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22日報道稱,在日本政府支持下新成立的半導體制造企業“Rapidus”,提出了“超越2納米”的大膽旗號。日本希望藉此可以在技術上遠遠落下中國,並重拾“硅業強國”稱號。但目前能生產40納米芯片的日本希望一步跨越至全球最先進的2納米,這被不少行業人士批評爲“空中樓閣”,認爲日本此舉可能會讓“贏技術、輸市場”的歷史重演,甚至連日本共同社都表示,這一計劃“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其前景“搖搖欲墜”。

“最後機會”

據報道,豐田、索尼、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日本電氣(NEC)、日本電裝、軟銀、鎧俠和三菱日聯銀行八大企業本月11日宣佈,合資成立一家名爲Rapidus的高端芯片公司。這一公司名的拉丁語意思爲“快速”。

報道稱,Rapidus由芯片設備製造商東京電子前總裁東哲郎負責牽頭,目標是在2025年至2030年間開始生產“超越2納米”的高端芯片,2027年量產。8家公司各有定位,如鎧俠的優勢在存儲用半導體方面,索尼將在圖像方面發揮優勢,軟銀等則可以提供資金支持等。此外,日本政府已宣佈將向該公司提供700億日元(約合35億元人民幣)補貼,以資助其芯片開發及生產。

在Rapidus宣佈成立的同日,日本經濟產業省還宣佈,年內將聯合美國建立先進半導體研發中心LSTC,並已爲此撥出大約3500億日元的財政預算。日媒分析認爲,LSTC與Rapidus將成爲日本振興半導體的兩大支柱,前者將與IBM在內的美國企業一同研發最新的半導體技術,後者負責把研究成果與大規模生產聯繫起來,將技術轉換爲產品。

日媒分析稱,10年前,日本並未投入資金進行最尖端產品的開發,在國際競爭中敗給了對手,這家新企業是日本挽回空白10年的“最後機會”。

從40納米到2納米差距有多大

此次Rapidus公司在日本國內以及全球半導體行業均引發震動,很大程度上因爲其設定的目標——2納米及以下。目前,全球範圍內最先進的半導體制程工藝爲3納米,臺積電三星電子今年開始量產3納米芯片,且計劃最早在2025年大規模生產2納米芯片。相比之下,日本企業目前只能生產40納米左右的芯片。

從40納米到2納米的差距有多大?日本精密加工研究所所長湯之上隆此前曾撰文稱,從40納米到2納米,中間還有32納米、22納米、16/14納米、10納米、7納米、5納米和3納米等一道道關卡需要突破,“換言之,2納米是目前領先日本九代的水平”。

正是由於這樣的巨大跨越,不少業內人士和媒體並不看好日本能夠在未來10年實現2納米的目標。國內一家芯片設計公司的工程師李承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果日本只是將目標設定在14納米甚至7納米,不會有如此多的質疑。因爲從7納米開始,芯片的設計和製造難度提升明顯,目前全球僅有三星和臺積電掌握相關工藝。李承表示,雖然日本企業在存儲芯片、半導體設備、光刻膠等領域佔據着重要地位,但其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已經掉隊,“很難相信日本能在10年內‘鹹魚翻身’”。

日本共同社則從資金投入領域爲本國政府“潑了一盆冷水”。該媒體稱,日本政府對Rapidus公司700億日元的財政支持,與美國政府在“芯片法案”中提出的527億美元投入差距巨大,“讓人質疑日本政府對振興芯片行業的決心有多大”。此外,共同社還提到,由於日本半導體產業在過去10年發展停滯,Rapidus公司可能很快就會發現,在日本很難找到熟練的工程師和工人。

沒有中國市場難發展

或許正是意識到國內存在的若干短板一時難以彌補,日本政府將獲得先進技術的希望寄託在美國企業身上。今年7月,日本與美國在華盛頓召開“經濟版2+2”會談的首次會議,就加速開發下一代半導體達成一致。

在與美國攜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同時,日本國內也有擔憂的聲音:曾經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華盛頓是否值得信任?上世紀80年代,日本產品一度佔世界半導體市場50%以上的份額,這引發美國採取多種手段打壓日本相關企業。1986年,美國和日本簽訂《美日半導體協議》,日本被要求開放半導體市場,並保證5年之內國外公司在日本獲得20%的市場份額。之後美國又祭出反傾銷等手段,實施高額懲罰性稅收,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因此開始漸失優勢。

李承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此次美國願意與日本開展合作,一定程度上也是想將日本拉入其芯片“小圈子”中,並要求日本與美國打壓中國半導體的政策步伐一致。李承預測,根據美國當前規定,預計將使用大量美國技術的Rapidus公司產品或無法進入中國市場,而失去這一巨大市場可能會進一步拖累Rapidus與其他日本企業的發展前景。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也不太看好Rapidus公司的前景。日本超越2納米芯片即便研發出來向全球出口,前提是要保證企業能拿到最新的訂單,並不斷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這需要非常大的消費市場支撐。純粹靠日本國內的市場顯然不行,在芯片市場這一塊,美國和日本市場加起來,也不足全球市場的1/3。以存儲芯片市場爲例,世界最大的市場在中國,京東等中國電商平臺的數據存儲需求巨大,其次是東南亞市場,日本美國市場佔比並不大。陳言認爲,離開中國,日本開拓新的芯片消費市場很艱難。

此外,陳言認爲2納米、3納米芯片主要用於導航、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高精尖產品上,目前全球的需求並不大。《日本經濟新聞》22日以“半導體納米競爭的盲點,中國笑到最後?”爲題報道稱,面對“納米競爭”,中國很冷靜。世界各地的汽車和消費電子製造商需要的,是10納米以上的通用品。也許在三四年後,全球市場將充滿中國製造的低成本、高質量的上一代技術的半導體。而日本雖然在技術上贏了,但可能在市場上輸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