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浪科技 嚴武

這個月,昔日山東首富盧志強整整70歲。

古稀之年的他,始終把“泛海踏浪履平川”作爲創業願景。如今看來,這種期望終歸落得一場空——這位一手締造的泛海巨輪“擱淺”的富豪,旗下民生信託、民生財富產品兌付逾期,金融機構借貸訴訟接踵而至,上市公司股價創下歷史新低,質押股權被凍結拍賣。

曾有一位企業家如此評價盧志強:“盧老闆過去幾乎沒有缺過錢,不知道缺錢是什麼滋味” 。

時過境遷,在近日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2胡潤百富榜》中,盧志強已無緣百強名單。2020年,盧志強在百強排行榜排名66名,而最新的2022年榜單中,早已看不到他的身影。

而他一手打造的泛海帝國,如今也早已“疲憊不堪”。

今年10月最後一天,泛海控股發佈了2022年前三季度財報。報告期內,泛海控股營業收入爲88.73億元,同比下滑37.0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1.54億元,同比縮小87.7%。虧損達到22.4億元,同比下滑25.05%。

不僅如此,泛海持股的中國民生銀行,也遭遇了營收淨利雙下滑的慘劇。今年以來,泛海集團所持民生銀行股份還三次遭遇凍結……

本該頤享天年的盧志強,似乎沒有放棄,他曾奔走在還債的一線,可惜沒能抒寫“一往狂瀾”神話。

今年4月,泛海控股發佈了一則公告。因合同糾紛和債券交易糾紛,泛海被上海臻巖、民生信託及融創集團起訴,涉訴金額合計達到52.17億元。同時,同爲地產界大佬的孫宏斌也出手了:融創將盧志強及泛海控股訴至法院。

“晚節不保”的盧志強只能選擇退出。今年5月,隨着泛海控股的一則公告,盧志強退出了董事會。

自此,他在媒體視野中“消失了”。

通過近兩年的民生危機,我們依舊可見,這位遲暮的富豪,如何深陷債務黑洞?又如何錯過“斷臂求生”的最佳時機?

由產品逾期引發的謎團

一年前,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將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長盧志強列爲被執行人,合計執行標的約爲49.99億元。

而他實際控股的中國泛海控股集團(下稱“中國泛海”),還剛剛以“借款”名義給上市公司平臺泛海控股輸血了80億元,但這也許是杯水車薪。根據2020年年報,截至去年底,泛海控股貨幣資金餘額爲193.88億元,但是短期借款金額182.6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金額292.57億元、其他流動負債3.65億元,短期償債壓力巨大,這部分缺口就有將近285億元。更不提貨幣資金餘額中,還有受限制的貨幣資金47.4億元。

中國泛海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截至去年3月底,其持有泛海控股的35.59億股中,33.99億股已經被質押,2.94億股被凍結,與此同時,中國泛海的負債總額達到了2286.43億元。“泛海系一直是拆東牆補西牆,真實負債率可能更高。”一位接近泛海系的業內人士稱。

“泛海系”之所以急於處置資產,源於其金融產品正飽受延期兌付風險。

此前 “泛海系”的民生信託和民生財富系列產品都陸續出現逾期。根據此前數據,民生信託當前尚未到期的存續信託規模爲1932.0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信託規模爲1345.39億元,規模可謂非常龐大。

民生財富爲泛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00%全資控股子公司,後者由泛海控股全資控股;民生信託第一大股東是武漢中央商務區公司,後者也由泛海控股控制,股權穿透後,盧志強的泛海控股均實際控制着民生財富和民生信託。

早在2020年,泛海控股已經開始出現流動性危機。截至2020年9月末,泛海控股的總負債高達1445億元,資產負債率爲79.06%。公司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達250.4億元,長期借款達291.3億元。同期,泛海控股的賬面貨幣資金188.7億元,短期償債資金缺口61.7億元。

而2020年下半年民生信託開始陷入兌付危機,2021年上半年民生財富系列產品違約,其中,上海證券報曾報道,民生信託-至信828號被指是“一個用關聯或盟友公司作爲融資方募集資金,收購泛海自己物業的關聯自融項目”。令人擔心的是,給泛海控股輸血的項目可能不止這一個。

此前據《全球財說》報道,有接近泛海系的人士透露,民生財富尊系列產品通過暖流資管公司的一隻私募基金持有泛海集團的私募債券,比例高達80%。也就是說,最終底層有可能都投向泛海系私募債券。

