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粉丝看到世预赛的参赛名单,都以为林高远是放弃了。其实这是粉丝的误会。林高远在国乒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虽然现在已经陷入对外战争潮起潮落的时期,但不可能一直这样下去。当然,刘国梁和国乒教练组比球迷更清楚,所以只有林高远被允许参加世预赛的混双比赛。

林高远在亚洲杯上的表现非常低迷。让他继续打单打,势必会引起舆论压力。只是很多球迷认为,刘国梁是看到林高远单打输球后才出手,林高远的时代结束了。其实球迷们根本不理解刘国梁,因为如果真的要改变,还会有一些失败吗?

如果你真的想改变,你根本不设置这样的配额。以前国乒参加这种大型比赛的时候,球员不都是通过内部选拔选拔出来的吗?为什么目前不使用国乒推荐系统进行选拔?这说明刘国梁对教练组说了算。

球迷们还是低估了刘国梁的作用。林高远这次放弃单打,不过是林高远的一种防守。就像之前梁靖昆被球迷和舆论打压一样,虽然被禁赛,但他并没有离开国乒。这次你没有资格参加比赛吗?只是短暂的休息。

林高远同样如此,只要混双出线,他依然可以参加世乒赛。

反正现在乒乓球单打的竞争很激烈,林高远就算参赛,也很难向冠军发起冲击。而趁着这段时间,也能让球迷们放松心情,看看小将们的表现。

因为虽然向鹏在比赛中顶替了林高远,但如果他在外战中表现不佳,林高远还是有机会参加比赛的。刘国梁并没有放弃培养林高远,很多球迷还是把事情简单化了。国乒主力这么多年刘国梁都没换过,怎么可能随便换?

而且,刘国梁在执教过程中,培养出了长期的球员。从来没听说过刘国梁训练一个默默无闻的球员成为大满贯得主。

这不是刘国梁的作风。如果刘国梁善于培养年轻球员,男足国家队还会出现这样云里雾里的局面吗?

很多球迷很少去思考这个问题,也不愿意去思考它的根本原因。现在乒乓球全国比赛都是直接推荐,教练组说了算。这样没有竞争压力的推荐,会打消玩家竞争的积极性。比如说不是女乒的陈幸同吗?单打和双打都很强,只是双打没出线。

很多球迷天真地认为陈幸同不是主力,无缘双打很正常。主力是否代表双打能力强?它是如何代表的?

难道联赛决赛连输两分,双打能力强?常规赛都证明不了自己,怎么能在比赛中证明自己呢?

所以女足方面也出现了疲软的迹象。不然U19怎么可能丢掉世青赛单打冠亚军?如果参赛选手获得参赛资格,相信连决赛都不会错过。而且U19女乒单打和双打冠军都丢了,可见这个推荐制不如选拔制。

失去国乒冠军,很多球迷不理解。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国乒的竞争力会突然下降?不少球迷将此归因于外援实力更强。为什么以前不强的外援变强了?而曾经强大的国乒实力也有所减弱。

为什么我们的竞争对手日本乒乓球培养了那么多年轻球员?而国乒在培养年轻球员方面不如对手?14岁的张本熙和已经用他的球技惊艳了所有人。日本乒乓球这几年似乎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球员。国乒还是靠少数老将支撑,很多2000年以后的选手在国外比赛中都没有进过4强。

现在,国乒不仅在年轻球员的培养上不如日乒,而且台北队的年轻球员在国外比赛中的竞争力也不弱于国乒。尤其是现在的男团,2001年出生的选手还没有超过林昀儒。

向鹏和袁立岑都被林韵茹轻松击败。

包括瑞典选手莫勒高,今年才20岁,但已经非常有竞争力了。国乒在这个年龄段找不到适合他的对手。很多球迷看到马龙击败莫尔高都非常开心。他认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实力不过如此,甚至很高兴看到王楚钦战胜了莫勒戈德。

但是王楚钦比莫勒高年纪大,国乒为什么要把这个主意留给球迷呢?如果有一位年轻的国乒选手战胜了莫雷高,相信那将是当时国乒最幸福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位国乒选手真的有了接班人。目前国内主要乒乓球运动员基本都是大小打,参赛选手普遍年轻化。

而且,现在的选手们在乒乓球技术上引领潮流,战术风格更加灵活。很多球迷圈子里的球迷无法理解国乒在技术上的落后,当然也无法理解竞争对手是如何崛起的。创新是唯一的竞争力。如果没有创新的动力,资历总是走下坡路。

林高远为什么要用?这不是由于未解决的情况。如果年轻球员都有马龙的潜力,国乒还需要林高远吗?这是粉丝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知道广大粉丝朋友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