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謝陶    每經編輯 唐元    

11月15日,以“聚力新生態 鏈接新未來”爲主題的成都文創產業建圈強鏈項目招商推介暨產融對接會將在蓉拉開帷幕,會議邀請到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文創領軍企業、頂級投促機構及資深文創者齊聚一堂,爲這座城市勾勒文創產業發展的未來脈絡。

在這羣人當中我們迎來了一個熟悉的面孔——資深“音樂操盤手”宋柯。他是麥田音樂製作公司創始人,先後推出了葉蓓、老狼、朴樹等歌手,曾任華納唱片中國區常務副總和音樂總監,連續幾屆擔任《超級女聲》評委,並簽下李宇春。

他被業界稱爲內地唱片工業的“操盤手”,見證了中國流行音樂及娛樂工業近二三十年的演變。從那個白衣飄飄的流行音樂萌芽時代,到各大唱片公司百舸爭流的“黃金時代”,再到後來,在線音樂迎來強勢發展時期,各大互聯網巨頭崛起,宋柯始終流連於流行音樂的江湖,或急或徐,或怒或狂,或奔走或靜思。

如今,宋柯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北京酷斯塔夫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現在的他正擁抱各類前沿趨勢,在音樂情懷、市場邏輯及新的技術潮流之間探索一條平衡之道。在會議舉行的前夕,宋柯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分享了他對於虛擬現實和音樂產業的深入觀察。

“虛擬現實距離真正商業突破只差臨門一腳”

當前,在社交方式及娛樂方式持續演變的大背景之下,傳感、交互、建模、呈現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用戶在交互、顯示、佩戴舒適感等方面的體驗持續提升,虛擬現實產業進入了新一輪增長期。

記者瞭解到,2021年全球虛擬現實頭戴顯示設備出貨量快速增長,年出貨量首次突破1000萬臺。全球虛擬現實領域投融資活躍度也持續上升,2021年我國虛擬現實領域投融資規模漲幅超過100%。

事實上,早在好幾年前,宋柯在預判音樂產業的發展趨勢時,就提出過“平行世界”的概念,類似於現在的元宇宙。在他看來,“自從去年元宇宙概念爆發以來,全球科技巨頭引領技術發展,探索全新的商業模式,這一領域已經成爲確定性最高的科技與商業發展路徑之一。”

日前,工信部等五部門最新印發的《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明確提出,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劃超過3500億元,虛擬現實終端銷售量超過2500萬臺等產業發展目標。

“顯然,虛擬現實產業即將迎來一個戰略機遇期。面向大衆消費以及行業領域的應用,虛擬現實產業有望引爆新一輪熱潮。”宋柯表示,“在未來,每個人都會擁有至少一個‘平行世界’,在那些虛擬世界裏,娛樂即是生活。”

記者觀察到,如今虛擬現實作爲元宇宙的技術本質,目前多款產品已重磅發佈,正開啓新一輪產品週期,VR消費市場也有望加速放量,持續利好硬件與內容生態正向循環。

未來,隨着虛擬現實技術與數字孿生、算力、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度融合應用,元宇宙應用場景將加速落地,進一步賦能數字經濟發展。對此,宋柯認爲,“虛擬現實在技術、硬件與內容層面加速發展,距離商業上的真正突破就只差臨門一腳。”

“未來娛樂應該是虛擬交互、重度沉浸、用戶共創”

在宋柯看來,“疫情疊加逆全球化給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的變化,現實層面的疏離與虛擬連接的緊密並行不悖。”

顯然,後疫情時代大衆的社交娛樂方式正發生劇烈的改變,直播互動、在線音樂、虛擬交互的需求倍增。就音視頻領域而言,此前發佈的《2022年中國實時音視頻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實時音視頻(RTC)PaaS市場規模爲16億元,消費互聯網領域爲實時音視頻行業貢獻了核心收入來源。2024年實時音視頻PaaS市場規模或將達到30億元。

宋柯指出:“當我們拋開虛擬現實、元宇宙、NFT、WEB3.0這些晦澀且龐雜的概念,未來的娛樂依然緊緊圍繞人的核心需求,具有三大特徵——虛擬交互、重度沉浸、用戶共創。”

就虛擬交互而言,宋柯表示,“未來音樂影視等主流娛樂形式將進一步融合成爲全新的數字場景及數字資產。而越來越多全虛擬或虛實結合的娛樂場景將進一步拓展人們娛樂和體驗的邊界。”

像是即時性強、互動性強的線上演唱會已然成爲了音樂產業中一條全新的賽道,成爲了流量獲取、粉絲聚合、營收增長的“利器”之一。

今年4月初,騰訊音樂在視頻號上線重映“張國榮2000年《熱·情》演唱會超清修復版”,吸引了超過1700萬人在線觀看。5月下旬,TME Live又相繼推出了周杰倫“魔天倫”和“地表最強”兩場重映演唱會,每場觀看人數都超2000萬,總觀看量近1億次。之後,崔健、羅大佑、西城男孩的線上演唱會也悉數到來…… 與此同時,記者也關注到,各類虛擬交互、觀衆互動度高的綜藝節目也在不斷浮出水面,網端的長視頻平臺持續投入開發“元宇宙綜藝”。比如騰訊視頻今年推出的元宇宙推理綜藝《登錄圓魚洲》就收穫了一批忠實觀衆。而愛奇藝今年籌備的一檔元宇宙音樂闖關競演真人秀《元音大冒險》也被寄予厚望。

“成都音樂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完備、政策優越”

近年,中國唱片、太合音樂、網易音樂、咪咕等一批音樂領頭羊企業持續佈局成都,嗨翻屋、開心音符等一批新興數字音樂平臺不斷湧現。

2021年,成都全市新增註冊音樂企業170餘家,引進音樂產業項目50個,舉辦重點音樂演藝1900餘場,全市音樂相關產業產值達574.91億元,同比增長14.59%,產值規模不斷擴大,各類新型業態持續迭代。

作爲音樂產業資深業者,在宋柯眼裏,“長久以來,成都都是一片音樂的沃土,音樂人才輩出,尤其是隨着近幾年音樂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備,在各種前瞻性產業政策的引領下,音樂產業擁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以音樂表演爲例,近年各大音樂演藝IP、音樂節落地成都,營造出濃厚的音樂氛圍。迷笛、草莓等各大音樂節連續登陸成都;去年,國家級大獎——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在蓉成功舉辦;而第28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也正在精彩上演……

“得益於成都對音樂產業的扶持,近年來成都的音樂節越來越多,原創音樂人有了更多的演出機會。成都音樂人才多元豐富、音樂創作發展前景廣闊。”宋柯表示。

《成都市建設國際音樂之都五年計劃(2021~2025年)(徵求意見稿)》就指出,到2025年,全市音樂表演與創作人才將達6.7萬人、招募街頭藝人750人、開展街頭藝術表演2200場。

談及未來在成都的佈局,宋柯表示計劃推出“成都音樂夢工廠”,通過整合資金與行業資源,打造面向未來的音樂孵化器,聚焦內容與服務、線下基地兩大板塊。

“我們會提供音樂製作、藝人培訓、新音樂榜單、虛擬演唱會、大型音樂綜藝等形式的內容製作及服務。同時在線下基地,我們還會有錄音棚、數字創意工廠、大型活動直播等豐富載體。”宋柯表示。

“我們還將探索設立音樂種子基金,在優秀音樂人孵化、音樂商業創新大賽、音樂數字創意大賽、音樂科技創新大賽進一步發力。”宋柯向記者透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