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超過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截至12月6日,11月以來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爲481.17億元。

專家認爲,專項債爲拉動基建投資、穩住經濟大盤提供重要支撐。作爲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明年專項債發行還會保持適度規模,積極財政政策將持續發力穩增長。

● 本報記者 歐陽劍環

助力經濟回穩向上

早發、快用是今年地方債發行的重要特徵。Wind數據顯示,前6個月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共計3.41萬億元。下半年以來,隨着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盤活,10月新增專項債發行迎來小高潮,發行規模爲4399億元。前11個月,地方債共發行7.26萬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發行4.0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進入12月,據中泰證券研究所統計,共有4個省市披露12月地方債發行計劃,披露總額爲670億元。其中,新增債券276億元,再融資債券394億元。

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工作即將收官,部分地區2023年地方債“提前批”額度已下達。例如,財政部日前提前下達福建省2023年新增政府債務限額1034億元,比上年增長33.9%。其中,一般債務101億元,專項債務933億元。

專家認爲,這表明今後一段時間,地方債特別是專項債發行使用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爲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提供支撐。

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得益於專項債資金支持,不少地方項目開工明顯加快。據我的鋼鐵網(Mysteel)不完全統計,11月,全國各地共開工5008個項目,環比增長77.09%;總投資額約36206.1億元,環比增長116.95%,同比增長35.53%。

“新增專項債對基建投資提振作用明顯。”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介紹,1月至11月,新增債券資金主要投向市政和園區、社會事業、交通基礎設施,佔比分別爲31.6%、19.6%、17.5%;其餘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物流和能源等領域。其中,投向基建的佔比達64.0%。

除專項債資金外,被稱爲“準財政”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也爲重大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投放7400億元,有力補充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產業升級基礎設施等領域重大項目的資本金。

國家發改委日前召開全國基金項目視頻調度工作會,督促指導地方推進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簽約投放項目加快開工建設,儘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周君芝認爲,在多項資金支撐帶動下,全年基建投資增速或達11%。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四季度基建投資有望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預計拉動今年GDP增速加快約1個百分點。

保持適度發行規模

專項債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業內人士認爲,積極財政政策背景下,明年專項債發行還會保持適度規模。

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表示,2023年新增專項債券的規模可能在3.7萬億元至4萬億元之間,提前批額度可能超過1.8萬億元,發債節奏大概率前置。

“2023年積極財政政策將繼續實施。”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爲,鑑於我國政府債務水平和宏觀槓桿水平仍處在良好狀態,繼續推行較有力的積極財政政策具備基礎和條件。

談及明年財政政策,連平認爲,明年赤字率可調至3.2%或以上水平,廣義赤字水平不低於2022年,保持合理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支出結構。同時,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規模與2021年和2022年不相上下。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爲,明年財政赤字率和新增專項債額度均會有所突破,赤字率或由今年的2.8%上調至3%以上,新增專項債額度或由今年的3.65萬億元上調至4萬億元以上,釋放更多預算內財政空間,緩解地方財政收入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