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李京亞

兩屆普利策獎得主、金融歷史學家塞巴斯蒂安·馬拉比近期提出一個疑問:投資人到底是參與或者塑造了創新,還是僅僅出現在了創新已經發生的地方?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可以解答高瓴發起Aseed+種子計劃的原因。

在近日於深圳舉辦的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高瓴創始合夥人李良介紹了高瓴這一年來投資策略的變化。

李良表示,今年高瓴在VCPE的不同階段共投資了大約150個項目,保持着和過去幾年相似的節奏。9月,高瓴推出了Aseed+種子業務。作爲單列的早期投資板塊,年初至今其已投出了20多個種子及天使輪項目,並計劃在接下來3年裏再投資100種子。投資領域方面,今年高瓴對製造業的投資佔比最高,超過40%,包括新能源車產業鏈、工業智能化、機器人、硬件、新材料等領域的研發、生產、流通的各個環節,都在深入佈局。

他指出,在投資節奏不變的前提下,高瓴表現出明顯的向早期走,以及進一步深耕製造業的趨勢,背後的原因是跟隨創新勢能的遷徙。但另一方面,高瓴不希望自己只做出現在創新發生之處的投資人,而是能夠更深度地參與創新、加速創新的發生。

李良將雙碳、數字化和工程師人才歸爲製造業升級的三股持續動能,而高瓴也是在此基礎上再去以VC、PE的專業角度來看產業增速,進一步考察細分行業裏的技術迭代情況,比如原有技術是否進入突破期、是否有新技術路線突圍等等。

製造業不存在To VC模式,簡單的資金注入並不解決問題,需要的社會資本必須是自帶價值創造能力的資本,包括對行業格局,尤其是長期趨勢的洞察,例如行業內甚至跨行業資源的對接匹配等等。李良強調。

階段上前移是風投達成的一種共識。今年全球初創公司普遍遭遇了估值下調、融資放緩,大量科技公司開啓裁員潮,並於年末達到頂峯,像疫情期間曾脫穎而出、多年專注科技公司的老虎環球便因晚期投資的大幅減少而遭遇嚴重虧損打擊。作爲對科技領域初創估值集體下調的回應,投早投小成爲了2022年全球頭部機構的統一趨勢。

96日,高瓴創投Aseed+和源碼一粟共同領投了面向開發者的開源低代碼開發平臺ILLA Cloud艾拉雲科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據統計,這筆投資將高瓴作爲早期公司的首輪投資人的出手次數在今年的投資總數中佔比提升到五分之一。

高瓴創投的最新一筆天使輪投資選擇了一個有趣的領域——咖啡數字化。一家叫做流數DiFluid的智能咖啡機設備研發商因可以感知測量咖啡濃度獲得了青睞。

相比數筆聞名於世的併購交易,高瓴的投早風格鮮爲人知。寒冬之下,高瓴還重新殺回CXO(Contract X Organization,更通俗的名字叫“醫藥外包”)領域,完成了一筆久違的收購。但實際上,在高瓴創投Aseed+種子計劃發佈之前,高瓴就是早期投資的擁躉。地平線、Zoom百濟神州等在內的一批獨角獸公司,高瓴都是最早的投資人。

近年高瓴對於早期項目的態度有了新變化,除投資之外,還希望以共創模式推進,併爲此設計了一套獨特的投後體系—— DVCDeep Value Creation,深度價值創造),能夠把對企業家和科學家的多種投後服務做成工具包,爲早期初創企業提供創新平臺支持、產學顧問、產業資源對接、融資服務、財務戰略制定等高瓴種子共創服務。

需要指出的是,大型風投開始回撤後期投資的2022年,早期風投的境遇並非想象中那麼樂觀,早期風投們也同樣遭遇了全球種子輪和A輪科技公司估值下降的衝擊。Pitchbook數據顯示,種子階段的初創公司估值也遭遇了大幅下跌,截至67日,種子投後估值中位數僅比去年上升300萬美元到1550萬美元;投資規模中位數僅上升至10萬美元達260萬美元,增速有所放緩。這說明,早期交易中的資本正變得越來越貴。

頭部機構應該更懂得如何慎用自己的資產。《融中財經》曾作出統計,在6月份30天時間內,高領創投出手了11個項目,平均每三天擊中一個目標,其中有9個處在先進製造領域。這種投資組合表明,先進製造已成爲風投以及高瓴創投最爲重視的方向。李良這次的發言、高瓴規模40億的碳中和基金都佐證了這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