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指數研究對象共145個城市

最新發布的上海與全國主要城市區域聯動指數顯示,北京與上海的聯動發展指數最高,蘇州、杭州、深圳、南京與上海之間也形成了較好的合作基礎和較強的聯動發展特徵,這5個城市共同構成了強聯動樣本。

12月7日舉行的第二屆區域重大國家戰略協同發展研討會上,“上海與全國主要城市區域聯動”可視化系統啓動和指數研究成果發佈。上海財經大學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學良表示,從2021年數據的指數研究結果來看,上海與樣本城市間的區域聯動水平呈現出一定的梯度分佈特徵,可以分爲強聯動、較強聯動、一般聯動、較弱聯動和弱聯動五類。

該指數研究對象共145個城市,涵蓋全國所有直轄市、省會城市及其他副省級城市,長江經濟帶主要城市,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主要城市以及上海對口幫扶和對口合作城市。評價體系涵蓋產業關聯、商貿聯繫、創新合作、交通人口、社會文化、公共服務以及政府合作7個方面近50個指標。

2020年10月15日,蘇浙滬三地的保潔船在太浦河水域聯合清理水面浮游植物(無人機照片)。新華社圖

同時,較強聯動樣本城市依次包括武漢、無錫、廣州、寧波、成都、合肥、重慶、天津、南通、嘉興、常州、鄭州、紹興、西安、青島、長沙、溫州、濟南、福州、廈門、徐州、大連、昆明、南昌、鎮江、金華、台州、鹽城、瀋陽、湖州等城市。

張學良表示,與上一年相比,排名較前的城市相對較爲穩定,變動幅度整體較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與主要城市之間的聯繫合作內生於各自發展需求之中,形成了較爲堅實的基礎。

指數研究結果顯示,一方面,上海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龍頭引領作用較爲明顯,特別是上海大都市圈整體形成了較強的城市聯動效應,滬蘇同城化趨勢顯著。

另一方面,上海建設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具有堅實的基礎,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成渝地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區域之間的聯動格局初步形成,並進一步帶動了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協調發展,國內大循環已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發展體系。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潘曉崗表示,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佈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上海與全國主要城市區域聯動”可視化系統啓動和指數研究成果發佈,爲深入推進區域重大戰略協同發展,助力上海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提供了有益探索。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