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能源的提出,看似突然,其實背後有着較爲清晰的國家整體升級戰略。碳中和三大賽道:風能、光伏、電動車,涉及兩個能源供應和一個消費市場。

陸上風電在2021年進入“平價上網”時代,不再依靠國家補貼;同時,光伏的平準化發電成本,已接近水力發電的水平;而電動車年銷量也在2018年達到100萬輛後,用3年時間,實現了360萬輛的年銷量,我國也因此成爲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

風電、光伏平價時代的到來,意味着大量綠電被供給到電力系統,大量新能源車的充電需求,也爲電力系統帶來了大量負荷。升級整個電力系統的迫切性和確定性,自然不言而喻。數字能源戰略,就是在這個發展窗口下孕育而生。

超級快充市場空間打開

什麼叫數字能源?數字能源是物聯網技術與能源產業的深度融合,通過能源設施的物聯接入,並依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打通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信息流與能量流互動,實現能源品類的跨越和邊界的突破,放大設施效用,品類協同優化,是支撐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有效方式。

能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就是發展數字能源,即利用數字技術,引導能量有序流動,構築更高效、更清潔、更經濟、更安全的現代能源體系。

根據華爲2021年2月10日發佈的《數字能源是大趨勢白皮書》,未來數字能源有十大趨勢,分別是:能源數字化、綠電普遍化、全鏈路高效化、AI加持、設備小型化極簡化、能源網的自動維護、綜合智慧能源、智能儲能系統、隨時隨地超級快充、安全可信。其中,超級快充賽道和能源數字化裏的虛擬電廠賽道,獲得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充電慢”是目前新能源車行業的核心痛點之一,而高電壓平臺整車和超充樁是實現大功率快充的主要方案。近年來,海內外車企和科技巨頭紛紛發佈高電壓平臺量產車型和解決方案,行業趨勢逐步確立。高電壓平臺優勢突出,不僅能顯著提升充電效率,還有助於提升汽車動力性能和續航里程。高電壓平臺車型量產條件基本成熟:從零部件看,車端和樁端的高壓零部件產業鏈逐步完善,其中車端主要零部件有望於2021年底基本實現量產;從充電樁看,大功率快充產品已成型,國家電網新招標的大功率充電樁佔比大幅提升,2021年第1次招標中的160kW充電樁佔比接近40%;從充電標準看,新標準有望於2021年發佈,直流充電功率最高有望達到900kW。

今年9月份,寧德時代(SZ300750,股價398.48元,市值9733億元)發佈第三代CTP——麒麟電池,支持4C快充,10min快充至 80%的電池容量;欣旺達(SZ300207,股價21.95元,市值408.80億元)發佈了超級快充動力電池產品SFC480,最大充電功率480kW,支持充電5min續航200公里,充電10min續航400公里;小鵬發佈了新車“G9”,“率先進入了超快充時代”。“G9”搭載800V高壓SiC平臺,採用高電壓、大電流的充電方案提升充電功率。在充電樁方面,小鵬今年第三季度開始鋪設S4超充樁,最高可實現480kW/670A的充電能力,車樁協同突破補能效率瓶頸。

在動力電池企業和車企爭相佈局的情況下,超級快充的市場空間將逐步打開。

虛擬電廠建設走向規範

提及虛擬電廠的商業模式,當前以輔助服務賺取補貼爲主,未來向電能量交易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的虛擬電廠以邀約型爲主,通過政府機構或電力調度機構發出邀約信號,然後由負荷聚合商和虛擬電廠組織資源進行削峯填谷等需求響應,從電網電價補貼中獲取收益,其中,填谷難度比削峯大,削峯主要針對廣東、浙江、江蘇等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用電大省,填谷主要針對中西部發電集中區。未來,隨着全國統一電力交易市場的成熟,虛擬電廠商業模式重心將轉向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我國“十三五”期間已開建多個虛擬電廠試點項目,“十四五”期間虛擬電廠將逐步走向成熟。“十三五”期間,廣東、江蘇、上海、河北等地開展多項虛擬電廠項目試點工作,江蘇率先於2015年出臺《江蘇省電力需求響應的實施細則》指導電力需求調控。“十四五”期間,安徽、浙江、上海、廣東等地持續深入推進虛擬電廠建設,2022年6月北京首次將虛擬電廠建設納入電力發展規劃,山西能源局印發首份省級虛擬電廠建設運營實施方案,虛擬電廠建設逐步走向規範化。

根據東方證券的觀點,電網公司下屬的電力信息化公司有望成爲勝出的資源聚合商。虛擬電廠廠商將走向技術型和運營型兩個方向:一是在技術型方向,民營企業更有迭代動力,從而產生技術優勢;二是在運營型方向,國網和南網公司下屬的電力信息化公司更有優勢,有望成爲勝出的資源聚合商。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