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走進“全國高校抗疫大講堂”,帶來《新冠(Omicron)疫情動態及應對》科普講座。視頻截圖

12月15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全國高校抗疫大講堂”開講。鍾南山以《新冠(Omicron)疫情動態及應對》爲主題,引用大量研究和數據,講述了三年來我國抗疫取得的成就,同時分析了全國範圍第二波奧密克戎疫情的特點,並介紹了奧密克戎的生物學特徵和致病性,最後提出下一階段疫情防控的關鍵是要加強疫苗接種。

在講座結束後,鍾南山針對學生的疑惑一一解答。他建議大學生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發現問題自覺隔離。同時,他表示醫學屬於人文科學,希望醫學生能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風氣,同時多關注社會。

觀點1

新冠病毒“北強南弱”?

兩種毒株沒有明顯差異

“當前全國範圍內遭遇了第二波奧密克戎疫情,特點是患病率更高、傳播性更強。”鍾南山說,2021年12月13日,奧密克戎在我國出現。在此之前,我國累計確診人數99780人、累計感染人數超10萬人,病死率(死亡/確診人數)爲4.65%。奧密克戎毒株進入中國後,截至2022年12月6日,全國累計確診人數250015人、累計感染人數近170萬人,病死率(死亡/確診人數)爲0.24%。

鍾南山認爲,從整體上觀察可以看到奧密克戎來了之後,在中國的確引起了第二波感染,傳染性非常強。“野生株的R0值爲3.1,也就是一個可以傳三個。阿爾法株、伽馬株、貝塔都接近5,德爾塔爲5.1,奧密克戎更高,9.5。而且越往下分支,奧密克戎的R0值越高,隨着不斷變化,它的傳染性就也越來越強。”鍾南山在講座中用不同突變株的R0值講述了新冠病毒傳播能力的演變。

傳染性越來越強的同時,奧密克戎的致病性大大減弱。研究發現,在早期,感染部位有上呼吸道、氣道和肺部,但經過兩年變異後,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

從全國趨勢看,奧密克戎感染後,無症狀感染者佔感染人數的比例顯著上升。對此,鍾南山表示,突發性急性傳染病,假如沒有症狀的話,應該說是不算病。他分析了今年9月份以來,國內廣州、北京、重慶、鄭州等城市的疫情情況,認爲新冠疫情的病死率接近流感。

針對最近網絡上流行的新冠病毒“北強南弱”的說法,鍾南山表示,廣州、重慶等地主要是BA.5.2,北京、保定等地主要是BF.7,BF.7是在BA.5.2基礎上的突變株,總體來看,兩種毒株沒有明顯差異。

觀點2

感染過一次是否還會再得?

一年內再感染比例非常小

咳嗽、呼吸困難、咽乾咽痛、味覺消失……不少人反映感染新冠奧密克戎之後,會出現一些“後遺症”。

鍾南山表示,由於疫情發生至今只有三年,關於後遺症仍有很多爭論。一些諸如嗅覺及味覺障礙、關節/肌肉疼痛、睡眠障礙、疲倦/乏力等臨牀表現,很多病例慢慢緩解,這些所謂的“後遺症”有很多實際上屬於發病以後的臨牀表現,在疾病好了之後還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嚴格意義上不是後遺症。”

同時,研究發現,對比德爾塔毒株,奧密克戎毒株引發新冠後遺症的風險更低。“德爾塔感染病例,約10.8%存在長期後遺症,而奧密克戎感染病例僅4.5%存在後遺症。”鍾南山表示,與德爾塔株流行時期相比,奧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間,感染者出現常見症狀,比如味覺/嗅覺消失、咳嗽等的概率均有減少,但喉嚨痛比例有所增加。

與此同時,鍾南山解釋,從醫學角度講,只要病毒不侵犯肺,只要不產生低氧,都是輕症,“但是你可能很不舒服,發熱發得高或者全身疼痛,但是不舒服跟醫學上的重症輕症是兩回事。”

不少人對“感染過一次奧密克戎之後是否還會再得”心有疑問。鍾南山表示,目前衆多數據顯示,感染過一次奧密克戎後,一年內再次感染的比例非常小。“等於接受一次奧密克戎感染以後,再感染的機會就少多了。”鍾南山解釋,得了一次奧密克戎,就像打了一針疫苗,以後就得到了一個自然的免疫,它就能夠更好地抵抗第二次再感染。

