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田晨旭

近期,不少北京市民表示,他們朋友圈變得“陽氣”十足。越來越多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微信羣和朋友圈曬出自己的“陽性”檢測結果,分享病癒歷程,推薦治療經驗。從談“疫”色變到如今大方“曬陽”,人們正逐漸告別對於疫情的恐慌,在互聯網上凝結成互幫互助、彼此激勵的“民間防疫力量”。

朋友圈的“陽”,曬的是集思廣益的百姓智慧。“嬰兒用藥應該注意什麼”“病癒過程大概分幾個階段”……在一則則真誠的分享和一篇篇“段子式”的文案裏,我們看到了人們對檢測方法、治療方法、用藥注意事項等內容深入而細緻的探討。這些聲音多具有地域與個人色彩,形象而生動。一經朋友圈傳播,與官方指南、專家建議、媒體報道形成良性互動,加深着人們對於病毒的認識,更提升了疫情防控措施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正在這個過程中,新冠病毒得以逐步脫敏,人們逐步形成了一份應對病毒的“平常心”。

朋友圈的“陽”,還曬出了樂觀精神與互助文化。以幽默的方式調侃自己的感染經歷,負面情緒得以快速舒緩;在朋友圈求助後獲贈醫藥物資,親朋鄰里間的關心之情得以傳遞;而“病友”間彼此鼓勵的話語,則讓許多人感到“同仇敵愾”“士氣大增”。社會支持在緩解個體心理壓力、消除個體心理障礙、增進個體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當我們的朋友圈洋溢着“戰略上蔑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的樂觀精神,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善意與幫助,恐慌焦慮情緒自然能得到有效疏解,應對疫情的信心也將讓社會活力進一步恢復。

當前,中國疫情防控正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所有人都在“摸着石頭過河”,不斷優化調整防疫措施。廣大網友的曬“陽”行爲,是羣衆間共同摸索居家防疫之路、互幫互助的有效嘗試。作爲基層政府,不應作爲“旁觀者”聽之任之,而應珍視這來之不易的“戰疫”輿論場並與之建立良性互動,用行動及時妥善回應醫藥短缺等民之所呼。同時,也要警惕部分謠言和不實的曬“陽”行爲,及時發佈權威信息,將輿論引導回科學、理性的軌道,醞釀起衆志成城、共渡難關的精氣神。 

冬去春來,這份共同拼搏的情誼必將久久溫暖心間。

來源:半月談新媒體

監製:孫愛東

主編:王新亞

責編:秦黛新

校對:張子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