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企業在此次榜單中收穫頗豐,十強十佳文化企業中有5家是遊戲相關企業,十大年度人物中有8位都是遊戲企業管理層或創始人。

11月24日,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和第一財經發布了第四屆上海文化企業十強、十佳、十大年度人物、十大創新人物、十大文化品牌獲獎名單。

文化企業十強中,涉及遊戲、出版、影視、演藝、數字文化等多個文化產業領域,其中有大家熟悉的B站、米哈遊、笑果文化、閱文等。

值得一提的是,遊戲企業在此次榜單中收穫頗豐,十強十佳文化企業中有5家是遊戲相關企業,包括波克科技、B站、米哈遊、盛趣、沐瞳科技;十大年度人物中有8位都是遊戲企業管理層或創始人,包括米哈遊聯合創始人劉偉以及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等。

此外,《LPL英雄聯盟職業聯賽》和《原神》成功入選十大文化品牌,精細化運營和精品化已經成爲文化企業競爭的關鍵。

“優質精品在供需兩側都更受歡迎。數字文化產業進入成熟發展期,在用戶審美的日益提升下,企業也更傾向於把資源聚焦在優質精品上。”閱文集團CEO程武對第一財經表示,用好作品去贏得用戶的心,是當前文化產業的共識,閱文集團也憑此入選上海文化企業十強。

遊戲企業的高光時刻

上海文化企業十強的推選,着重考查企業的營業收入和稅收貢獻,突出企業的規模實力、對行業發展的引領、國際文化傳播的影響力。

此次上海文化企業十強獲獎企業,在2021年度合計營業收入達522億元、利潤總額227億元,淨資產爲529億元。

“在2020至2021兩年內受疫情衝擊的情況下,上海文化企業十強的主營業務和淨資產數據與上屆持平,利潤總額更是創歷史新高,與上屆相比增長145%。”在頒獎儀式暨交流會上,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副總裁李蓉介紹。

在十強企業中,遊戲企業佔據了四席,根據拼音首字母排序,包括波克科技、B站、米哈遊、盛趣等遊戲企業都有上榜。

文化十佳企業則着重考查企業的成長性和創新性,專注於出海的遊戲企業沐瞳科技位列第五。

據介紹 ,文化企業十佳企業半數爲首次申報,獲獎企業2021年度合計營業收入93億元,與上屆相比,增長10.4%;2019-2021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均值爲40%,三年利潤總額複合增長率均值高達88%。

在十大年度人物和十大創新人物中,也有多位遊戲企業家或管理層當選,完美世界高級副總裁顧黎明、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米哈遊聯合創始人劉偉、莉莉絲創始人兼CEO王信文、波克科技董事長徐仁彬、趣加互娛總裁陳玉林、鷹角網絡CEO黃一峯、騰競體育CEO金亦波等8位都位列其中。

上海十大文化品牌則是今年新設立的獎項,旨在推選近年來在文化產業領域具有經濟性、創新性及標識性的文化品牌。這一獎項受到了最爲廣泛的關注,據介紹,此次申報品牌共計56項,最後選出了十項。

十大品牌中,《LPL英雄聯盟職業聯賽》和《原神》手遊都成功入選。

從獲獎的企業和品牌佔比來看,這一屆可謂是遊戲企業的高光時刻,遊戲帶來的社會價值有目共睹。

就在11月10日,歐洲議會高票通過一份決議,呼籲歐盟制訂長期發展戰略,支持電子遊戲領域的初創企業發展。

“電子遊戲是我們的文化經濟中最有活力的組成部分。對於過半的歐洲人來說,電子遊戲是他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歐洲議會議員Laurence Farreng在表決前的辯論發言中表示,“但直到今日,歐盟對這一領域都缺乏展望和視野。今日,歐洲議會將正式要求制定歐洲電子遊戲戰略。”

