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潘婷

秋收時節,遍地金黃。進入11月以來,廣東省陽春市的晚稻已陸續進入收割期,走進陽春市膠面鎮智慧三農(陽春市)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一望無際的稻田裏,微風細浪,飽滿的稻穗迎風搖擺,豐收的喜悅撲面而來。豐收的背後不僅有農戶辛勞的耕種,也有保險爲農業生產增收保駕護航的身影。今年5月,平安產險陽江中心支公司成功開出陽江市首單商業性水稻收入保險,爲陽春市明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託管生產的104畝水稻田,提供近10.4萬元的風險保障。截至11月,水稻收入保險續保和增保到423畝,保額達到42.5萬。

陽江的稻田種植業引入水稻收入險,在廣東全省屬於首創。有了保險公司的兜底,不僅提高了農戶抵禦水稻種植自然風險能力,更保證了農戶收益,提高了農戶種糧的積極性,減少了丟荒,爲保障農業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據悉,水稻收入保險是中國平安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發展綠色金融和綠色保險的重要創新舉措,也是中國平安發揮保險保障作用,大力推動“保險下鄉”,讓保險走進田間地頭、山野林間,助力農村產業發展的探索創新和大膽嘗試。

水稻收入保險護航水稻田增產增收,農戶當上“放心掌櫃”

在陽春市膠面鎮三朗村委會獨石仔的稻田間,可以看到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搖曳。身爲陽春市明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同時也是智慧三農(陽春市)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牽頭人的吳柔婷,正在田間操作展示無人機給水稻田地噴水的場景,動作乾淨利落,操作熟練。

“平時6臺機一起作業時,一天8小時可以完成1500畝施肥或殺蟲的田間作業,並且無人機工作已設定好航線,可自主作業”,吳柔婷說。

2020年,由陽春市明梵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牽頭聯合當地11家專業合作社組成智慧三農(陽春市)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下簡稱“聯合社”),建立“聯合社總部+鎮村分部+基層服務站”三位一體的農業生產託管發展模式,爲農戶生產提供全鏈條的優質服務。

一直以來,農業靠天喫飯。傳統小農戶種植不僅收入低,遇到天災收入更是沒有保障。誰來種地?怎麼種地?誰來護航?這一直是圍繞農村種植業的難點。

爲幫助農戶種得好、賣得出,去年,聯合社在陽春市石尾村建立水稻託管示範基地600畝,探索以村集體爲單元整村推進水稻全程託管模式。

雖然農業生產託管模式爲大規模農業生產提供了便捷,但是其中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尤其是水稻種植通常會遇到各種天災病蟲害、價格波動等風險,給農戶和託管機構帶來了難題。

農業保險爲農業生產扮演了“護航員”的角色。爲此,2022年5月,聯合社在陽江首創引入水稻收入險。“保險保證了農戶種植收入不低於1000元/畝,而超過這一保底收入的所有收入均歸農戶所有,聯合社只收取一次託管費用。”吳柔婷介紹。

爲陽江的農業產業化種植和農戶提供水稻收入險的,正是平安產險陽江中心支公司。據平安產險陽江中心支公司副總經理介紹,商業性水稻收入保險能保障農業種植收入因價格、產量波動而導致的損失。當糧食作物收入低於預期約定收入時,損失的部分將由保險公司賠付。

實際上,水稻收入保險與普通的水稻補貼保險有着本質上的區別。普通的水稻補貼保險是按照水稻的生長週期損失進行理賠,不足以彌補農戶的成本支出。而水稻收入保險保的是每畝最低收入,可以按照保險金額的100%進行賠付,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農戶收益。

對此,吳柔婷說,保險公司的兜底極大提高了農戶種糧的積極性,農戶們輕鬆當上了“放心掌櫃”。購買水稻收入保險後,我們爲農戶提供生產託管服務就有了保障,農戶們更願意把田地給我們託管,甚至原來因爲勞動力不足無法耕作的田地也都種上了糧食,丟荒的田地越來越少,推動向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的現代農業模式轉變。平安的水稻收入保險爲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古樹名木保護救治保險落地陽江,保護“一棵古樹”助力城鄉生態文明建設

平安產險不僅在陽江開創性地推出了水稻收入險,爲當地農業種植保駕護航,還爲當地數千棵古樹提供保護救治保險保障支持。古樹名木保護救治保險就是平安產險在當地探索綠色保險創新之一。

在廣東,榕樹不僅是特殊的生態樹種,也是廣東當地居民文化精神的象徵。“當村裏的小朋友生病,家長會在榕樹上掛紅綢祈福平安。”在陽江市那龍鎮歷屯村就有兩棵樹齡超百年的榕樹,這兩棵榕樹不僅見證了歷屯村的發展歷史,也承擔着村民的感情寄託。據陽江市古樹名冊顯示,像這樣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古樹有2512棵。然而,由於氣候變化、大規模伐木以及管理養護不到位,一些散落在陽江各地的古樹處於瀕危、損毀狀態。爲此,平安產險推出古樹名木保護救治保險,爲陽江市那龍鎮歷屯村委會2棵超百年的榕樹提供10萬元的風險保障,這也是平安產險首次在陽江市落地的商業性古樹名木保護救治保險。

據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範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判定爲衰弱狀態的15.77萬株,瀕危2.63萬株。

保護古樹名木,已經刻不容緩。但目前古樹名木的修復與救治需要投入較高的人力物力成本,如何守護、誰來守護這些“活文物”成爲一道難題。

今年9月,在陽江市林業局、陽江銀保監分局的指導下,平安產險依託保險保障優勢,創新推出古樹名木保護救助保險,爲陽江市那龍鎮歷屯村2棵樹齡超百年的榕樹提供5萬元的保險金額保障,作爲百年古樹的施救保護資金。

截至目前,平安產險已爲安徽、山西、廣東、江蘇等地2272棵超百年的古樹名木提供專項救治修復保障金額,總保額達7577萬元,助力當地城市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與保護。

細究平安發展步伐可以看出,平安通過綠色保險創新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2022年前三季度環境類可持續保險產品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約1105億元人民幣;旗下保險業務累計理賠案件超55860萬件,理賠金額達15068億元人民幣。

而近年來,中國平安更是積極推動綠色保險創新發展,在加強環境等風險管理、助力綠色產業發展和綠色技術新成果應用、加強環境生態保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資料顯示,在產品研發上,平安產險創新推出巨災保險、環境責任保險、草原生態險等產品,覆蓋綠色生態、綠色產業及綠色生活三大領域,其中,開發農業綠色保險產品近2000個。

在科技服務上,打造“科技+服務+保險”模式,提供前期預警、中期定損、後期快賠的全流程風險管理服務,切實提升綠色保險服務質效。在環境治理領域,聯合科研院所設立自然災害實驗室,助力防災減災;依託衛星遙感技術推出森林碳匯指數保險,促進森林資源培育等。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綠色投融資規模約3198億元人民幣,綠色銀行類業務規模約1842億元人民幣。

對此,中國平安表示,將時刻銘記反饋社會、報效國家的使命,堅持以“金融爲民”爲中心,積極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和作用,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持續助力鄉村振興和綠色金融創新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