一位在民生財富購買了尊系列產品的投資者陳先生告訴新浪財經,他買的該產品,投向主要爲民生信託,現在民生信託“踩雷”逾期,他們也拿不到錢。“我打電話給(民生財富)理財經理,說7月底兌付10億,整個民生尊系列有190億(待兌付)。”他說。

新浪財經拿到一份發佈於此前的《泛海尊系列產品的重大事項公告》,上面寫道:泛海投資鑫銳1號、鑫銳2號、鑫銳5號、尊享1號、尊享3號、瑞馳1號、尊逸5號、尊逸6號、尊逸7號、尊逸8號等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以及泛海尊鼎尊泰系列產品有重大事項披露。上述產品的底層資產“中國民生信託-中民永豐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國民生信託-中民永豐2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已逾期,本金合集6.93億元。“我司擬採取積極措施,包括但不限於行政、司法手段主張權利並追索資產。”該公告寫道。

實際上,這兩隻產品只是民生信託近兩年大規模逾期兌付項目的冰山一角。

據投資者的描述和新浪財經不完全統計,目前延期產品包括民生尊系列、泛海尊/瑞/鑫系列、民生信託中民永泰產品、民生信託中民永豐產品、投向武漢中央商務區的龍系列、民生至信(797、862、873、875、877、914、1029)、民生信託匯天、民生信託匯鑫等等。

於是,投資者們將維權提上日程。上述投資者陳先生透露,在2021年3月的一次溝通中,泛海的高管曾答覆他們表示,因爲監管要求泛海將民生尊系列產品實現清零,於是泛海制定了一套機制,將在每個月月底前,集團、泛海控股、集團相關資金管理部門、上市公司管理部門、民生信託等召開聯席會議,研究下個月的資金兌付安排。

陳先生告訴新浪財經,上述高管這樣描述泛海的狀況:“現在整體的資金流非常緊張。”

“資金消渴症”

事實的確如此,“泛海系”正因資金焦慮而一腳踏入債務深淵。2021年2月,泛海控股因未及時償還中英益利13億元借款被起訴至法院;同年3月22日,泛海控股舊金山項目遭起訴,索賠2646萬美元;再是4月,武漢中央商務區被起訴要求凍結相關資產,理由是向山東高速借款20億元未清償完畢;5月,泛海控股還公告,一筆境外債即將違約。

新浪財經從天眼查看到,截至目前,上市公司泛海控股被執行總金額達到了89.15億元。其中去年7月1日新增一筆共計49.99億元的標的,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長盧志強列爲被執行人。與此同時,截至去年3月,泛海控股股東中國泛海的負債總額就達到了2286.43億元。

爲了緩解“資金消渴症”,泛海的做法是進行資產處置和引入戰略投資者:拋售地產項目、甩賣泛海股權、清理持股公司等等。

“整體現金流受到資產處置以及引戰計劃的影響,目前都在積極推進。境內地產項目和我們相關股權項目,都在和意向方洽談過程中。”陳先生表示泛海的高管在去年3月的溝通中曾這樣表述,資產處理和引入戰略投資的資金都將用於產品兌付。

而此次溝通不久之後的2021年3月底,一封《致投資者函》突然在網絡上流傳,文件署名顯示爲泛海控股董事長盧志強,但傳播沒多久就顯示“已刪除”。

新浪財經獲取了在這份函件的圖片,其中顯示,盧志強爲民生財富、民生信託等“泛海系”出現逾期償付的事情發聲,提到了要加大資產處置、引入戰略投資者,責成有關企業加速資金聚集,統籌進行安排和兌付。他還設定了三個兌付時間點——計劃爭取在七月、十月、十二月完成兌付。

“我經商辦企業已三十多年,但對近兩年所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對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也有諸多反思和總結。”上述函件中的盧志強這樣說。

且不論函件真假,泛海的流動性問題以及兌付時間,的確是非常緊迫了。

新浪財經拿到了一份泛海集團蓋章的《關於對泛海尊、瑞、鑫系列產品兌付的說明函》,其顯示,自2021年1月27日起,泛海尊系列產品陸續觸發鉅額贖回條款,泛海投資基金將採取延期兌付的措施。同時,自2021年4月27日起暫停贖回。

“公司正在積極採取措施處置基金資產,在資金回款後積極支付基金贖回款。如資產變現及回款情況不及預期,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亦將通過集團總體償付計劃的支持完成上述系列產品的兌付。”說明函顯示,會於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部分兌付,並承諾於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泛海尊底層債券所有兌付。

