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盧克文工作室

這兩天一個叫張珊珊的人火遍全網。

起因是有人發現張珊珊擁有35家核酸檢測公司,地域涉及全國,公司又都是在最近幾個月內註冊,引起大家高度警覺,認爲關於核酸檢測這裏頭的水一定很渾。

出於好奇,我通過公開渠道對張珊珊的來歷查了一遍。

下面我將用非常簡單的陳述,告知大家我查閱到的結果,以及我的分析判斷。

首先張珊珊在這些公司並不是股東身份,只是“監事”,這個崗位我幹過,以前我在某公司打工時,老闆要註冊一家新公司,就讓我做監事,他總是千叮萬囑,你在這家公司沒股份的哈,就是掛個名,你不要多想。

這麼說吧,監事是註冊公司時必須要設立的一個崗位,名義上負責監督大家有沒有違法、要求公司報告業務情況,實際上就是個湊數的,應付一下注冊流程。

也就是說,張珊珊壓根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公司的股東是誰?

拿天眼查一翻就找到了,最大的股東是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叫張核子。

二股東巴穎跟張核子同校,畢業後成爲夫妻。

張核子1990年考進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後在深圳公安局的DNA鑑定中心工作,2000年下海成立紅石裝飾公司,做裝修生意,也兼一點房屋中介,其妻巴穎也是這家公司股東,倆人在2018年退出該公司。

2012年,夫妻二人成立了深圳核子基因,公司主做司法鑑定這塊市場,張核子佔股64.7%、巴穎佔股12.1%

核子基因發展得很快,2017年末張核子接受《超越》節目採訪時,稱全國已有44家子公司,29家實驗室,公司總部設在深圳南山智園。

發展得這麼快,是因爲在2016年,核子基因引入了加盟模式,張核子說打算開一萬家基因小屋。

在《超越》節目裏,張核子說父親是學理工科的,所以三兄弟叫核子、電子、原子。

公開資料裏,他弟弟張原子是廣東小螺旋生物醫藥科技公司和北京小螺旋基因科技公司股東,也從事基因行業。

估計他上節目原本是用來招商,採訪節目一直在公司總部循環播放,現在估計腸子都悔青了。

2020年中國疫情,核子基因公司再一次飛速發展。

2021117日,河北刑臺市衛健委,通報隆堯縣核酸檢測結果謊報事宜:

隆堯縣因第二輪核酸檢測忙不過來,委託濟南華曦醫學檢驗公司承擔核酸檢測,該公司收集點負責人翟某某,在樣本未檢測完、未知已完成檢測數量和結果的情況下,114日向縣衛健委謊報送檢樣本全部爲陰性,116日又報告發現有陽性樣本。

18日隆堯縣開啓全員核酸檢測,並將濟南華曦翟某某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20204月,濟南華曦就因未將感染性醫療廢物置於專用包裝物而被處罰過,這是第二次出事。

而這家濟南華曦醫學檢驗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就是張核子的妻子巴穎,核子基因的二股東。

濟南華曦是山東核子基因100%控股,山東核子基因又是深圳核子基因的全資子公司。

《南方週末》曾在20211月對這家公司有過報道,按當時記者的推算,僅在2020年半年內,因核子基因中標各地衛健委檢測,半年內核酸檢測業務就達到了4.5億元營業額,逾100位合作代理商獲得的利潤超百萬。

一位核子基因招商經理對記者說,“前幾天剛去河北廊坊,那邊一個代理商接了政府的單,共30萬人,兩三天賺了好幾百萬。”

而這次核子基因引發這麼大的社會討論,是他們的下線再次出事,1124日,蘭州七里河區轉運陽性感染者時,發現個別待轉運羣衆健康碼顯示核酸陰性,區聯防辦向上級報告後,經查,源頭是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2318時,將檢測異常人員信息推送到七里河區聯防辦。

蘭州核子華曦解釋說是錄入信息時,上傳至工作系統出錯造成的。

網民們隨後查閱信息時發現,蘭州核子華曦公司居然是202288日才成立,也就三個月時間,而且註冊資本1000萬元,實繳0元,完全是一家空殼公司。

隨後便查出了張珊珊的名字在35家核酸公司出現,又找到跟張珊珊有關聯的62家有“核子”和“華曦”名字的醫學檢驗公司,再順着這條線,找到了張核子和巴穎的總公司。

有意思的是,我還找到巴穎的這樣一張宣傳圖,上面說“全集團已承擔4億人的檢測,排名全球第三。”

