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人民銀行發佈易綱行長在泰國中央銀行與國際清算銀行聯合主辦的“全球變局下的中央銀行”研討會上的致辭。

在致辭中,易綱行長表示,得益於糧食的豐收和能源價格的穩定,中國當前通貨膨脹率爲2%,預計明年中國的通脹仍將保持在溫和區間。

數據顯示,10月CPI同比上漲2.1%,自9月2.8%的高點明顯緩和,核心CPI繼續穩定在0.6%的年內低位;PPI則同比轉負,下降1.3%,是2021年以來首次進入負增長區間,前值爲上漲0.9%。

CPI同比回落幅度較大,超出市場預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高基數效應使得同比漲幅較小。去年10月,油價上漲引發的運輸成本上升和寒冷天氣影響,蔬菜供給不足,鮮菜價格從去年9月的環比1%躍升至環比16.6%,極大地抬高了去年同期CPI的基數水平。

第二,近期疫情局部散發,餐飲部門需求不足,疊加果蔬水產供給穩定,價格環比由升轉降。雖然豬肉和雞蛋價格漲幅略強於去年同期,但食品項總體增長幅度不大,未明顯拉動CPI。

第三,油價下調拉低CPI水平。國內成品油價9月21日下調,10月24日再次上調,造成10月國內汽油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下降1.2%和1.3%,與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出現背離。

10月PPI雖然環比轉正,上漲0.2%,但受去年同期高基數和10月黑色系價格跌幅明顯影響,同比依然出現轉負。

作爲經濟基本面的映射,10月CPI和PPI均不及預期,反映經濟修復仍有待鞏固。市場也一度出現對於通縮的擔憂。但目前來看,隱憂並不大。一是雖然11月以來,農業農村部口徑豬肉價格出現回落,但較去年同期仍然明顯增長,11月平均價同比漲幅約爲40%,通脹中樞依然不會低。二是雖然統計局口徑11月汽油價格仍在走低,但高基數影響逐步消退,同比漲幅明顯擴大。三是包括煤炭、農副食品加工和有色金屬等27個重點行業價格仍在正增長,通脹傳導壓力仍然不低。

此前,人民銀行發佈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曾提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海外通脹高位運行,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國內經濟恢復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我國物價漲幅總體溫和,但要警惕未來通脹反彈壓力。”《報告》中警惕未來通脹反彈壓力的說法,與易綱行長“明年中國的通脹仍將保持在溫和區間”的說法並不矛盾。

《報告》中關注的通脹反彈壓力主要爲海外通脹輸入風險。本輪海外通脹的最主要的經濟背景是,新冠疫情暴發後,海外經濟進行現代貨幣理論(MMT)實踐,實行財政赤字貨幣化的模式刺激需求。然而,受綠色能源轉型、經濟逆全球化和結構性勞動力缺乏(如卡車工人缺乏)等問題的影響,能源供給能力有限,物流效率下降,商品產能不足。供需缺口導致物價飆升,並因爲疫情引發的勞動力短缺傳導至就業市場,引發物價-薪資螺旋上升的局面。

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後,俄羅斯和烏克蘭供應的主要能源品(油、氣)、金屬原材料(銅、鎳)以及糧食作物等上游產品供給不足,引發更爲廣泛和猛烈的價格上漲。目前,雖然美國10月CPI同比上漲7.7%,較前值明顯回落,但上游品供給不足、逆全球化下新增產能不足和勞動力短缺等海外通脹根源問題都還未得到解決。對我國而言,輸入性通脹壓力仍然存在。

而易綱行長表示的中國明年通脹水平較爲溫和的說法,主要由於我國完整的產業鏈和穩定的能源供給。一直以來,我國就擁有世界上最爲齊全的產業結構,對海外商品特別是生活品的依賴度並不高。充足的生產能力保證了供需缺口引發的通脹出現可能較低,通脹的主要風險在於以豬肉爲代表的食品,和以油價爲代表的能源價格的同頻共振。

如前文所述,豬肉價格11月出現回落,豬週期已現尾部特徵。加之糧食自給率較高,食品項對通脹的壓力並不大。而能源價格方面,雖然我國天然氣和石油價格與國際水平基本一致,但煤炭供給能力較強,價格表現平穩。疊加綠色能源發展迅猛,能源供給十分穩定。相較歐美髮達國家,與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緊密相關的電力量價都十分穩定。因此,通脹上行壓力並不大。

展望後續,通脹上行壓力不大,將直接打開貨幣政策空間。加之美聯儲放緩加息幾成定局,海外貨幣環境改善,外部制約減弱,貨幣政策大有可爲。降准將在12月落地,後續貨幣政策進一步發力可能性較高,重點關注政策對消費、地產和製造業的重點支持。

(作者系中國建設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員)

(作者:童浩翔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