爲了資金流動性,泛海相繼賣掉了武漢中央商務區一幅土地、武漢萬怡酒店以及民生證券部分股權,還在處理出售最值錢的IDG等等。

而到了去年6月份,泛海的資產處置消息也愈發密集。6月15日,泛海控股1.76億股拍賣成交,獲得3.981億元;6月25日,泛海控股宣佈擬向融創房地產轉讓浙江泛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剝離資產後的100%股權,剝離的資產包括浙江泛海持有的中國民生信託有限公司10.7143%股權。

近期,阿里司法拍賣網上顯示,泛海控股又將在7月29日拍賣一部分股權,總計3.31億股,這筆標的將被拆分爲5筆,拍賣的總價分別爲1.79億元、1.55億元、1.74億元、1.55億元和1.55億元,總計約8.19億元。

但如今已經進入7月,泛海的兌付情況如何?一位民生財富的龍系列產品的投資者郭先生告訴新浪財經,他買的產品目前才兌付了1.35%。對此,郭先生表示,民生財富投資公司對他的回覆是,因爲資金到位受限於外界因素的不穩定性,預計七月底前能對付3-7月到期客戶所持有餘額的10%。“這跟原先說的預期不一樣。”郭先生說。

一場“血案”

而說到這次“泛海系”的流動性危機,則不得不提民生信託。

早在泛海耗資數百億元,大舉拿下各類金融牌照的時候,激進的隱患就已經埋下了。而一場震驚金融圈的“假黃金案”,徹底掀開了“泛海系”薄弱的保護膜。

據媒體公開報道,從2015年起,武漢金凰珠寶實控人賈志宏就不斷通過“黃金抵押+保單增信”方式融資,以Au999.9足金爲抵押物向金融機構融資。

2020年5月22日,民生信託收到武漢金凰珠寶質押黃金檢測結果,送檢金條“表面鍍金,內部成分爲銅合金,不是Au999.9足金”,武漢金凰珠寶83噸“假黃金”案由此徹底引爆。

此事波及了10餘家信託金融機構,200多億貸款產品陷入兌付危機,其中民生信託是涉案金額最大的一家,共計40.74億元。在各方施壓之下,民生信託決定先行向投資者墊資兌付。

如果僅限於此,或許背靠泛海的民生信託還有掙扎的餘力,但接二連三的踩雷,只能是力不從心了。

早在2020年初,民生信託就向北京第三中院請求對尚未到期的新華聯26.8億元信託貸款申請強制執行,但新華聯自身陷入債務危機,已經難以償還。

同年,民生信託又捲入了中建五局“蘿蔔章”事件。當時,中建五局發現兩份虛構的《型材買賣合同》,均爲是民生信託發行的“至信1095號中建五局特定資產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產品的資產包。中建五局稱,這份合同盜用了其子公司中建五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名義、虛構交易事實、私刻子公司的印章,於是他們選擇了報案。

對於中建五局的“打假”,彼時民生信託回應稱,至信1095號項目是基於保理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的業務往來,項下底層資產系公司依據與資產管理公司簽署《應收賬款收益權轉讓協議》而受讓的應收賬款收益權。公司已第一時間聯繫資產轉讓方,要求其就出讓的該筆資產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覈查,並立即終止該筆應收賬款收益權轉讓。

民生信託當時還表態,在收到相關轉讓款後,將按照信託合同約定提前結束該信託項目,並向投資者進行分配。

不止如此,連環“雷”並沒有結束,民生信託還牽涉到了凱迪生態、漢能集團兌付危機,基本上當年的大坑都有民生信託的身影,其也被譽爲2020年“踩坑王”。

“這兩年信託擴張比較快,多多少少風控把關上都有點松,尤其信託投向標的主要是房地產,這幾年房地產調控嚴格,黃金期過去了,風險爆發的概率也提高了。”上海一位研究債券和融資的人士告訴新浪財經,但是像民生信託這樣連續踩雷的機構,風控應該存在明顯漏洞。

而民生信託也決定緊急換帥來改變現狀,2021年2月,新任總裁林德瓊就職資格獲批。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民生信託的情況依然非常嚴峻。新浪財經查詢泛海控股發佈的2020年報,可以看到民生信託的業績。2020年,民生信託實現營業收入22.43億元,同比下滑4.31%;實現歸母淨虧損3.9億元,同比下滑143.33%。

而這些“坑”的苦果終將反映在產品上,資金週轉和兌付顯得尤爲艱難。民生至信516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至信681號中集車輛IPO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等產品全部逾期。彼時,深交所也要求民生信託說明逾期和涉關聯自融的情況。

