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晚間,會通股份(688219.SH)發佈公告稱,公司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已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意註冊。本次擬發行可轉債總額爲人民幣8.3億元,發行數量83萬手。此次發行可轉債,距離會通股份首發上市募資僅過去一年時間。在IPO募資縮水80%的情況下,會通股份再融資獲批後並未立刻發債,而是着手回購公司股份。

鈦媒體App注意到,會通股份上市第二年便業績“變臉”:歸母淨利潤大幅下降70.34%。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70.44%,貨幣資金已無法覆蓋短期債務。值得一提的是,會通股份實控人何倩嫦爲美的集團(000333.SZ)實控人何享健之女,多年來,美的一直爲該公司第一大客戶。

股價暴跌發債延期,首發募資未達預期

從2021年6月首次披露再融資方案,到2022年3月16日獲批,再到2022年12月正式發行,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2021年6月,會通股份首次披露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債預案,擬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8.5億元,募資淨額用於年產30萬噸高性能複合材料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60,000萬元用於年產30萬噸高性能複合材料項目的建設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募資項目正是會通股份科創板首發上市時的募投項目。兩次募資時間間隔少於18個月。此外首發募集資金完成後,會通股份並未投入先前承諾的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相關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會通股份未使用的募集資金餘額爲2.09億元,佔前次募集資金總額的比例爲63.66%。其中,年產30萬噸高性能複合材料項目實際投資2,121萬元,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實際投資0元,補充流動資金9834萬元。

爲此,上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會通股份解釋在首發募集資金存在結餘的情況下,就年產30萬噸高性能複合材料項目再次融資的合理性及必要性;結合募投項目市場定位、市場空間、市場競爭、在手訂單或意向性合同、現有產能及產能利用率等,分析新增產能規模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新增產能的消化措施;是否存在關聯交易增加的風險等。

對此,會通股份的解釋是:公司首發階段的實際募集資金金額遠小於計劃募集資金規模,基於產能擴建的迫切需求以及生產經營面臨的流動資金壓力,公司對前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擬投入金額進行調整,優先用於“年產30萬噸高性能複合材料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未投入“會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據悉,會通股份首發IPO共募集資金3.8億元,扣除發行相關費用後的募集資金淨額爲3.28億元。根據原本的IPO計劃,三個募投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爲17億元,意味着會通股份IPO實際募資淨額僅爲計劃募資的19.29%。

以往,在經歷了IPO募資大幅縮水後,公司再融資方案獲批後,可能會立刻發債。

然而,會通股份在拿到再融資申請的批文後並沒有馬不停蹄地發債,而是選擇了延期發債。要知道,此時距離2022年3月16日晚會通股份披露可轉債發行獲批公告已過去9個月時間。

一位證券市場投資顧問對鈦媒體App表示,可轉債發行之後,最快10-20個工作日就可以上市。“之所以延遲上市,可能與正股走勢較差,或者最近債券市場行情較差有關。一些上市公司爲了避免可轉債上市出現破發的情況,因此推遲可轉債上市。”

根據Wind數據顯示,會通股份股價自去年7月以來進入持續下跌通道中,今年4月下旬創出7.33元/股的年內新低。截至12月2日收盤,年內跌幅已達23.33%。

或許是爲了挽救公司股價,會通股份自今年6月份以來多次回購公司股份。據鈦媒體App統計,會通股份共展開8次回購,累計回購3696.8萬股,回購金額達3.48億元。

上市2年業績變臉,何享健之女爲公司實控人

資料顯示,會通股份於2020年11月18日在科創板上市,主要從事高分子改性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可分爲聚烯烴系列、聚苯乙烯系列、工程塑料及其他系列,家電行業爲其下游主要應用領域。截至12月2日收盤,市值43.4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會通股份實控人何倩嫦爲美的集團實控人何享健之女,持有公司30.61%的股份。而多年來,美的集團一直爲會通股份的第一大客戶。

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公司向美的集團及其下屬公司銷售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30.68%、29.52%、31.96%及28.58%,美的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爲公司第一大客戶。

不僅如此,報告期內,會通股份與美的集團還存在不少關聯銷售、關聯採購及關聯租賃等情形,美的集團對公司經營存在較大影響。會通股份對美的集團的依賴性不言而喻。

本以爲背靠美的業績會順風順水,沒想到上市第二年會通股份就遭遇業績“變臉”。

財報顯示,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爲49.01億元,較2020年同期上升18.85%,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爲5405.06萬元,較2020年同期下降70.34%;扣非後淨利潤僅爲1700萬元,同比下降89.46%,出現明顯的增收不增利。

單季度歸母淨利潤,來源:Wind

2022年前三季度,會通股份仍未能止住利潤下滑趨勢:在營收實現37.7億元、同比增長10.64%的基礎上,扣非淨利潤僅爲0.19億元、同比下降5.66%。

對於業績大幅下滑,會通股份曾解釋稱“主要系公司上游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從而導致成本增加,以及公司停止銷售防疫物資產品的影響所致。”

毛利率水平太低或是導致會通股份利潤上不去的重要原因。Wind數據顯示,2021年,在公司整體營業收入佔比近95%的改性塑料毛利率僅爲9.75%,較上年同期下降了5.62個百分點。

此外,會通股份的資產負債率一直處於高位。截至9月30日,會通股份資產負債率爲70.44%,遠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爲2.66%。公司短期借款規模達13.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流動負債爲1.5億元,而賬上貨幣資金僅有7.56億元。貨幣資金已無法覆蓋短期債務。

對此,會通股份坦言,較高的資產負債率水平使公司面臨一定的償債風險,若公司經營資金出現較大缺口,將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

曾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詢問公司“如何提升產品毛利率”、“是否有降低負債計劃”,得到的回覆是“隨着公司收入規模的增長,爲更好地實現規模效應,公司通過新建產能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張,資本性支出增加的同時負債也相應增加。未來公司將通過加快研發成果轉化,完善細分領域市場佈局等措施優化資產結構。”

但鈦媒體App注意到,作爲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會通股份近年來的研發費用率一直維持在4%左右的水平,這與上交所公佈的前三季度科創板上市公司16%的平均水平相差甚遠。

值得注意的是,會通股份的“靠山”美的也處在“寒冬”之中:2022年Q3營收增速創最近9個季度以來新低、年內股價跌超30%、裁員聲不斷。

寒冬之下行業巨頭尚需保存實力,業績承壓下會通股份仍舉債擴張不免挑戰重重。(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馬瓊,編輯 | 孫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