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北京市昌平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會上獲悉,昌平區將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撐,實施優先發展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增中小學學位3870個,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廣納各界英才。昌平區將着力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實施中關村昌平園改革發展提升“1+2”方案,承接新一輪先行先試政策落地,優化“H”型創新佈局,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科技型企業梯隊。依託人才和科技創新優勢,昌平區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集羣,力爭產業收入突破900億元。

實施優先發展教育三年行動計劃

新增中小學學位3870個

2023年,昌平區將實施優先發展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竣工投用沙河中心幼兒園等項目,將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提升至38%。實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計劃,支持高校在昌辦學,開工北師大昌平直屬學校、天通苑清華附小等項目,新增中小學學位3870個。鞏固“雙減”成效,提升課後服務品質,深化學區制管理、集團化辦學改革,提高基礎教育現代化水平。落實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培養更多“能工巧匠”。

基礎教育補短板,高等教育聚英才。昌平區將實施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區建設方案,集聚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引進一批技術經理人和科研項目經理,形成人才競爭比較優勢。推廣“科技副總”“科技副主任”柔性引才機制,推動火炬科創學院昌平基地落地,打造“昌聚工程”升級版。落實人才服務包制度,實現國際人才社區“創新街區”開街,塑造廣納英才、共贏未來新態勢。

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

生命谷“雙提升” 能源谷“雙搞活”

2023年,昌平區將着力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實施中關村昌平園改革發展提升“1+2”方案,承接新一輪先行先試政策落地,優化“H”型創新佈局,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科技型企業梯隊。生命谷堅持軟硬環境“雙提升”,推動新生巢、飛鏢成爲全市引領類標杆孵化器,營造開放創新生態,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高標準提升生命園一、二期環境品質,改造生命科學大道,提速生命園三期供地進程,加快建設國際精準醫學產業園等項目,依託G6、G7高速沿線空間資源打造生命科學創新走廊。

能源谷堅持內外引入“雙搞活”,推動央地合作21項任務落地,保障中國移動、國藥集團器械總部等項目投產,促進北新建材航天科技等項目開工,將央企建成和在建佔比提高到70%以上。發揮央企鏈長優勢,做實國電投、國網等融通發展平臺,提升央企民企協同發展質量。匠心打造“科學+城”,推動保利、華潤等商業綜合體建成投用,實現未來科學城學校開學,提升公共服務品質。

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集羣

打造萬畝醫藥健康產業集羣

依託人才和科技創新優勢,2023年,昌平區將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集羣。落實醫藥健康產業倍增行動計劃,聚焦前沿技術、醫療器械、美麗健康三大賽道,推動諾華研發中心、科興高精尖成果轉化基地、愛美客創新研發中心等項目落地見效,加速萬泰鼻噴新冠疫苗產能提升,力爭產業收入突破900億元。

在生命科學園,2022年,建築面積超10萬平方米的諾誠健華創新藥基地、規劃建築規模超25萬平方米的國際精準醫學產業園等一批生物醫藥重大項目陸續開工。生命園管委會副主任靳浥告訴北青報記者,2023年生命科學園將繼續加速這些重點項目建設,爭取儘快竣工投產。同時繼續鞏固創新優勢,支持各類主體協同創新,新引入知名科學家創辦企業不少於8家。

靳浥表示,未來,將以生命科學園爲核心,以G6、G7高速爲主軸,以兩條高速之間形成的空間走廊爲主,輻射周邊區域,梯次佈局一批產業示範、加速、轉化基地,統籌構建生命科學創新走廊。“十四五”期間,昌平區將提供不少於3000畝的醫藥健康產業用地,未來將進一步打造萬畝醫藥健康產業集羣。

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