民生信託大股東泛海控股在回覆深交所年報問詢函時表示,2020年民生信託對應收賬款項目計提信用減值損失超過已經超過21億元人民幣。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本來對於泛海控股這樣一家民營金控集團而言,民生信託的牌照優勢非常明顯。信託雖不是銀行,卻可以放貸、可以融資、還可以進行很多資本運作,爲資本騰挪提供了大量空間。如今民生信託暴雷項目頻出,泛海控股自身又陷入了流動性危機,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鉅虧危局

鉅額債務正煩憂,經營業績也不容樂觀。

去年4月30日,泛海控股公佈年報,2020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0.57億元,同比增長12.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虧損46.22億元,同比下降522.15%。

對此,泛海控股的解釋是,這主要由五個方面因素導致,即對美國地產項目、印度尼西亞電廠及相關商譽計提減值、對控股子公司民生信託個別風險項目計提減值準備、投資收益大幅下降、財務費用增加等。

簡言之,跨界金融難走,傳統地產也不景氣。

而且就算是“泛海系”的優質資產民生證券,去年也陷入了“葉飛舉報門”。私募大V葉飛爆料,A股上市公司中源家居曾通過中間人找到葉飛,希望“坐莊”拉昇股價,而葉飛又通過恆泰證券找到接盤方民生證券、天風證券。值得注意的是,民生證券確實是中源家居2021年一季度末前十大股東。

實際上,泛海的隱憂在2017年就有端倪。

2017年至2019年,泛海控股的營業收入幾乎一直在走下坡路,分別爲168.76億元、124.04億元、125.02億元,同比-31.59%、-26.50%、0.79%;而淨利潤則是28.91億元、9.31億元、10.95億元,同比變動-7%、-67.81%、17.62%,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貢獻源於投資,並不算穩定。

而且2019年的財務狀況好轉,也是源於泛海拋售項目回籠資金。2019年1月,泛海控股將所屬公司名下的北京泛海國際居住區1號地塊和上海董家渡項目出讓給融創,總對價爲148.87億元。

2020年到2021年,泛海系依舊頻繁出售資產。先是以12億美元賣掉美國舊金山的相關境外資產,再是以30.6億元拋售它的核心項目武漢CBD,緊接着又轉讓了武漢萬怡酒店。民生證券、IDG等優質資產,無一例外遭到出售。但即便如此,泛海控股的經營尚未有起色。

2021年,東方金誠在信用等級評估中,對泛海控股公司評級展望爲負面。理由是,公司境外美元債展期,2021年到期及回售債券集中,債務償付壓力大,預計未來受流動性緊張、涉訴及被執行記錄增多等負面因素影響,公司經營及財務狀況將繼續承壓。

光芒暗斑

如今的泛海疲於籌資,但曾經的泛海卻有過輝煌。

在北京朝陽公園附近,有一個著名的豪宅區,叫做“泛海國際居住區”。這裏建成於2008年,以絕佳私密性成爲衆多明星和企業家的選擇。近兩年,樂視創始人賈躍亭三套房產被司法拍賣,其中一套就在這個小區,以2420萬的總價成交,每平方米單價超過了12萬元。

1985年,時年34歲的盧志強,決定棄官下海,創辦了山東通達技術集團,從教育培訓賺取了第一桶金。在察覺國家啓動住房改革的跡象後,盧志強調轉船頭進入了房地產領域,1988年,他在北京紮根,中國泛海控股集團也由此起航。泛海在房地產高歌猛進的幾年,盧志強通過“泰山會”結識交往了一幫中國頂流企業家。這些來往,讓他又把眼光放到了金融圈。

1996年,泛海參與發起設立中國第一家民營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民生銀行;2000年,泛海成爲民生銀行第二大股東。此後盧志強帶領的泛海,步伐不停,涉足了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期貨、互

聯網金融等各類業態,控股上市公司覆蓋A股、港股、美股等。

2020年1月,經中國證監會覈准,“泛海系”核心上市平臺泛海控股,將行業分類由房地產變更爲金融業。因爲泛海控股的房地產收入佔比,已經從2013年的78.25%下滑至22.39%,2020年,這一比例進一步降至15.19%。

盧志強曾經得到過一個榮譽稱號,叫做“最跨界的地產家”,但如今成也金融,敗也金融,步子邁得越大,也越容易跌倒。回顧來看,昔日巨無霸“海航系”徹底破產,“明天系”、“安邦系”等也都退出歷史舞臺,這對於同樣龐大的“泛海系”來說,也許值得思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