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點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種茶、採茶、製茶和飲茶。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不僅代表着特定歷史的生活方式,還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此次申遺成功,範圍更爲廣泛,有關茶園管理、茶葉採摘、茶的手工製作,以及茶的飲用和分享的知識、技藝和實踐均在其列。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對於進一步弘揚傳播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推動茶文化內涵式發展和立體化呈現意義非凡。不過,非遺不只代表歷史,更應滿足當下、適應未來。

這也意味着,非遺既需要時時有、處處有,也需要日日新。歷經歲月磨洗,茶文化的精髓與其文化結晶的性質不會變,但與茶文化相關的推廣,一定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才能夠使得古老的技藝習俗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延續生命。

與欣賞戲曲等非遺不同,公衆體驗茶文化,有更多的親身參與感,可通過重新賦予儀式感和社交元素,滿足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的休閒、社交需求。近段時間,“圍爐煮茶”成爲休閒娛樂界的“網紅”,正是切中了年輕人渴望從快節奏的生活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需求。

事實也證明,類似用流行方式推廣傳統聚人氣,有助於進一步釋放文化力,激活發展力,使得中國傳統茶文化不再是“高嶺之花”,而是在更年輕的羣體中落地生根,成爲一種與之相伴的日常飲品。

申遺的根本目的是“護遺”,保護的最好方式則是融入人們的生活日常。當然,茶文化的傳承保護還需有關部門持續發力推進,在研究茶文化內涵的基礎上,以綠色發展、活態傳承、多元融合和強農惠農等方式,使其迴歸傳統、迴歸生活,同時助力中國茶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傳播,推動茶文化及相關產業“走出去”,讓古老的非遺在現代社會中煥發生機。

□孔德淇(職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