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寧

黨的 報告爲中國期貨市場今後發展舉旗定向。近日,期貨業掀起一輪深入學習貫徹黨的 精神熱潮。多位期貨公司高管認爲,期貨公司結合實際業務發展,可以把品種供給、風險管理、“保險+期貨”等業務作爲有效抓手,多路徑踐行服務實體經濟使命。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研究員李正強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期貨業當前正在深入學習黨的 精神,在貫徹落實上,將充分發揮期貨特有的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和資源配置功能,加快供給品種體系建設,場內場外市場建設,提升中國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更好地踐行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的使命。

將基本職能

與黨的 精神緊密結合

受全球超寬鬆貨幣政策和供應鏈瓶頸的影響,近兩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海外市場風險外溢,國內中小微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導致經營困難加劇。黨的 報告提出,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

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峯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何將期貨行業基本職能與黨的 精神緊密結合,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 精神,是行業未來需要思考的重點。期貨風險管理業務已取得較好成績,目前行業內備案設立的風險管理公司已達100家。從期貨公司的角度出發,通過風險管理業務可以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運用期貨和衍生品工具有力地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

羅旭峯介紹,目前場外衍生品、基差貿易、含權貿易等風險管理工具已在業內實現廣泛運用,規模逐年提高。未來,期貨公司要做大做強期現結合業務,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制定個性化套期保值方案和交易策略,促進大型企業開展期貨套期保值,服務中小微企業和農企農戶風險管理,使之成爲風險管理業務發展的必然選擇。

方正中期期貨總裁許丹良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落實到期貨市場,發揮品種功能,藉助期現業務積極爲中小微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助力中小微企業運用期貨套期保值工具應對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風險。中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因此重視中小微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對於我國增加就業、推動技術進步和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許丹良認爲,期貨公司作爲金融市場的中介機構,不僅是金融產品與服務的提供者,還應是引導實體企業參與市場風險管理的推動者,如此才能真正達成讓金融市場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目標。期貨公司應該發揮衍生品風險管理的專業優勢,主動爲中小微企業提供一攬子服務方案,通過價格發現功能爲企業點價提供參考依據,通過套期保值功能爲企業提供風險對沖方案,中小微企業通過參與期貨風險管理,可以熨平企業利潤,實現穩定經營。

將“保險+期貨”等業務

作爲有力抓手

黨的 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期貨市場因具備價格發現、管理風險等多種功能,成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

羅旭峯認爲,服務實體經濟是期貨市場的基本職能,“保險+期貨”模式結合期貨市場的風險規避與保險行業的承保理賠功能,解決了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市場風險難規避等問題,成爲我國農業風險管理體系的有益補充。

與此同時,監管層也在積極支持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研發,提升現有品種運行質量,爲“保險+期貨”項目提供便利性高、流動性強的風險對沖交易平臺,讓“保險+期貨”服務惠及更多農戶、產業和地區。

許丹良表示,經過30多年發展,我國期貨市場已成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穩定器”,期貨公司要將期貨知識“下鄉”,將農產品期貨對沖風險和管理風險的基本知識與原理傳播到廣大農村中去,提高廣大農戶與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同時,面對黨的 要求,期貨經營機構與全國各級地方政府應一道努力,推動“保險+期貨”模式不斷創新,發揮其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優化農業資源配置、引導農業要素合理流動的作用,爲更好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交出期貨答卷。

據瞭解,南華期貨連續多年積極參與完成交易所項目以及商業性“保險+期貨”項目,通過“保險+期貨”支持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從2016年至2021年,累計承做“保險+期貨”項目上百個,承保農戶超過13.1萬家,保險金額達65.12億元,期權端累計賠付逾1.5億元,涉及品種包括玉米、大豆和豆粕等十幾個,由“價格險”到“收入險”,由“農作物保險+期貨”到“養殖業保險+期貨”,多個項目試點規模逐步擴大,形式種類不斷創新。

方正中期期貨則切實將幫扶工作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有效結合,發揮行業特色與專長,通過“保險+期貨”等金融幫扶模式,爲涉農主體提供現貨保價服務。自2018年以來,已在72個縣域或區域開展了113個“保險+期貨”項目,涉及生豬天然橡膠蘋果等衆多期貨品種,累計惠及農戶近14萬戶次,提供約23.25億元風險保障,累計賠付4676餘萬元,有效幫助當地農戶運用金融工具抵禦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促進了農戶穩定生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