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玥

“這麼多個人養老基金,我該怎麼選?”隨着公募養老基金Y份額開賣,投資者問得最多的就是這個問題。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以前買基金就像談戀愛,‘顏值’即業績表現是最重要的。而買個人養老基金好比是結婚,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產品並長期投資。在這種情況下,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以及所投的產品就顯得更爲重要。”某渠道銷售人士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說。

面對林林總總的養老金融產品,投資者具有什麼樣的風險偏好、處於人生哪個階段、有什麼樣的養老訴求等都是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投顧是非常關鍵的抓手。 

頭部公司產品回報更優

個人養老基金究竟能不能實現長期回報?這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30日,首批129只個人養老基金,近1年平均回報爲-8.62%,近2年平均回報爲-1.61%,近3年平均回報爲20.43%。僅以成立滿3年的56只產品來看,近3年平均回報全部實現正收益,平均年化回報爲6.33%,爲投資者創造了相對穩健的回報。

具體來看,截至2022年11月30日,上述產品中有23只近3年總回報超過20%,其中絕大多數是養老目標日期基金。

排名第一的華夏2045近3年總回報達46.08%,嘉實養老2050、嘉實養老2040和南方養老2035近3年總回報分別爲38.1%、37.71%和35.11%,排名其後的華夏養老2040和中歐預見養老2035近3年總回報分別爲34.21%和33.69%,以上6只產品近3年年化回報均超過10%。榜單的另一頭,有4只產品近3年總回報低於10%,業績分化相當顯著。

分析發現,權益資產佔比更高的養老目標日期基金回報更佳,但也要建立在長期持有的基礎上,否則收益很容易在市場波動中被損耗。相比之下,頭部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業績回報更勝一籌。業內人士表示,這跟公司對養老業務的重視程度、平臺的資源、團隊以及資產配置能力有一定的關係。

分清“日期”與“風險”

在業內人士看來,業績雖然是重要的參考指標,但並不是挑選個人養老基金的唯一指標。

分清“日期”與“風險”是選擇個人養老基金時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中金財富統計數據顯示,以本次入選的首批129只個人養老基金來看,養老目標風險基金和養老目標日期基金分別有79只和50只,對應的產品規模分別爲729億元和162億元。

具體而言,目標風險策略是根據特定風險偏好劃分賽道,設定權益資產、非權益類資產的基準配置比例,或界定組合風險。依據不同風險等級,目標風險基金分爲穩健、平衡、積極三類。養老目標風險基金致力於使產品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風險水平之下。換句話說,就是能夠承受多大程度的風險要由投資者自己來決定。

目標日期策略則將投資者預計退休的年份作爲目標日期,可隨所設定目標日期的臨近,逐步降低權益資產配置比例,增加非權益資產配置比例,提高個人養老投資跨越週期波動的應對能力。養老目標日期基金致力於爲投資者提供“一站式養老全程服務”,即投資者只需要按照自己的退休日期選擇擬合的產品,它也是海外市場個人養老投資的主流品種。

基金投顧是關鍵抓手

時下,許多業內人士正在重新審視基金投顧對個人養老投資的作用。

銀華基金認爲,財富管理機構的本質是解決將產品收益變成客戶賬戶收益的問題。面對林林總總的養老金融產品,投資者具有什麼樣的風險偏好、處於人生哪個階段、有什麼樣的養老訴求等都是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而要解決上述一系列問題,基金投顧中的“顧”是非常關鍵的抓手。

華夏基金表示,對基金公司而言,個人養老金業務不僅僅是銷售基金,而是提供一種養老投資解決方案和養老規劃服務。藉助基金投顧服務模式,公募基金能進一步發揮專業優勢,提升個人養老投資服務能力。可以說,基金投顧和個人養老投資兩者十分契合,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係。

近3年業績排名居前養老目標基金一覽

證券簡稱 成立日期 近3年總回報 近3年年化回報

華夏養老2045三年Y 2019-04-09 46.08% 13.46%

嘉實養老2050五年Y 2019-04-25 38.10% 11.36%

嘉實養老2040五年Y 2019-03-06 37.71% 11.26%

南方養老2035三年Y 2018-11-06 35.11% 10.55%

華夏養老2040三年Y 2018-09-13 34.21% 10.30%

中歐預見養老2035三年Y 2018-10-10 33.69% 10.16%

鵬華養老2045三年Y 2019-04-22 32.63% 9.87%

匯添富養老2040五年Y 2019-04-29 31.73% 9.62%

嘉實養老2030三年Y 2019-08-05 31.41% 9.53%

中歐預見養老2050五年Y 2019-05-10 31.84% 9.65%

工銀養老2035三年Y 2018-10-31 30.82% 9.37%

數據來源:匯成基金研究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