觀點3

新冠奧密克戎相當於季節性流感

重點應該放在防控重症

傳染力很高、致病率很低、後遺症很低,同時得過一次對第二次又有很好的保護防禦作用,鍾南山稱,初步看,經過不斷的變異,新冠奧密克戎的致死率現在降低到0.1%左右,“相當於季節性流感,不是暴發性的流感。”

鍾南山以2009年世界範圍內暴發的甲型H1N1流感爲例,中國約有12萬人患上此病,死亡率大約是0.6%,在當時的中國這已經相當高了,“已經不存在肺炎症狀,所以現在已經不適合叫新冠肺炎了,現在發展到的階段實際上是新冠上呼吸道感染,或者簡單說就叫‘新冠感冒’。”

在這樣的變化下,疫情防控政策理應作出相應調整,重點應該放在防控重症。鍾南山表示,防控重症並非代表着放棄預防感染、直接躺平,“你要全部躺平(的話),很快就全市或者是整個大學都感染了,大學也不能上課了,一整個醫院的醫生都感染了,醫院也要關門了。所以防控還是要做,對感染的預防還是要重視,並不是敞開不管的。”

隨後,鍾南山列舉了這段時間以來國家不斷調整的疫情防控政策,從“九不準”到“二十條”再到“新十條”,“學校是一個人員密集的地方,遇到疫情,學校從來都是我們保護的重點,要最大程度地保護師生的健康,同時要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同時,鍾南山建議,要完善校地協同機制,針對各級各類學校特點,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確保師生健康和校園安全。

觀點4

加強疫苗接種很關鍵

主張“用異種疫苗加免”

針對下一步的防控關鍵,鍾南山表示,首要是加強疫苗的接種。他以香港第五波疫情爲例分析,“以5月爲界,在之前香港曾出現了一個非常高的感染高峯,同時也造成了將近1萬病人的死亡,但是5月以後,死亡的人數就降到很低了。”香港第五波疫情第一時段(1-5月)死亡病例分析顯示,72%死亡個案是未接種疫苗人士。與此同時,香港三劑疫苗的保護效果顯示,只要接種首劑疫苗,死亡風險也會顯著減少;接種任何三劑疫苗,死亡風險大幅減少;依時接種第二和第三劑疫苗,可進一步提高保護力,“早接種,早保護”。

那麼,中國的疫苗到底有沒有效?鍾南山以基於近29萬密切接觸者的研究數據爲例說道,“滅活疫苗同源加強保護效果總體上,對肺炎的保護率達到75%,對重症/危重型達到94%。從真實世界說明了三劑疫苗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同時,基於上海的研究也充分證明中國的疫苗是管用的。

如何接種疫苗才能達到最好的保護效果?鍾南山表示,用同種疫苗繼續加免,預防感染的效果不會增強,但預防重症的效果仍然存在;用異種疫苗加免,也就是在兩劑滅活疫苗基礎上加用亞單位蛋白疫苗或腺病毒疫苗或mRNA疫苗,效果明顯提高,“我很主張這個。”

同時,鍾南山提出,要重點加強老年人以及脆弱人羣的免疫接種;加強醫務人員的疫苗保護;加速研發及審批鼻噴、吸入型疫苗。

建議

個人防護8條建議

●加強防護(戴口罩、保持距離、減少公衆聚集等)

●不應爲感染而害怕

●大多數感染者不需要去醫院

●居家注意常做抗原檢測

●若持續發熱一定要去醫院

●患一般慢性病老年人也要打疫苗

●囤藥沒有太大必要

●“老藥新用”要經嚴格實驗

聲音

●Omicron(BA.4/5,BF.7)感染不可怕,絕大多數可在7-10天完全恢復

●預防感染仍然重要,中國人口基數大,慎防短期內大規模感染,影響正常社會秩序/導致新的變異毒株出現

●強烈呼籲加速疫苗(特別是異種疫苗)的加強接種

●加速藥物,鼻噴(或霧化)疫苗/抗體的研發及審批進度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