地以及重要水源補給區,也是青藏高原東部最大的高原溼地。通過實施國家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項目,尕海溼地水域面積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480公頃,恢復到目前的2580多公頃,溼地魚、蟲種類和數量恢復量,雁鴨類、黑頸鶴等水鳥數量在南遷監測時都明顯增多。

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祕書長秦天寶表示,中國的溼地保護仍需要依靠各方力量,加大保護力度。“違法侵佔、圍湖填湖,違法養殖、固體廢物污染等仍然存在”,相關執法單位應主動作爲,強化監督,形成“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示範效應。

根據近日印發的《全國溼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到2025年,全國溼地保有量總體穩定,溼地保護率達到55%,科學修復退化溼地,紅樹林規模增加、質量提升,健全溼地保護法規制度體系,提升溼地監測監管能力水平,提高溼地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新增國際重要溼地20處、國家重要溼地50處。

到2030年,溼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初步建立,溼地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明顯改善,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服務功能增強、固碳能力得到提高,溼地保護法治化水平持續提升,使我國成爲全球溼地保護修復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