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將翻篇:回眸這一年,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面臨高通脹之煩惱,加息大招連番出手,至年末,這輪高強度加息方纔幾近尾聲。

2023年新頁待啓:展望新一年,通脹壓力放緩勢頭已現,市場有望見證全球央行上半年暫停加息,但全球經濟復甦難以爲繼,或將步入“滯脹”下半場。

市場轉變之間,投資機遇蘊藏。“目前市況是投資者可以把握投資機會的時候。”多家國際機構認爲,未來數十年,全球GDP重心將逐步地向亞洲轉移、向中國轉移。與此同時,隨着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凝聚成合力,全球市場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和風險偏好已顯著提升。

通脹放緩

全球經濟重心更多傾斜亞洲

2022年,一場罕見的全球加息潮襲來,市場劇烈震盪。如今,潮水漸退,全球經濟環境將呈現何種樣貌?

在最新展望報告中,IMF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將維持在3.2%,2023年將減速至2.7%,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將出現收縮。

“2023年的經濟增長環境仍具挑戰性。當前是美聯儲有紀錄以來最快的加息週期之一,美國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很大。在能源價格的衝擊下,歐洲將陷入經濟衰退。”渣打銀行財富管理團隊認爲,預計2023年歐美將陷入衰退,中國有望實現復甦。

此前困擾主要經濟體多時的通脹或將有所放緩,這也有望成爲2023年全球經濟的一大亮點。“經濟放緩有助通脹大幅降溫,但通脹不會回落到2%。”該團隊表示,全球通脹有望放緩,且美聯儲可能在2023年上半年暫停加息,隨後在下半年減息。

就具體經濟體而言,全球經濟重心將更多“東移”。高盛最新發布研報認爲,儘管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實際GDP增長都會有所放緩,但相對而言,新興市場的增長繼續超過發達市場。

“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收入差距持續減小,意味着新興市場在全球GDP中所佔比重將繼續逐步上升,全球收入分配將轉向這一不斷壯大的‘中等收入’經濟羣體。”高盛預計,未來30年,全球GDP的重心將逐步地向亞洲轉移。

穩增長政策凝聚合力

人民幣資產成海外資金關鍵標的

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國際機構對於資產類別的偏好也微妙變化。

增加對亞洲市場的權重,成爲多家國際機構的默契選擇。景順亞洲(日本除外)首席投資總監邁克·紹表示,亞洲經濟增長將於2023年重回正軌。亞洲地區(除日本外)獨特的經濟形勢以及頗具吸引力的股票估值,可爲全球投資者提供良好的多元化投資機會。

“更廣泛地說,美元轉向最終會支持新興市場資產,其中包括亞洲股市。我們目前認爲,亞洲(除日本)股票和債券具備價值吸引力。”渣打銀行財富管理團隊認爲。

而在穩增長的清晰政策主線之下,中國市場成爲海外資金的關鍵目的地。“明年二季度起,預計人民幣將穩步升值。”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稱,美聯儲屆時或已結束加息週期,而中美經濟增長可能分化,即美國增長放緩及中國經濟反彈。這種宏觀經濟差可會鼓勵投資資金流入中國資產。

邁克·紹認爲,中國市場的重新開放將對中國內需產生積極影響,服務業可能從中受益。更重要的是,消費者信心將因此大幅提升。而且,中國國內的潛在需求實現反彈,預計將會引發亞洲鄰國貿易、出口和增長強勁復甦。

隨着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凝聚成合力,全球市場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和風險偏好已顯著提升。“可以預見,隨着政策凝聚合力,2023年將是全力穩增長、重點發展經濟的一年。”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中國首席投資總監匡正表示,未來6到12個月,滙豐維持對中國股票較爲建設性的看法。這其中,科技創新、綠色轉型等蘊含長期政策紅利機會的板塊值得關注。

“中國股市幾乎爲歷史最低水平,遠低於發達經濟體。低估值爲希望投資中國股票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機會。”邁克·紹認爲,中國在岸和離岸股市中均擁有大量機會,與消費相關的公司、醫療保健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等,均有望從國內需求復甦和重新開放中受益。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