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6日,由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新浪財經聯合主辦,第一創業債券研究院承辦的第八屆中國債券論壇線上舉行,主題爲 “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債券市場”。

來自債券行業的專家學者、嘉賓相聚雲端,從政策和市場視角,解讀債券市場的發展,分享債券市場的深刻理解,展望2023年債券市場發展機遇。

美國銀行中國區行政總裁王偉出席論壇並以海外投資者的角度發表演講,王偉指出,中國債券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到2022年8月末,規模位居全球第二。

王偉主要從五個方面探討如何發展高質量的債券市場。

首先是發展多元化的投資者。

第二,建立多層次的債券市場。目前國內的債券市場雖然也有投資級債券和高收益債券,但是相對來說高收益債券也是有各種隱含着的擔保,所以市場並不是真的認爲會有那麼高的違約率,其收益也沒有真正體現出對應的風險.

第三,增加市場的連續性和透明度。

第四是健全市場的基礎設施。市場基礎設施是高質量債券市場發展的基石,包括法律制度、交易與監管機制、避險手段等等。

第五,推動債券市場的雙向開放。

以下爲王偉全文:

中國債券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直接融資比例大幅提升,2022年8月末,各類債券餘額142.3萬億元,年均增速15%,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債券淨融資規模佔社會融資總規模的31%。如何發展高質量的債券市場,確實應該是目前需要關注和發展的重點,我主要以海外投資者的角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如何發展高質量的債券市場。

首先是發展多元化的投資者。高質量的債券市場一定是有不同風險傾向的投資者、承擔不同功能的市場參與者,這樣才能保持市場的流動性,按照債券風險與投資者承擔能力相匹配的原則,擴大投資者羣體範圍,減少商業銀行債券持有比例,推動社保基金、年金基金、養老金等中長期投資者參與債券投資,獲得長期穩定收益。此外,加強投資者能力建設和適當性管理,逐步培育和拓展高收益債券投資者羣體參與高風險高收益資產的投資活動。海外投資者的投資需求、資金使用週期和風險偏好與國內資金在大部分情況下並不同步,引進海外投資者可以增加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有買有賣,防止債券市場一邊倒的情況,形成有效的價格機制。

第二,建立多層次的債券市場。對於多層次的債券市場,很多人的看法和定義不同,在我看來應該是側重於滿足不同企業發展需要而建立的融資渠道,結構合理的多層次債券市場可以滿足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高科技創新企業等的不同需求,目前國內的債券市場雖然也有投資級債券和高收益債券,但是相對來說高收益債券也是有各種隱含着的擔保,所以市場並不是真的認爲會有那麼高的違約率,其收益也沒有真正體現出對應的風險,一旦出現違約,市場信心就會遭到重創。實際上高收益市場就會存在違約,高收益債發行人是爲了增加槓桿,而投資級債券發行人是爲了避免負的現金流。通常來說高收益債相對金額比較小,期限比較短,而且大約80%左右具有可提前贖回的條款,給投資者退出的機會;而投資級債券期限比較長,金額也比較大。目前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存量大概是投資級市場存量的1/7,違約率一般在3%到4%左右,中國海外的高收益債市場基本上就是房地產債券市場,之前違約率非常低,但今年達到22%,其收益率與投資級的差別最高也能達到3000點,這也說明中國的高收益債券市場並不健全,缺乏一個長期穩定的機制。多層次的債券市場也能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有的投資者是風險厭惡型的,那麼可以選擇收益較低的投資級債券市場,而那些風險承受能力強的,甚至有些投資者會專門尋求高收益債券或者違約資產基金,對這些高收益高風險資產進行分析,尋找獲利機會。

第三,增加市場的連續性和透明度。2022年對於投資者來說可謂是股債雙殺之年,債券市場,尤其是海外的高收益債券市場,可以說是哀嚎遍野,剛纔說到中國的海外高收益市場,基本上也就是房地產債券市場,從年初3月份恒大債券在能還、不能還之間起起伏伏,繼而花樣躺平直接違約,帶動整個債券市場跌跌不休。一些投資者抱着僥倖心理,加之政策導向不夠明確,缺乏連續性和透明度,導致市場出現一些問題。

第四是健全市場的基礎設施。市場基礎設施是高質量債券市場發展的基石,包括法律制度、交易與監管機制、避險手段等等,投資者通常需要一系列的避險手段,比如以浮動利率作爲成本計算的投資者,如果投資固定利率產品,他就希望利用利率掉期來規避利率上漲的風險,對於海外投資者還需要規避匯率風險。提供多種避險手段,例如在匯率上有近期、遠期、掉期、期貨等選擇,在信用上有信用衍生產品等等,這樣豐富的衍生產品種類可以滿足投資者的風險管理需求,消除投資者的後顧之憂,更有信心進行長期投資。2021年銀行間市場現券交易214.5萬億元,人民幣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債券遠期等衍生產品交易達到21.4萬億元,這些都是非常好的一個現象。基礎設施也包括交易以及監管機制,通常採用國際通行的交易機制,比如說投資人類型、交易時長、稅收安排等等,我在此主要想提一下綠色債券的監管問題。

衆所周知,去年中國的綠色債券呈現井噴式增長,國際市場也很類似,但是有相當大一部分我們稱之爲“Green wash”,就是漂綠,就是說這部分“綠色”是有水分的,如何加強這方面的監管,真正把資金引導到綠色金融上,也是目前需要解決和關注的問題。在法律層面上,2022年8月證監會推出的《期貨和衍生產品法》是非常有意義的,中國長期以來衍生產品不可以用淨值交割,對於中外資金、金融機構來講,做衍生產品其風險敞口其實是雙倍計算的,基於這樣風險敞口的計算資本金的支出是非常高的,增加了投資中國以及進行各項避險的成本,從而限制了投資者在中國市場的投資,而淨值計算的推行,則極大減少了資本金和風險敞口的計算,爲投資者提供了便利。

第五,推動債券市場的雙向開放。2017年以來,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範圍從境外央行這樣的機構到人民幣境外清算行和參加行、穩步擴大的商業銀行、資管機構、養老基金等等,進入銀行間市場的境外機構數量從407家擴大到1057家,涵蓋包括主要發達國家在內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債券的境外機構數量從24家擴大到67家。我國債券市場也被納入了彭博巴克萊、富時羅素、摩根大通全球三大債券指數,吸引了很多以這些債券指數爲標的的海外投資者,債券通北向開放和南向開放,通過內地和香港基礎設施系統連接,便利境外機構一點介入我國債券市場,所以到2022年8月末,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債券3.5萬億元,較2017年末增長2.3倍。此外加強化跨境資金管理爲資金流通提供便利,穩步實現跨境連通和雙向開放,也是未來需要穩步發展的重要方向。

以上是我對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幾點建議,不成熟的方面,還請各位專家多多指教,謝謝。

相關文章