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6.3万人,超过预期的20万人,同时前值也由26.1万人上修至28.4万人。总体而言,截至今年11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月均高达39.2万人,是2019年均值的2.4倍,凸显当下非农就业数据的强劲。然而,非农就业数据的持续走强,并未令市场加息预期显著升温。事实上,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国就业数据强劲,核心原因是劳动力供给不足以及加息影响的滞后性,并非积极信号。当前的就业数据走势与美国经济基本面背道而驰,就业市场紧俏但经济前景不明,这将进一步加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压力。

劳动力供给不足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再超预期

1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6.3万人,大幅高于预期的增加20万人。但值得注意的是,从总数上看,截至11月,美国非农就业总数较2015年至2019年趋势增长水平仍有403万人的缺口,美国劳动力人口则较同期增长水平仍有473万人的缺口。劳动力基数缩水是美国非农就业总数偏低的直接原因,而非农就业总数低于趋势增长水平,又促使新增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增长。

与此同时,11月美国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分项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参与率已连续3个月下行,11月劳动参与率为62.1%,低于预期值的62.3%和前值的62.2%,显示出就业意愿恢复不及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本月参加布鲁金斯学会时表示:“劳动参与率仍然远远低于疫情前的趋势。”这再次印证劳动力供给不足是带动就业率上升、失业率下降的一大原因。

目前,无论是低技能类行业比如休闲、酒店业,还是高技能类行业如信息与金融等服务行业,职位空缺均持续处于10年来的高位。

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背景下,小时工资同比、环比增速均上升,劳动力时长仍然呈现明显的供需错配。11月平均小时工资同比增速5.1%,高于预期值4.6%;平均小时工资环比0.6%,高于预期的0.3%和前值0.5%,在连续两个月放缓后,11月小时工资同比、环比增速再次上行超预期,这显示出美国“工资—通胀”螺旋压力仍然较大。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由于工资黏性,近1年以来,非农平均时薪同比持续低于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同比,这意味着当前的薪资增速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劳动力市场再匹配的过程预计仍会偏慢。即使美国物价同比增速已经开始回落,工资增速仍有上探风险。同时,工资上涨压力又可能继续传导至企业成本端和消费市场物价端,阻碍美国通胀下行。

通胀走高风险仍在 市场进入与美联储博弈期

超预期的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后,股、债、汇市场瞬时有所响应,“鹰”派预期有所升温,但明显不及此前“紧缩交易”时期“鹰”派情绪的持续性和程度,且市场日内对非农就业数据就有所消化,乐观情绪修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美联储观察”显示,目前市场对12月放缓加息至50个基点更为确定,且认为终端利率不超过5%。

市场此番反应与美联储的表态以及美国经济的现状有很大关系。在鲍威尔于11月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加息对经济的滞后影响后,多位官员表示12月可能将加息幅度降至50个基点,再加上上周鲍威尔讲话中提到不想过度收紧以期避免深度衰退,近期市场主要沉浸在加息速率可能放缓的喜悦中。尽管美联储同时提示,本轮终端利率可能更高且高利率可能保持较长时间,但鉴于美国经济前景不明,市场对于类似的预期引导更多持保留看法。

展望后市,市场投资者进入与美联储博弈期,后续经济数据和美联储政策风向将继续左右市场短期走向。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表示,一方面,市场此前已经对本轮加息终点有更高的预期;另一方面,当前市场响应呈现非对称的特点,市场更加愿意去保持乐观情绪,而忽视反向的信号。12月议息之前,重点需要关注美国11月通胀是否会继续回落。

钟正生则认为,美联储与市场的博弈下,“紧缩风险”尚未完全解除。钟正生表示,超预期强劲的就业数据反映出更高的通胀风险,且市场与美联储对于终端利率的看法产生分歧,或迫使美联储在未来几个月传递更“鹰”派的信号,即美联储可能于2023年2月进一步加息50个基点。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美联储紧缩的决心不可低估。管涛认为,到今年10月份,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核心CPI等主要通胀指标同比增速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同时,地缘政治冲突、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减产、能源转型、美国原油收储等对国际能源价格走势的影响依然不确定。而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重塑等,持续影响全球供应链修复。更为棘手的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疫情影响、移民疲软等原因,美国劳动力供给短缺,“工资—通胀”螺旋正在不断蓄力。美国的通胀有从商品向服务领域扩散之势。现在仅因为个别月份美国通胀出现边际上的好转,市场就开始押注美联储政策转向,过于乐观。

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美联储的下一步举措将为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挑战。美联储此前就警告称,随着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加剧、流动性紧张以及包括在超低利率时代大涨的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

责任编辑:吴剑 SF0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