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供給緩解買藥難

12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醫療服務、藥品供應等有關情況。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當前,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標是保健康、防重症,當務之急是保障好羣衆的就醫用藥。各級醫療機構正在優化流程、擴容資源、增加力量,統籌做好疫情防控、新冠患者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全力解決羣衆的急難愁盼問題。要發揮城鄉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作用,加強感染者分級分類救治;發揮社區醫療衛生機構、互聯網醫院作用,方便羣衆獲得健康諮詢、就醫指導和預約診療等服務;加強風險人員健康管理和健康監測,切實保障老年人、孕產婦、兒童和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等得到及時、有效、便利的醫療服務。

另外,中國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對“爲何近期各地報告的發病數據和公衆感知不一致”“不再公佈無症狀感染者數據”等問題做了回應。

■ 關注

新冠肺炎疫情數據爲何和羣衆感知不一致?

有記者問,近期國家公佈的新冠肺炎疫情數據呈現下降趨勢,這和羣衆感知不一致,是什麼原因?

中國疾控中心應急中心主任李羣表示,2020年1月20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報告、預防和控制措施,這就是“乙類甲管”。其診斷分類包括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

按照《傳染病防治法》要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診斷新冠肺炎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後,需在規定時限內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進行網絡直報。

近期,各地出現報告數據下降,和羣衆的感受不一致,一是防控措施進一步調整優化後,不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除重點人羣、重點場所外,其他人員以“願檢盡檢”爲主,全國核酸篩查人數總量下降,醫療機構報告感染者數據相應減少。二是無症狀感染者、輕症患者及疑似病例,特別是自測抗原陽性人員居家治療,無需去醫療機構就診,相關信息無法納入醫療機構填報數據中。

爲何不再公佈無症狀感染者相關信息?

12月14日,國家衛健委官網在通報12月13日0至24時全國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況後說明,從2022年12月14日起不再公佈無症狀感染者數據。

對此,李羣解釋,當前,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實行“願檢盡檢”爲主的策略,許多無症狀感染者不再參加核酸檢測,也無需去醫療機構就診,難以準確掌握無症狀感染者的實際數量,從2022年12月14日起不再公佈無症狀感染者數據。但對無症狀感染者繼續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指導居家健康監測,關心其健康狀況,給予相應服務。

下一步如何開展疫情信息的監測和報告?李羣介紹,將繼續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網絡直報爲主體,做好醫院就診病例的監測和報告。同時,依託全國流感樣病例監測系統,開展哨點監測等多種形式的監測,加強養老機構、精神病院、福利機構、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等重點機構聚集性疫情的監測和報告,及時掌握疫情規模、範圍、強度和病毒變異情況,研判疫情趨勢,爲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 回應

藥物、抗原檢測試劑需求激增,如何保障供應?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周健在發佈會上介紹,總體看,我國新冠治療藥物產能能夠滿足患者用藥需求。隨着近期患者人數增加,用藥需求激增,部分地方、部分品種出現了緊缺。工信部千方百計推動企業迅速穩產達產,擴能擴產,加大重點藥物市場供給,引導合理有序精準投放,努力緩解買藥難的問題。

周健表示,工信部進一步加大對生產企業的生產要素保障,將有關生產企業和重點配套企業納入白名單管理,確保生產供應穩定有序,及時幫助解決物流、用工、原材料採購等方面的困難,支持企業開足馬力,迅速進入滿負荷的生產狀態。

幫助企業“一藥一策”制定增產擴能方案,通過技術改造、新建生產線和委託生產等方式,想方設法挖掘現有產能。將解熱鎮痛藥作爲重點,堅持日調度、週報告,建立應急值班值守和快速響應機制,千方百計提高質量。

指導各地按照患者優先、精準投放的原則,優先保障醫療機構、養老院等重點場所藥品供應。同時,組織大型網上藥店開發患者線上購藥平臺,經實名認證,上傳抗原檢測證明等方式,可及時向患者配送藥品。

對於抗原檢測試劑、疫苗、口罩等醫療物資供應,周健表示,總體看,這些物資產能是充足的。抗原檢測試劑在一些地方出現暫時性短缺,主要是因爲前期市場需求較少,終端藥店庫存較低。隨着產能不斷釋放,產量會迅速提升,能夠滿足羣衆的需要。

部分地區醫療資源緊張,如何解決?

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表示,一是進一步擴大醫療資源和醫療服務供給。國家衛健委要求所有二級以上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設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據統計,截至12月14日12時,全國二級以上醫院開設發熱門診超過1.4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超過3.3萬個。另外,各地醫療機構也在對定點醫院、亞定點醫院、二級以上醫院重症資源進行擴容、改造,增加三級醫院重症牀位和設備配備。

二是推動分級診療。基層主要實施健康監測,特別是重點人羣的健康監測和健康管理;二級醫院提供技術人力等方面的技術支持保障,滿足一般的診療需求;三級醫院重點滿足急危重症患者的診療需求。

三是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通過互聯網醫療,爲出現新冠症狀的問診患者開具相應處方,通過線下第三方配送提供相應的藥品。同時,國家衛健委也要求醫療機構提供24小時線上諮詢用藥指導,以及分時段預約診療的服務。

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副司長高光明呼籲,把120急救資源留給行動不便或者急危重症的患者使用,大家儘可能利用基層醫療機構解決常規諮詢問題。

同時,國家衛健委要求基層醫療機構對空巢獨居的老年人、孕產婦、有基礎疾病的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等特殊人羣,建立臺賬,做好必要的醫療服務保障。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相應的轉診銜接工作。

如何提高互聯網醫療對老年人的友好度?

焦雅輝表示,去年,國家衛健委印發了《關於實施進一步便利老年人就醫舉措的通知》,要求醫療機構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進行適老化改造,簡化網上預約流程,通過語音錄入、增加人工服務等,便利老年人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同時,也增加家人代爲預約診療或者互聯網診療問診的渠道和選擇。

焦雅輝介紹,現在多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都有針對性地推出了一系列便捷老年人的舉措,比如上海開展了“養老院+互聯網醫院”建設,方便在養老院中的老年人選擇互聯網醫療服務。另外,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互聯網醫院也進行了適老化改造,通過人臉識別、人工智能輔助、語音錄入、增加人工服務坐席等方式,方便老年患者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選擇。“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老年人也可以就近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那裏可以在醫聯體內爲老年人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焦雅輝說。

新京報見習記者 行海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