11月16日,針對歐盟會議全會高票通過的首項涉電子遊戲產業發展的決議,人民網發佈《人民財評:深度挖掘電子遊戲產業價值機不可失》一文,在業內引起了廣泛討論。

文章指出,電子遊戲早已擺脫娛樂產品的單一屬性,成爲對一個國家產業佈局、科技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的行業,值得重視和深度挖掘其潛在的價值。遊戲與前沿科技密不可分,破圈跨界推動不同產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等。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爲,人民財評這篇文章有一定的風向標意義。一方面遊戲行業對於數字經濟以及處於低位的宏觀經濟環境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其次遊戲本身的科技含量較高,它所帶來的如VR、AR、仿真技術的科技驅動,有較大的牽引作用。

此外,遊戲對於文化的傳播也有不少助力。“過去我們會看到日本的遊戲或者動畫產品在中國風靡一時,這些對於中國對日本文化的瞭解和深入互動其實有幫助的。”張毅認爲,如今中國遊戲正在往海外市場佈局,這對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也是一種幫助。

此前,遊戲產業確實有過度透支消費力,影響到青少年的成長的情況,張毅認爲,但隨着遊戲版號等一系列整改措施的施行,正在逐步向健康持續的方向發展。

兩大關鍵詞:精品化與出海

在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推動下,上海遊戲產業蓬勃發展,崛起了多家優秀的遊戲企業,也因此被稱爲“遊戲創新之城”。

以米哈遊爲代表,這些新生代遊戲企業都以精品化作爲企業立足之根基,從而推動文化出海。

在交流會上,劉偉表示,遊戲作爲文化產品,比拼的就是內容,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內容爲王”。他認爲,《原神》上線以來,在全球市場保持了不錯的成績,主要原因是在產品中以文化爲源不斷進行內容創新,並以高品質展現。

“實際上年輕人並不是不喜歡傳統文化,而是傳統文化需要更多的現代表達。”劉偉提到,遊戲天然具備“互動”、“參與”屬性,是傳統文化重回大衆視野、特別是年輕人羣體的最好媒介之一。

在今年春節前夕,米哈遊團隊以“京劇”爲創作靈感,在《原神》中推出了新角色“雲堇”,這是一個有着獨特戲腔、充滿中國風的遊戲人物,一推出就在全球掀起了一輪京劇熱。

“遊戲作爲文化的有效載體,在國際文化交流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因爲玩遊戲而喜愛再去深入瞭解,這也是符合人們的認知過程。”劉偉相信,傳統文化與網絡遊戲等數字技術的融合與創新將成爲一大趨勢,未來一定會湧現出更多內容優質、打動人心的精品力作,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從“走出去”到“走進去”。

除了遊戲企業外,同爲文化企業,紮根網絡文學的閱文同樣也在精品化和文化出海兩個方向上發力。

程武認爲,伴隨着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網絡文學和IP產業在過去幾年裏,一直朝着精品化、主流化、全球化的方向發展升級。就具體趨勢而言,有三個關鍵詞是:精品聚焦、中國故事和文化出海。

“《人世間》創下了央視一套黃金檔近8年收視新高,充分說明了優質內容始終擁有廣闊的前景。”程武表示,今年,閱文推出的《人世間》《心居》《天才基本法》等影視劇以及《鬥破蒼穹》等動畫新番,都受到了許多觀衆的歡迎。用好作品去贏得用戶的心,是當前文化產業的共識。

此外,去年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總額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在全球市場積極尋求一席之地,推動文化出海,也是中國文化產業的重要趨勢。

程武介紹,截至2022年6月30日,閱文的海外閱讀品牌WebNovel輸出了約2600部中國網絡文學翻譯作品和約42萬部當地原創作品。IP改編作品比如《慶餘年》《贅婿》《斗羅大陸》《錦心似玉》等都在海外受到了許多觀衆的歡迎。《人世間》接下來也將由迪士尼在海外播出。網絡文學也已成爲文化產業出海的重要源頭。

在交流會上,李蓉表示,希望通過推選活動使優秀的企業、個人及品牌獲得更好的宣傳,同時展示上海開放包容、富有創新活力、的特性,上海吸納全國乃至全球的優秀文化資源,正源源不斷地推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