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8年,《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發佈,作爲資產管理行業的首部統一監管、全面監管的綱領性文件,指導行業從高速發展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目前爲止,資管新規出臺即將迎來五週年,我們系統回顧銀行、保險、信託行業轉型發展歷程,總結行業發展新特徵,並站在新的歷史時點展望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2022年是資管新規落地元年,保險行業在制度層面也有一系列調整。從《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下稱“償二代二期工程”)正式落地,到《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規定》(下稱“《規定》”)的出臺,均爲保險資管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業內人士指出,面對快速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保險資管公司應儘早行動,補齊獨立性及市場化的短板,練好內功,迎接發展新機遇。而保險行業參與個人養老金相關政策的落地,將爲保險產品帶來增量資金,亦將助力保險資管行業發展。

監管機構有序推進優化保險資金運用

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24.5萬億元,同比增長8.67%。其中,銀行存款2.85萬億元,債券10.10萬億元,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2.91萬億元。

近年來,監管層面持續鼓勵保險資金穩步增加權益類資產配置規模,充分發揮在優化投資者結構、穩定資本市場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銀保監會12月23日發文透露,將有序推進優化保險資金運用。

自2020年以來,涉及保險資管業務的一系列政策陸續發佈,行業監管框架已經基本確立。今年初,償二代二期工程落地,保險資管新規元年正式啓幕。監管機構通過完善利率風險的計量方法,細化投資端各類資產的計量準則,引導保險業迴歸保障本源。2022年7月,《規定》出臺,則從監管目的及定義上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納入大資管市場。

長城證券認爲,雖然《規定》將保險資管公司從保險公司中剝離,但從長遠來看,此舉對兩類公司都有利,在爲保險資管公司樹立長期價值投資導向的同時,對保險行業進行了簡化,讓保險公司更加註重於對產品的開發和維護,讓保險行業迴歸保障本源。普華永道指出,保險資管公司的明顯優勢是管理長期資金,資管新規及《規定》的出臺消除了諸多行業壁壘,爲保險資管進入大資管市場開“綠燈”。

上述政策也進一步強調了受託管理人的主動管理責任。保險資管公司正在力爭發揮傳統能力優勢,在服務保險主業的基礎上拓展業務邊界,搭建綜合型資產管理服務體系。對此,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單凌表示,保險資管公司在專戶管理模式下,通過專業的資產配置能力爲客戶獲取長期穩健的投資回報,充分發揮其長期以來在信用風險能力、股票能力和股權能力方面積累的優勢;同時,藉助保險資管產品推陳出新,通過組合類產品、債權計劃與股權計劃提升投資者資產配置效率,並通過在養老產品與ESG產品的創新進一步拓展業務外延與能力邊界。業內人士指出,面對快速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保險資管公司應儘早行動,補齊獨立性及市場化的短板,練好“內功”,迎接發展新機遇。

保險資管將成個人養老金融體系支撐力量

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目前,我國保險資管公司已達33家;截至今年8月,各保險資管公司通過發行保險資管產品、受託管理資金等方式,管理總資產超過20萬億元。

保險資金規模長期穩健擴張,推動保險資管公司的資產規模穩定增長。保險資管公司在長期資金管理、大類資產配置、長久期資產創設和絕對收益獲取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已經成爲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的核心管理人、資本市場的主要機構投資者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

11月22日,銀保監會印發《關於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補齊了產品端主體監管制度,並對參與經營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險企提出所有者權益、風險評級、償付能力充足率等方面要求。機構普遍認爲,保險行業參與個人養老金相關政策的落地,將爲保險產品帶來增量資金,亦將助力保險資管行業發展。

從產品端來看,開源證券表示,頭部險企資本較強且風險評級較高,有望於早期佈局個人養老金業務,預計後續上市險企將深化參與,不斷豐富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供給;興業證券認爲,隨着個人養老金體系建設進程加快,面向養老、傳承和理財需求的增額終身壽險將迎來廣闊發展空間。

從投資端來看,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穩定性強等特性,與養老資金等長期資金高度契合。“保險公司一般會通過資管子公司來管理養老產品帶來的增量資金。而保險資管公司具備產品組合創設和長久期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場波動,從負債端需求、絕對收益等方面着手,以實現投資收益。這與養老金這種長期資金的屬性是相匹配的。”一位熟悉保險行業的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祕書長曹德雲認爲,保險資管產品具備長期資金管理、規範投資運作、多元投資選擇及產業鏈構建等能力,是完善個人養老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