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強

這兩天,有兩則關於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消息,看起來似乎有點“擰巴”。一則是上了11月22日晚間新聞聯播的重要消息:今年前10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48.5萬輛和528萬輛,同比增長111.4%和105.4%,產銷連創歷史新高;出口49.9萬輛,同比增長96.7%。另一則是前一日港交所披露的消息:伯克希爾哈撒韋11月17日賣出了32.5萬股比亞迪H股(港股簡稱“比亞迪股份”)。這是著名投資人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第五次減持比亞迪H股,累計套現約102.68億港元。而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今年1月份至10月份,汽車銷量排名前十的企業(集團)中,比亞迪銷量增速最爲明顯。

在筆者看來,兩則消息可以這樣理解:一是表明中國新能源汽車已具備較強競爭力,受到國際市場認可;二是新能源汽車在國際資本的估值體系中,目前面臨一定的窘境。

那麼,未來一段時間,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優勢能否持續?新能源汽車的估值是否會走出中國特色?

筆者認爲,在政策、產業鏈供應鏈、科技創新和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四方面合力加持下,投資者可以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給予更樂觀的期望。

首先,鼓勵新能源汽車的政策仍在持續發力中。國常會、相關部委、地方政府等多次明確提及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領域。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央和地方出臺鼓勵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文件多達31份,平均10天1份。

第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完整且穩定,上市融資渠道暢通,資本市場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市公司數量衆多。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A股市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涉及592家公司,佔A股公司總數的一成以上。

第三,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實力明顯增強。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通過多年的發展實現了三大突破:一是核心“三電”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建立了上下游貫通的完整產業鏈;二是新能源產品的突破,實現電池續航里程的大幅提高以及車聯網功能的全覆蓋;三是市場化的突破,在動力電池領域,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動力電池產能約佔全球的70%,充電樁、快充樁、換電站等補能基礎設施的建設,基本滿足了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需求。

第四,新能源汽車將受益於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深入研究成熟市場估值理論的適用場景,把握好不同類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邏輯,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發揮。”這是證券監管機構正努力推進的大事。比亞迪股份今年前三季度毛利潤增長了一倍多、淨利潤增長了兩倍多,但股價卻三季度以來跌超40%,相信這一狀況在未來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過程中,會有較大變化。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價值投資者大可懷抱信心,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