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1月16日訊(記者 徐川) 建立在豐富的應用場景之上,金融機構擁有海量的數據資產。隨着近年來數字化轉型提速,作爲第五大生產要素的數據逐漸從資源轉變爲資產。不過,許多金融機構在推進數據治理的過程中,仍存在着數據治理驅動力不足、缺少數據治理體系規劃、數據認責體系不完善、數據質量難提升等諸多問題。

在近期舉行的“金融數據治理研修班”上,上海市經信委信息化推進處副處長山棟明在致辭中提到,當前金融機構面臨三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一是數據既是新要素也是新賽道,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等權屬優化將會帶來全新的窗口和賽道;二是數據決策、區塊鏈記賬、數據資產化的趨勢將不可避免地成爲金融機構創新產品,提升核心競爭能力的關鍵抓手;三是面對新窗口、新趨勢,金融業作爲數據創造和消費強度最高的領域,迫切需要構築起數據的要素稟賦優勢,當下要全面增強企業自身的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一手增強發展能力,一手守牢安全底線。

如何驅動金融業完善數據治理能力?

行業監管部門對於銀行業數據治理能力已提出更高要求。在銀保監會2021年發佈的《商業銀行監管評級辦法》中,“數據治理”的評級要素權重被設置爲5%,與“盈利狀況”相同。

在參與的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監管驅動是金融業致力於數據治理的主要切入點,從監管部門檢查發現的問題着手進而開展相關數據治理工作。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主任王妙瓊表示,金融機構開展數據治理能力建設的根因之一在於監管要求較高,自2018年起,銀保監會便推出《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指引》,要求金融機構有自己的數據治理歸口部門,並要定期開展自我評估。

除監管驅動以外,浦發銀行數據治理專家在研修班上表示,通過外部機構評估是另一個促進數據治理能力的驅動因素,藉助於客觀、量化的標準,對標行業水平,更加了解自身數據治理能力,從而開展針對性的提升。

據瞭解,作爲我國首個數據管理領域正式發佈的國家標準,DCMM評估(即《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定義了數據戰略、數據治理、數據架構等8大核心能力域。目前已有來自十餘個行業的企業參與了DCMM評估,軟件和信息技術、製造、通信、銀行、電力5個行業的參評企業最多,佔總數的8成以上。

“銀行業數據治理的基礎在各行業中處於領先位置,此前參加DCMM評估的多家銀行的8大核心能力域分數相對均衡。”王妙瓊介紹稱,這是由於銀行作爲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普遍認識到轉型不是單一技術或者局部業務的變革,而是包含組織架構、管理模式、經營模式、企業文化等在內的系統性變革,因此多家銀行將數據組織架構調整、制度體系建設、數據文化重塑作爲數據治理的核心。

此外,業務驅動也可被視爲數據治理的另一大切入點。前述浦發銀行數據治理專家表示,從業務需求側推動數據治理能力更需要找到側重點,一般可從業務戰略任務相關的數據入手,診斷問題並納入年度數據治理工作計劃,由此產生了完善數據治理能力的內部驅動力。

落實數據主人有望實現數據治理的“長治久安”

在推動數據治理能力的過程中,受到行業監管要求、業務性質和規模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金融業的數據治理工作也面臨着諸多共性問題亟需解決。

有參會的業內人士反映稱,金融機構內部的數據治理崗位規模仍然較小,人力配置也比較緊張,專業性更有待提升,致使數據分析、數據架構、數據質量等核心領域的工作難以常態化穩定開展。

其次在數據質量方面,“數據源頭管控難”也是一個行業內部老生常談的共性問題。對此,王妙瓊表示,數據質量問題並非僅通過搭建數據平臺便能解決,更多是發生在早期的數據收集階段,這需要後臺IT部門與業務部門在源頭進行數據管控。

具體從措施來看,參會的交通銀行數據治理專家介紹稱,可藉助質量檢核工具去對源數據開展一系列自動化檢查,如若發現存在的數據質量問題,會基於改進流程,最終形成整改方案並跟蹤後續的整改進度,既有技術研發團隊參與其中,業務部門也會主動去發現一些數據質量問題進行反饋。

“數據質量的整改之難,‘根’在採集源頭、‘治’在業務流程。”前述交通銀行數據治理專家總結說,如果在數據源頭就使用技術手段去屏蔽一些數據問題,其實並未徹底解決真正的問題,因此需要技術研發團隊與業務部門共同參與數據質量的管理工作,通過治理優化原本的業務流程來提升數據質量。

此外,如何化解數據治理工作的“持續之難”也在本次研修班上被多次提及,即需要實現成本、效果、時效的均衡。多位業內人士指出,數據治理工作是一個長期沉澱的過程,在固定團隊開展持續性跟蹤的同時,對於完善制度保障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

浦發銀行數據治理專家表示,在全行級的數據治理制度體系框架之下,需要各地分行、各個業務部門分別制定和完善本領域的數據管理制度,將數據質量管理內嵌入業務流程和業務系統中,最終形成一個縱橫相結合的制度體系。

“落實數據主人是建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根本保障。”交通銀行數據治理專家介紹說,一方面是對數據主人進行“角色劃分”,根據職責範圍細分爲所有者、生產者、使用者、管理者。另一方面,需要落實數據主人的關鍵數據,包括各業務條線、各業務系統的共享數據;重要的監管報送數據;關鍵分析應用溯源後的數據等。

交通銀行數據治理專家進一步表示,數據主人的“角色劃分”還有助於落實實際的“責任抓手”。具體來看,一是按所屬業務領域分解,可基於數據分類分級,將數據分解到主管部門進行拆解;二是按功能模塊分解到各業務部門,原則是“誰錄入誰負責、誰覈定誰負責”;三是按需求提出方進行分解,一般針對的是新建或重構系統的指標標籤類數據需求,原則是“誰提出需求誰負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