好了,這是事情的全部經過和背景,不過這些不是重點,大家知道事情的輪廓就行。

現在,按照老習慣,我們要戴上偵探帽,叼着菸斗,手裏握着經濟鏈分析法這一法寶,來對事物進行分析。

這纔是我們這個號寫時事熱點時存在的價值。

對於網上抨擊核子基因的“核酸作假”,其實不止核子基因一家發生這種事。

河南許昌的鄭州金域臨牀檢驗,發生過涉嫌實施引起疫情傳播的行爲,公司負責人被刑事立案。

內蒙古呼和浩特的賽斯基因科技,發生過員工信息錄入錯誤導致核酸結果爲陽性,公司法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安徽合肥的諾爲爾醫學,出具假陽性報告、超出承諾時間出具報告等行爲被警告。

今年至少有710家核酸檢測機構被立案偵查或通報處罰,上海中科潤達、北京樸石醫學、北京金準醫學、石家莊和合醫學、昆明環濟醫學等紛紛捲入其中。

核酸造假的背後,是一個龐大的核酸檢測市場,其規模達到了每年1.45萬億。

最近十家核酸檢測上市公司公佈了2022年半年報,十家上市公司總營收爲485億元,淨利潤總和爲163億元。

淨利潤增幅最小的公司達到了55%,增速最大的公司達到了376%

巨大的市場容量讓檢測公司想盡辦法從中獲益,除了“陽性做假”這種做增量的方法後,還有公司會從減成本着手。

比如北京金準醫學,是5月以來查出的第二起檢測違法犯罪案件,每天送到這家公司的檢測樣本多達百萬人份,絕大多數是10人一管,其利潤是5%

但爲了多獲取利潤,425日開始,金準公司將10人一管改爲30人一管,只吸取一個試管內三分之一的液體,混合在一起檢測,利潤一下激增,最後因此翻車。

房山區衛健委副主任、醫政科科長就因類似原因而出事。

北京衛健委原主任於魯明被查,其中一條就是“涉嫌核酸檢測提成”。

核酸檢測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利益鏈條,大量公司與個人在其中獲利,更捨不得離開這一條經濟鏈。

還由此引發一項奇特的,核酸檢測公司扎堆IPO的現象。

對了,這纔是這篇新聞解讀的重點。

大量的各色人等,正準備靠着這一波疫情產生的經濟鏈發大財,從而產生了許多詭異現象。

2022年,共有5家核酸檢測企業過會,分別是康爲世紀、達科爲、致善生物、瑞博奧、菲鵬生物。

這裏頭的達科爲公司,經營核酸檢測管,2019年至2021年,主營收分別爲4.3億元、6億元、8億元,20202021年淨利潤分別增長488%27%

其公司第一大股東是1995年出生的吳映潔,第五大股東,則是2005年出生,年僅17歲的何政龍。

但是,所有依賴疫情產業鏈的公司,其盈利的可持續性,都受到了市場懷疑。

尤其是近段時間,中國防疫政策有可能發生改變的當下,快速通過IPO上市撈錢,是這些公司急中又急的事情。

因爲一旦疫情發生變化,這些公司就永遠失去了上市機會。

而這篇文章的主角,已擁有46家子公司、31個實驗室的核子基因,在2022年上半年就啓動了IPO,準備上市。

所以不難理解,爲什麼核子基因突然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註冊幾十家公司,也在公開場合宣傳“承擔4億人的檢測”。

做大流水、高調宣傳,都是爲了上市。

錯過疫情這個時間點,以後這種機會就不會再來,營業額和利潤都會狂跌,所以全國依賴疫情產業鏈的公司,都急吼吼着要上市。

滬深交易所最近也有所發覺,聲明將對涉核酸檢測企業的IPO申請從嚴審覈,尤其關注企業的可持續經營能力。

負責新冠檢測原料的翌聖生物被第一個開刀,取消了對其發行上市申請的審議。

因爲上市需要付出極大的成本,每一家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失敗,對公司財務都是一筆很大的損失。

爲了趕在疫情結束前趕緊上市,已經爲上市忙活了至少一年的核子基因,纔會不顧公衆影響,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註冊這麼多家公司,並將業務擴散到全國各城市。

其實按照商場老狐狸們的頭腦,一般做事都是低調低調再低調,而核子基因這次如此慌不擇路,說明真的很趕時間,來不及慢慢出牌。

所以這一波新聞事件的背後邏輯,已經很清楚了:

1.可能各公司預判疫情將發生大變,緊急加速了IPO

2.爲了做大流水,核子基因匆忙註冊公司,也擴展了業務,意圖趕在大門關閉前衝一波上市。

3.但是核子基因這一波,沒有做好預期管理,在蘭州翻了車,引發了張珊珊事件,最後曝光在大衆前。

沒什麼好說的了,只求滬交易所的把關人,能好好把控一下各企業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尤其是過於依賴疫情產業鏈的公司,不要給股民造成沒有必要的損失。

最後說一句,經濟鏈分析法真的很好用,我們又破案了。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