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廖丹    

11月18日,銀保監會人身險部發布《關於近期人身保險產品問題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就近期人身保險產品監管中發現的典型問題進行通報,並要求各公司對照問題認真整改,切實提高產品管理水平。

產品覈查發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產品設計、產品條款表述、產品費率釐定及精算假設等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此次被通報的產品涉及24家險企。

就產品設計問題來看,主要是保險責任範圍不合理、現金價值計算問題和產品設計異化等。例如,華夏人壽某重大疾病保險,利潤測試中退保率假設較高,存在長險短做風險;瑞華健康某護理保險,保額增額比例高於定價利率,未明確減保規則,存在銷售誤導和長險短做風險。

產品條款表述問題則主要集中在條款表述不合規、條款表述不合理和條款表述不嚴謹。例如,東吳人壽8款意外傷害保險,條款中的傷殘程度評定標準缺少發佈機構和文號;和諧健康2款重大疾病保險,條款中等待期部分使用“疾病終末期階段”描述;某醫療保險,條款中對“合理且必需”的註釋不合理,易引發爭議和理賠糾紛。

產品費率釐定及精算假設問題主要包括產品定價不合理、費率釐定不合理、費率釐定或精算假設不合規等。例如,合衆人壽、中國人壽、農銀人壽、民生人壽、和諧健康、長城人壽、信美相互人壽、渤海人壽共32款產品,利潤測試的投資收益假設嚴重偏離公司投資能力和市場利率趨勢,存在定價不足風險。

此外,本次產品覈查發現的其他問題則主要包括產品名稱不合規、產品報送材料不規範、產品存在利益調整和宣傳問題等。例如,招商仁和人壽某養老年金保險,通過調整降低產品前期的身故利益來貼補增加後期生存給付的利益,並在產品宣傳時承諾超定價利率的長期高回報。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隨着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受到市場關注,個別公司激進經營,行業惡性競爭現象有所抬頭。《通報》顯示,弘康人壽、中華聯合人壽共2款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定價假設的附加費用率較實際銷售費用顯著偏低;小康人壽2款增額終身壽險,利潤測試的投資收益假設與經營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偏差。對此,銀保監會人身險部已要求上述公司立即停止銷售有關產品,並進行全面排查整改。

銀保監會人身險部表示,各公司應當自收到本通報之日起,立即開展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專項風險排查工作,並於2022年12月5日前,向銀保監會報送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專項風險排查報告,報告風險排查情況,以及採取的具體管理措施。

銀保監會人身險部表示,爲規範人身保險市場秩序,防止行業出現無序競爭,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將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對於少數公司的銷售誤導、實際費用與精算假設嚴重偏差等違法違規行爲,一經發現,將依法對公司採取監管措施或行政處罰,並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